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方法-精品课程
与
方
相一致(必要与可能)。遥感的形成是与
法 空间科
学、传感技术、信息科学、宇航技术、通
讯技术以
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联系(可能性
第1章 绪 论
1.2 遥感的形成与发展 遥 感 ●遥感的形成
原 理
1826年摄影技①术诞常生规航空摄影阶段(20世纪30年 代以前) 1839年以前主要是进行地面摄影
法 和协调全国的遥感工作,开展与国外的技术与人
才交流。
应用领域: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农林水利、
测绘勘探、工程技术等领域。
第1章 绪 论
1.2 遥感的形成与发展 遥 感 ●遥感发展趋势(1)
原
①多层次综合遥感,建立地球环境卫星观测
理 与
网络,系统地获取地球表面不同分辨力的遥感图 像数据。
②传感器向全波段覆盖,立体遥感,器件固
法 建立估产模式,确定单产,预报总产。
④病虫害监测预报:诊断病虫害的类型、危害程度监测
生长环境,进行预报。
⑤生产管理:根据生长过程的遥感影像,确定作物长势
字资料或图件,这一工作称为“解译”。
第1章 绪 论
1.1 遥感的基本概念
遥 感
●技术系统: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
原
——目视解译技术
理 与
目视解译是指人们用手持放大镜或立 体镜等简单工具,凭借解译人员的经验,
方 法
来识优别点目:标简单物方的便性,质野外和和变室化内规都律可。进行,能
检验计算机解译的准确性,是基本的解译方法。
的管理、评价和研究工作。
第1章 绪 论
1.1 遥感的基本概念
遥
● 遥感(Remote Sensing),即为在遥远
感 的地方,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
原 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
理 之间的关系。
与
也就是说:不与目标物接触,凭借其
方 发来的某些信息,识别目标。
法
● 定义: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
原 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理论
理 综合分析和定量方法 与 方 图像的地学分析解译
法 植被遥感的理论与方法
遥感在农业方面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课程简介——《遥感影像分析解译》
教学要求:
遥
感
了解和掌握遥感图像分析应用的基本理
原 论和技术;
理
能够进行遥感影像的地质、地貌、土壤、
与 植被和土地资源分析解译;
方
法
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农业和环境科学方面
方 字的体现。
法
传感器主要有:摄影机、摄像仪、扫描
仪、雷达、
光谱辐
第1章 绪 论
1.1 遥感的基本概念
遥 感
●技术系统
原 ③ 遥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地面接收站
理 与
负责接收遥感平台传送来的图像 胶片和数字数据,由地面数据接收和记录
方 法
T视系两R频统部R、S分:数所接据(收T组信R、R成息S记)存,:录储图遥介感像质平数或台据其发它处回形理的式系数的统据图,(像I形D资P成S料)。
理 60年代) 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 《航空像片:应用与判读》、《航空摄影与航空测量》等著作出版
与
美国于1949年在开设航摄和像片判读课程
方
1949年国际地理学会设立了航片应用委员会 1945年美国创刊出版了《摄影测量工程学》杂志,1975年改名为《摄
法
影测量工程和遥感》
第1章 绪 论
1.2 遥感的形成与发展 遥 感 ●遥感的形成
1.1 遥感的基本概念 遥 感 ●遥感分类
原
①遥感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
理 、航天遥感
与
方
②电磁波谱分类:
法
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多光
谱遥感
③电磁辐射能源分类:
被动遥感(遥感)、主动遥感(遥测)
第1章 绪 论
1.2 遥感的形成与发展 遥 感 ●遥感的形成
原
科学技术形成与发展总是和时代
理 的发展和要求
原
③航天遥感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
理 与
来技继)术红:外遥片感后平,台多从光飞谱机相发机展、到多了波卫段星扫和描飞仪船、。微传波感辐器射方计面、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电视摄象仪等新型传感器陆续问世。
方
与此同时,遥感资料的分辨率和精度也不断提高,遥
法
感图像的分析解译与资料处理技术飞跃进步,遥感理论的
研究获得了重大成就,培养遥感专业人材的工作也得到了
遥感原理与方法
课程简介
遥感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学
遥 科,是近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
