练习题五一、单项选择题1、()代表了西蒙对决策的理解。
A、决策是“一种社会过程”、“一种社会——技术系统”B、决策就是决定C、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D、决策时一个过程2、从决策的主体来看,组织的决策可以区分为()。
A、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B、确定性决策于不确定性决策C、经营决策于业务决策D、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3、对于决策方案选择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冲突,美国学者贾尼斯和曼提出了一种描述决策者面临决策方案选择时的理论,该理论为()。
A、感知理论B、认知理论C、认知失调理论D、感性理论4、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的提出者是(),他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与197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A、彼得.德鲁克B、赫伯.特西蒙C、哈罗德孔茨D、.奥斯本5.企业经营方案决策最终所选出的方案一般为()A.较为满意的方案 B.最佳方案C.利润最大的方案 D.成本最低的方案6.组织最高管理层所做的决策倾向于()A.常规决策 B.非常规决策 C.风险性决策 D.肯定型决策7.企业由于扩展,对企业内人事进行了相应调整,并任命了新的营销经理,此决策属于()A.经营决策B.业务决策C.管理决策D.风险决策8.风暴式思考是由被称之为“风暴式思考之父”的()提出的方式,是通过专家们的相互交流,在头脑中进行智力碰撞,产生新的智力火花,使专家的讨论不断集中和精化A.林德布罗姆B.埃特奥尼C.弗卢姆奥斯本9.决策方法中的硬技术是指()A.定量决策方法 B专家意见法 C.定性决策法 D.决策树法10.作为未来行动的依据,()是计划工作的核心A.预测B.决策C.信息D.判断11.决策是工作和日常活动中经常进行的活动,但是人们对其含义的理解不同。
()对有关决策的理解比较完整A.拿主意B.想办法C.既想办法又拿主意D.评价各种主意12.我国制定的五年计划属于()A.战略决策B.战术决策C.风险决策D.非程序决策13.()会产生乐队效应A.德菲尔法B.专家会议法C.回归分析法D.趋势外推法14.决策树更适合()A.风险决策B.确定性决策C.非确定性决策 +B+C15.一个学校打算建立新校区,()是价值前提A.国家支持B.资金到位C.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和强化学校硬件设施的需要D.其他学校都扩建了16.企业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的决策难以靠个人的经验来应付了,因此现代化决策更多地开始依靠()A.集体决策B.决策树法C.动态规划法D.下级意见17.决策方法中的软技术是指()A.定量决策方法B.盈亏分析法C.定性决策法D.决策树法18.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在企业中应该采取群体决策,但是这种方法有其弊端,表现在()A.阻碍部门之间的协调B.信息传递不畅C、执行任务缺乏积极性D.容易出现意见的分歧19.在管理决策中,西蒙提出了满意决策原则。
对于西蒙的这种观点,你认为下列哪种解释最有说服力?( )A、刻意追求最优方案会花费过高的代价,有时得不偿失。
B、由于管理者刘什么是最优方案无法达成共识,所以只有选取最满意的方案C、现实生活中很难有最优方案,多数选中的方案都是满意方案D、现实生活中时间有限,所以没有时间选择最优方案20.( )不属于定性决策方法。
A.决策树分析 B、头脑风暴法 C、电子会议法 D、德尔菲法二、多项选择题1.在把握决策的定义时,应该考虑( )。
A.两个以上的备择方案 B.可行 C、分析判断D.过程 E、目标2,按照决策的条件和后果分,决策的类型有( )A、风险型决策 B.确定型决策 C、战略决策 D.不确定型决策 E.战术决策3.贾尼斯和曼通过研究发现,当决策问题导致决策者的认知元素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决策者可能采取的应付模式或决策的行为有( )A、无冲突地坚持 B.无冲突地改变 C、防御性回避D.极度紧张 E.警惕模式4.理性决策模式要得到应用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A.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全部详细的决策信息B,能够了解所有人的社会价值取向C、能够寻找到所有的决策方案D.能够正确地选择最有效的决策方案E.能够准确地预测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5、群体决策时会出现所谓的“群体空想症”,这种症状的表现特征为()A、趋同效应 B.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C、盲目自信与乐观D.首创精神的幻想 E、风险极度化6.林德布洛姆认为,传统理性决策模式的缺陷有( )。
A、传统理性决策模式要求有一个既定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决策者面临的并不是一个既定的问题B.传统的理性分析并不是万能的C、决策受到千人价值观的影响D.决策受个人的地位影响E、传统的理性分析有其合理性7.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为( )‘A、突进主义 B.稳中求变 C、积小变为大变D、理想化决策E、渐进主义8.风险型决策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A、决策者对未来可能出现何种自然状态不能确定B、具有一个决策者企图达到的明确目标C、存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D.存在着不以决策者意志为转移的两种以上自然状态E、各个行动方案在各个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可以计算出9.西蒙认为整个决策过程应该分为( )阶段。
