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_刘庆炬

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_刘庆炬

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刘庆炬(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安徽淮南232001) 摘 要: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生了新的变化,科技发展呈加速增长态势,应用性研究显著增强,与生产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

这些变化引起的最显著影响则表现为科学技术的一体化。

关键词:科学技术;变化;特征;科学技术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47(2008)03-0065-02On the New T rend of Contemporary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DevelopmentLIU Qing -ju(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Law ,Huainan Teacher s Institute ,Huainan 232001,Anhui ,China ) A bstract :Since 20th century ,new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T 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es the trend with rapid g rowth ,applied researches rise remarkably and form favorable interaction with production ,the influences of which are the integ 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 Key w ords :s cien ce an d technology ;c hange ;feature ;the integration of s cience an d technology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活动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这些新变化使科技活动具有了很多不同以往的特征。

面对科技活动的变化,美国物理学家温伯格认为,这些变化使科学由“小科学”变成了“大科学”。

新的科学机构———具有强大技术基础的大型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室大量出现,科学活动已经接近现代化工业劳动,使科学由“`小科学'转变为`大科学'”。

[1]14科学本质的变迁使原有科学观已不能解释新的事物,科学与技术各自独立、严格区别的观念,不仅不能解释当代科学的发展规律,而且可能妨碍科学研究的进展。

因此,有必要在“大科学”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当代科学的新特征,辨别当代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一、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变化 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短短200年间相继产生了三次科技革命,依次把人类从铁器时代推进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能时代。

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又进入到一个新的科技大发展时代。

新的科技进步一方面源于20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又是生产的技术方式在机械化、电气化基础上的进一步智能化、信息化。

“高技术”概念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当代科技的新认识,表现了当代科学的技术化和当代技术的科学化趋势。

当代科技活动中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共同发展,同步性增强。

从科学理论的发展看,当代物理学革命立足于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两大基础理论之上,其中天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凝聚物理学都是当代物理学中富有生命力的学科。

当代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和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信息、能源、材料、生物工程等新技术时代。

而现代宇宙学的发展则奠定了空间技术的基础。

影响深远的生物学进展———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从分子水平说明生命的起源、演化;它创造了基因重组技术,为生物工程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克隆、胚胎转移等技术则为解决农业、医学、环境等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从技术层面看,当代技术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信息、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空间技术等方面。

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是当代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也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标志。

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海洋技术、空间技术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生物技术是当代技术革命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

2003年4月,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它在分子层面上提供了人类认识自我的基础,推动了生命与医学科学的革命性发展,促成生物信息学等一批新学科的产生。

而干细胞研究也将带来医学革命,并必然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当代科学技术活动的新特征 科学技术的新变化使科技活动本身具有了许多新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科技活动人员剧增,科学活动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业。

统计表明:1800年全世界只有1000名科学家,1850年增为1万名,1900年为10万名,1950年为100万名,到1970年则增至1320万名。

[1]17而美国从1930年到1968年间,工程师人数增长了450%,科学家人数增长了900%。

[2]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看到了科学研究所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因此不惜巨资扩大科学研究规模,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科研人员待遇,这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员参加到科学活动中来。

第二,科学研究活动的组织机构和规模越来越庞大。

世界各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学术团体和科学研究组织,国际间科技协作组织也日益增多。

这种 收稿日期:2008-03-21 作者简介:刘庆炬(1974-),男,安徽凤台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讲师,学报编辑部编辑。

65 第25卷第3期2008年5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 nhui U niversity of Techno logy (Social Sciences ) Vol .25,No .3May ,2008现象的出现源于如下原因: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已经发现认识对象本身的复杂性、多样性,个别科学家或单个科学研究组织已很难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因此需要把大批科学家组织起来,发挥不同领域和学科的科技人员的知识优势,在知识共享和智力互补的基础上,攻克难题;其次,科技问题的复杂性程度不断提高,这意味着问题解决需要建立大型研究项目;再次,全球性科学问题日益突出,如环境问题,此类科学问题往往投资多,风险高,为分担风险,发挥各国优势,国际间科技协作组织由此大量建立。

第三,政府、企业取代个人成为大科学时代科技活动的投资主体。

当代科学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

随着研究复杂性的增加,科学活动的设备和规模已今非昔比。

例如,大型粒子加速器的建造、“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没有政府和大型企业的资助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各国R&D经费支出结构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国家和企业的投入达到总支出的一半以上。

第四,科学研究的整体化和微观化趋势明显。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科学内部的不断分化,学科区分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以至原来互不相干的部门和学科之间出现了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的现象。

许多新兴学科由此产生,学科分支从20世纪前期的几百门分化到现在的数千门,而大学的专业却归纳到不到300个。

学科间的高度分化与综合深刻揭示了认识对象的关联性,打破了各学科间的界限,从而使科学呈现出整体性、综合性、边缘性特征。

第五,科技的发展呈加速增长趋势。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的数量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

二战之后30年人类获得的科学知识占人类科学知识总量的90%,而现代物理学中90%的知识是1950年以后获得的。

现在,全世界每天发表科技论文近1万篇,发表科技论文数每隔一年半就增加1倍,全世界每年批准的专利数量则多达120万件。

[3] 第六,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性研究显著增强。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在科学研究中越来越强调理论的应用性。

“新的社会机制意味着,科学研究不得不包含其本身的应用和商业化,而技术发展却变成`科学的'了。

”[4]不但研究的目的是“应用的”,从研究过程来看,从抽象的理论分析到技术试验,都可以在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的所有环节中找到。

而且,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解决人的生产、生活、生存问题的研究,得到政府或跨国公司的资助将越来越少;应用性前景越广阔的研究项目,得到的资助将越多。

第七,科技与生产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

当代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促使政府、跨国公司大量投资科技领域,以期获得高额利润。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科学技术亦使社会生产力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并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科学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反过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展,科技与生产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加速了科学的技术化进程。

三、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显著结果———科学技术一体化 当代科技活动为科技本身带来的最显著的影响是科学技术一体化,即科学的应用性、技术化与技术的理论化、科学化同时加强。

从科学和技术关系的历史来看,在古代社会,技术的起源比科学要早得多,技术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直接起源,如石器、风车、水车等都是利用自然力制作的工具。

这些直接源于实践经验的手工技艺与生产和生活经验融为一体。

那时几乎没有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技术,因为直到奴隶社会才出现了早期的经验形态科学,并与古代哲学合为一体,被称为“自然哲学”。

至少在19世纪中叶以前,重大的技术突破常常与科学理论之间毫无关联。

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对生产中出现的科技问题的探索,对科技创造巨大财富能力的信任,大大强化了社会的科技需求。

马克思指出:“只有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才第一次产生了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只有现在,实验和观察———以及生产过程本身的迫切需要———才第一次达到使科学的应用成为可能和必要的那样一种规模。

”[5]正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和技术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有了根本的转变。

许多学科日渐成熟,使科学向技术和生产领域的延伸成为可能。

从技术发明的过程看,从技术目标的确立到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技术成果的定型等,方方面面都少不了科学的应用。

在技术发展遇到难题时,则往往求助于科学理论。

科学技术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理论从其出现到实际应用之间的时间迅速缩短,一旦科学上有了新发现,就能很快地在技术上得到应用。

而当代科学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技术的进步,课题的确定、猜想的证实和证伪、重大的科学发现无不依赖技术来完成。

具体到一项科技活动,人们在其中已经很难区分它是科学研究还是技术研究,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已经融为一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