感 原
学科——空间信息科学。
理
它的功能和价值引起了许多学科和部
与 门的重视,特别在资源调查评价、区域规
方 划管理,动态监测预警和全球变化研究等 法 方面,显示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获得愈
来愈广泛的应用,是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
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
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
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
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
第1章 绪 论
1.1 遥感的基本概念 遥 感 ●遥感过程:
原 接收--传送--处理和分析信息--识别目标
理
与 方 法
反射辐射
目 标 物
发射辐射
回射辐射 平 台
缺点:受解译人员视觉功能、专业水平和经
验的影响,速度慢,不够精确。
第1章 绪 论
1.1 遥感的基本概念
遥 感
●技术系统: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
原
——电子计算机解译技术
理 与
利用电子计算机对遥感影像数据 进行分析处
方
法
理,提取有用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和分
类。
该技术既快速准确,又能直接得到 解译结果,
第1章 绪 论
学科开展研究的基本方法,成为信息科学
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技术。
课程简介
遥感科学在我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培 遥 感 养方法中设置为3门课程:
原
理
遥感原理与方法
与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方
法
遥感图像分析解译
课程简介——《遥感原理与方法》
《遥感原理与方法》是主干专业基础课 遥
感 内容包括:
原 理
遥感的物理基础
感 容和技术体系,形成发展历史,与其它学
原 科的关系;
理 与
掌握遥感图像几何纠正、辐射校正的原 理与方法;
方 法
应用各种图像增强处理技术和计算机分 类方法进行专业遥感图像分析解译;
理解探索图像分类识别新技术和辅助分
类方法。
课程简介——《遥感影像分析解译》
《遥感影像分析解译》是专业课
遥 感
内容包括:
与
以认识地理环境和编制各种专题地图。
方 技术:
法
1931年出现红外胶片
1937年进行了彩色航摄,生产出彩红外胶片,进行
多光谱和紫外航空摄影
二战期间应用雷达和红外探测技术
50年代扫描成像技术和侧视雷达技术开始产生并应用
第1章 绪 论
1.2 遥感的形成与发展 遥 感 ●遥感的形成
原
②航空遥感阶段(20世纪30年代-
原
①常规航空摄影阶段(20世纪30年
理 代以前初)期航空摄影主要用于摄影测量和军事。
与
后来逐渐向民用部门发展,像片判读技
方
法 术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关于摄影测
量和判读技术方面的书刊也陆续出版。
第1章 绪 论
1.2 遥感的形成与发展 遥 感 ●遥感的形成
原 理
应用: ②航空遥感阶段(20世纪30年代- 60年代航)空像片除用于军事外,被广泛应用于地学领域中,
第1章 绪 论
1.3 遥感应用简介 遥 感 ●军事方面应用
原
①利用红外遥感识别伪装,用
理 机载红外扫描
与
方
仪,侧视雷达可进行全天时、全天候侦
法 察。
②军事侦察:侦察卫星-全天
候、高分辨率实
时传输。
第1章 绪 论
1.3 遥感应用简介 遥 感 ●地学方面应用
原
理
与
①地质:地质构造、岩性、矿藏勘探
方
②海洋:测定海岸地形、海底地貌、海
与 遥感技术系统
方 法 遥感信息获取方法与技术
航空和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遥感图像分析解译基本原理与方法
课程简介——《遥感原理与方法》
教学要求:
遥
感
了解遥感的概念、技术体系、形成发展
原 和应用状况;
理
掌握遥感图像获取的基本理论,传感器
与 的工作原理和方法;
方
法
理解航空摄影像片的成像机制、几何特
征和立体观测,主要卫星遥感技术系统和
与
1858年法国人G·F·图纳乔用气球摄取巴黎“鸟瞰”像片
1903年意大利人威尔伯·赖特拍摄了第一张航空像片
方
1913年根据摄影像片制作了地形图并研制出立体制图仪
法
1915年开始生产航摄相机,摄影测量仪器相继出现 1924年产生了彩色胶片
第1章 绪 论
1.2 遥感的形成与发展 遥 感 ●遥感的形成
传感器
人工辐射 人工辐射源
接收记录系统
地 面 站
数据处理系统
人工目视解译
分 析 解 译
计算机解译
第1章 绪 论
1.1 遥感的基本概念 遥 感 ●技术系统:
原
理
遥感平台
与
传感器
方
遥感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
法
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
第1章 绪 论
1.1 遥感的基本概念 遥 感 ●技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