A、人审查活动 B收集活动 C.设计活动D、扶择活动 E、情报活动10.与传统的集体决策相比,德尔菲法具备( )等特点A、匿名性B、价值陛C、确定性 D.统计性 E.有效性三、判断题1.决策是寻找建立在最可靠情报资料基础之上的最佳方案的过程。
( ) 2.行为决策理论认为,对于病态结构问题的处理,通常需要发挥决策者的创造才可以使之得到解决。
( )3.在选择方案时,如果决策者感觉认知元素之间不协调程度越大,那么决策者设法减弱或消除不协调的动机就微弱。
( )4.在现代组织中,由于组织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同时由于组织中成员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所以个体决策方式较之群体决策方式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 )5.建立在“经济人”假设之上的规范决策理论和建立在“社会人”假设之上的行为决策理论是两大主要决策理论。
( )6.悲观决策法又被称为小中取大法。
( )7.有效决策能实现企业所有目标最大化。
( )8.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各有优缺点,因此为了提高决策水平,需要在决策质量、决策成本、决策执行的顺畅性以及决策的果断性等方面找到合理的组合。
( )9.战略决策属于集体决策,战术决策属于个人决策。
( )10.按照决策问题的确定性,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 )四、名词解释1.决策 2.经营决策3、经验决策 4.定性决策方法5、管理决策 6.初始决策7、追踪决策 8.德尔菲法9、程序化决策 10.非程序化决策五、简述与计算题1、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一般而言,决策包括哪些程序2、比较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各自具有的优缺点。
3、确定性决策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哪些?4、为什么称决策具有普遍性?5、理性决策具有哪些局限性?6、当决策问题导致决策者的认知元素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决策者可能采取的应付模式或决策的行为有哪些?7.简述德尔菲法决策的过程与特点8.决策的类型有哪些?9.渐进决策模式具有哪些特点?10.某集团公司根据市场调研,准备投资建立一个新工厂来生产某种产品。
现有两种方案备选。
其一是投资20万元建立一个大厂,销路好时可获利100万元.销路差时将亏损30万元;另一方案是投资15万元建立一个小厂,销路好的获利50万元,销路差时将获利10万元。
而该产品销路差的概率为40%,销路好时的概率为60%,请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
六、案例分析提案例一从引滦看决策1981年5月,中央决定:密云水库今后不再为天津供水,它的任务是确保首都北天津市用水,要靠滦河下游的潘家口水库解决。
潘家口水库的任务是第一保天第二保唐山,第三供给农业用水。
南线,还是北线?——把握决策的战略目的潘家口水库位于河北省的迁西县境内,距离天津市区尚有几百华里之遥。
么路线,把水引到天津?有两个方案:第一个,“南线方案”,即引水河道由水库出发一直向南.经迁安县、滦县,直奔唐山,再由唐山。
把水引到天津市区。
第二个,“北线方案”,即引水河道由水库出发,向西穿过燕山山脉的几座山到遵化县,输入于桥水库,然后利用旧有的蓟运水道,再加新开挖的引水渠道,把水引到天津市区。
两个方案,各有优劣。
“南线方案”,一个工程可以同时解决天津、唐山以及河北省沿水道地区的用水问题,从总的来看,国家可以减少投资。
而且,南线工程已于1975年上马,施工已进行了5个年头,如果再投入一些力量的话,工程可以较早竣工,有利于解决天津的燃眉之急。
正是考虑上述优点,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倾向于这个方案。
当天津市连续呼喊水源告急的嗣候,1.65亿的投资追加给了南线工程,打算以此来解决天津供水问题“北线方案”与“南线方案”相比,正是在于上述几个方面有“懈”可击c 天津市单独引水,投资要增加一些。
’最令人担心的是工程的困难。
有的同志估计.光勘测、设计至少要花一年的时间。
而要打通施工难度极大的引水隧洞,再加上各种配套工程,至少要5年的时间。
3年完成,将是个奇迹……引滦究竟从南线还是走北线?这个问题,事实上从1973年起,就开始讨论了。
市委领导有同意南线的,也有同意北线的。
同意南线方案的认为,与唐山合用一个水道,对天津来说虽然不那么十分有保障,因为它处在最下游,但到时自然有办法,天津这样的大城市,国家不会不管。
同时认为,南线工程已经上马,事情已成定局,不好再改变了。
1981年,由陈伟达、张在旺、李瑞环等同志组成的天津市领导班子,坚决主张上叫[“北线”工程。
北线的弱点确实存在,但这个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因为可以利用旧有的河道,投资可以节省。
(2)这条线占地少,拆迁少。
(3)沿路有公路,有电源,施工方便。
(4)对于处于下游的天津市来说,这个方案保障了它拥有专有的供水水源。
怎样比较这两个方案?把各自的优缺点平列起来,然后以简单的数字方法,计算那一个优点条数多,缺点条数少,就选哪一个,这样当然不行。
各个优缺点的分量和地位不是等同的,只有用决策的战略目的来衡量它,才可能做出正确的估价。
当时,天津市领导班子正是抓住了战略目的这个核心问题,来分析这两个方案的。
“引滦入津”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天津用水。
南线方案,自然有许多吸引人的优点,徊是最主要不能做到“确保”这一点上。
刘此,天津有切身体会:大早的时候,从密云,X库放下30个流量的水给天津.可是,等水到了天津市,只剩下o.9个流量了! “理论”数字和实际数字相差如此悬殊,使人不能不认识到水资源在使用上有其特殊的规律:难怪李瑞环当时这样说:“不上北线.我们就会端着金饭碗要饭吃!正是出于上述考虑,天津市领导班子坚定地选择了北线方案,上报中央并获得了批准。
这个决策的成功,主要在于他们抓住了决策的战略目的。
’须对其目的十分明确,不然就会偏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