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巢湖简介

巢湖简介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南部,濒临长江,因湖得名,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巢湖,古称南巢,襟湖带江,是安徽“金三角”的腹地,素有“东方日内瓦”之誉。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4000多年。

巢湖之称始于秦朝,唐朝设立巢县,1984年设立县级巢湖市,2011年8月22日撤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

全市总面积2063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下辖12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

巢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周边分别与肥东、全椒、含山、庐江、无为接壤。

位于长三角经济区沿江经济带中部、合肥、芜湖、南京金三角中心,距合肥市区和芜湖各60公里,是皖江开发开放及示范区建设的中心地带。

宁西高速铁路、淮南干线铁路,合宁、合巢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南京、合肥、芜湖3个航空港及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构成了巢湖通往国内外的快速通道。

巢湖港是安徽省八大内河港口之一,水路运输经裕溪河航道可通江达海。

巢湖对外交通便捷,对内交通设施完善,境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交通发达,已经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巢湖位于中纬度地区,地处长江、淮河之间。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年平均气温在16度,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

全年无霜期240天。

巢湖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即兼有南北气候之长: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 .低山丘陵、岗地、平原等各类土地类型兼备,农作物适种性广。

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巢湖成为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区,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
济作物主要有油菜、棉花、瓜果、蔬菜等,畜禽养殖业发达,特色农产品丰富,巢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巢湖水域面积560平方公里,水产品年产量3万多吨,巢湖银鱼、白米虾和大闸蟹被誉为“巢湖三珍”,享誉中外。

巢湖矿产资源丰富,已经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4种,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

巢湖市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无数风云人物。

楚汉相争时的亚父范增、三国名将周瑜、爱国将领布衣将军冯玉祥、和平将军张治中、共产党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人李克农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为了纪念,现已修缮了多处名人故居,对游人开放。

巢湖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安徽省重点旅游开放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安徽省优秀旅游县市。

全市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见长,湖光、山色、温泉是“巢湖风景三绝”。

巢湖自然景观,绚丽多彩;人文景观,星罗棋布。

素有“皖中大花园”之称。

全市自然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50多处,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疗养保健于一体。

主要景区有中庙、姥山、银屏山、半汤温泉、王乔洞、紫微洞等。

中庙位于巢湖北岸的凤凰台之上,三面邻水,楼台高峙,气势巍峨,有湖天第一胜境的美誉。

姥山岛是巢湖第一大岛,岛上三山错落、九峰起伏,文峰塔,华藏净寺,古船塘号称姥山三古;银屏山四周山峦起伏,九峰环抱,姿若雄狮,山上的仙人洞幽深宜人,可容千人。

悬崖上的牡丹历经千年风霜,每年谷雨时节便蔚然开放;汤山脚下的半汤温泉,历史悠久,常年喷涌不断,富含30多种活性元素,被古
人称为九福之地,是安徽休闲疗养的主要区域;北郊的王乔洞,是江淮大地上唯一的一座摩崖石窟;紫微洞长达千米,四绝三奇闻名遐迩,被誉为江淮第一自然溶洞。

改革开放以后,巢湖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以来,巢湖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泥建材基地、全国最大的渔网生产基地和全国十大钢构生产基地之一。

巢湖紧紧围绕省及合肥市对巢湖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强力推进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城乡统筹、项目带动四大战略,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有序、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至2013年末,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7.4亿元。

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巢湖正向着加速崛起、挺进百强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务实发展、开放创新的巢湖欢迎大家的到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