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遥感原理与方法B-第一章(中科院)
遥感原理与方法B-第一章(中科院)
电磁波的粒子 电磁波的粒子性 粒子性
普朗克(planck)用模型来说明光电效应, 用模型来说明光电效应,并指出电 磁辐射能量Q 的大小直接与电磁辐射的频率ν 成正比, 成正比, 可表示为: 可表示为:
Q = hν
(h 为普朗克常数, 为普朗克常数,取值为6.626×10-34 焦耳· 秒)
已知 C = νλ
小孔的衍射
遥感中部分光谱仪的分光器件 --- 衍射光栅 等,正是运用多缝衍射原理。 原理。
3)偏振 (Polarization) 偏振是横波中呈现出的一种特殊现象。 偏振是横波中呈现出的一种特殊现象。电磁波是一种 横波, 横波,传播方向确定后其振动方向并不是唯一的,振动方 向可以是垂直于传播方向的任何方向, 向可以是垂直于传播方向的任何方向 , 它可以是不变 的 , 也可以随时间按一定方式变化或按一定规律旋转, 也可以随时间按一定方式变化或按一定规律旋转, 即 出现 偏振现象(微波中称为“极化” )。
,则可得: 则可得: Q
= hc / λ
可见, 可见,辐射能量 Q 与它的波长λ成反比。即电磁辐 射波长越长,其辐射能量越低, 其辐射能量越低,如地表的微波发射要比 热红外辐射低。 热红外辐射低。
波粒二象性 ---- 小结 1
• 电磁波的波动性,把电磁振动的传播作为光滑连续的波 对待(用波长、 用波长、频率、 频率、振幅等来描述), 振幅等来描述),其强度(光强度) 光强度) 与振幅、 与振幅、频率、 频率、光照时间等呈正相关; 光照时间等呈正相关; • 电磁波的粒子性,把电磁辐射能分解为非常小的微粒子 (光子) 光子),光电子能量的大小与光的强度、光照的时间无 关,而仅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电磁波的粒子性是指电磁辐射除了它连续波动状 态外还能以离散形式(密集的光子微粒流)存在。 存在。电 磁辐射的实质是光子微粒的有规律的运动(吸收、 吸收、发 射等) 射等)。 光照射在金属上能激发出电子, 光照射在金属上能激发出电子,称为光电子。这是 ‘ 光电效应’ 。许多光电器件 --- 如光电倍增管、 如光电倍增管、电视摄 象管等, 象管等,正是运用光电效应原理制作的。 正是运用光电效应原理制作的。 大量实验证明, 大量实验证明,光电子的能量与光的强度、 光电子的能量与光的强度、光照的时 间的长短无关, 间的长短无关,而仅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光电效应现象用电磁波的波动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是无法解释的。
• 一般来说 一般来说, ,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如微波、 如微波、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 波动性较为突出(多用 Maxwell方程组描述电磁波与 介质的相互作用) 介质的相互作用);而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如光学领 域)更多地表现为粒子性(多用辐射传输 多用辐射传输方程描述 辐射传输方程描述电
磁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 磁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
电磁波的波动性
电磁波的叠加合成
两列( 两列(或多列) 或多列)波在同一空间传播时, 波在同一空间传播时,空间各点的 振动是各列波在该点产生的振动的叠加合成(是矢量
和,而不是代数和)。 而不是代数和)。
1)干涉 (interference) 干涉现象 -- 同振幅、 同振幅、 同频率和固定相位关系的 两列(或多列) 或多列)波(相干波) 的叠加合成而引起振动强 度重新分布的现象。 度重新分布的现象。
λ h 电磁振源 传播方向
第1章
遥感原理
(一)电磁辐射原理
一、基本概念
1、电磁场---电磁波---电磁辐射的概念
2、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3、电磁辐射的度量
2、电磁波的 波粒二象性
电磁波在传播及与物质相互作用中,既反映出波动性, 又反映出 粒子性 。 波动性 --- 电磁波以波动 电磁波以波动的形式 波动的形式(光滑连续的波) 光滑连续的波)在 空间传播, 空间传播,可用波长、 可用波长、频率、 频率、振幅等来描述; 振幅等来描述;表现出波 表现出波 的干涉(波的叠加合成)、衍射、 衍射、偏振等现象( 偏振等现象(波动性 的体现)。 的体现)。 粒子性 --- 电磁辐射能以密集的光子微粒流 电磁辐射能以密集的光子微粒流(离散形 式)有规律的运动, 有规律的运动,如表现出光电效应、 如表现出光电效应、黑体辐射等现 象。
C • 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 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 ; V = εµ 在介质中稍小于光速传播; 在介质中稍小于光速传播;
ε ≥ 1 µ ≥ 1
• 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主要表现 为波动性; 为波动性;在与介质相互作用时, 在与介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粒子性; 主要表现为粒子性; • 电磁波 可用强度(振幅)、 振幅)、波长(频率)、 频率)、偏振(极化) 极化)程度 三个参量加以描述; 三个参量加以描述; • 电磁辐射能量 可用Φ、M、E、I、L 等特征量来度量; 等特征量来度量;
2)衍射 (diffraction) 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 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障碍物边缘的一部分 波改变传播方向而绕到 而绕到障碍物后面, 障碍物后面,称为 “衍射现象”。
如 光通过小孔, 光通过小孔,在孔的后屏 上出现的不是一个亮点, 上出现的不是一个亮点,而是一 个明暗相间的圆形亮斑; 个明暗相间的圆形亮斑;这是由 于障碍物使波的振幅或相位发生 变化, 变化,导致波在空间上振幅或强 度重新分布的结果。 度重新分布的结果。
光的干涉
干涉现象中, 干涉现象中,在波的交叠区有的地方振幅增加, 在波的交叠区有的地方振幅增加,有的地方 振幅减小, 振幅减小,振动强度在空间出现强弱相间的固定分布,形成 干涉条纹。
干涉滤光片、 干涉滤光片、透镜组、 透镜组、干涉雷达天线等, 干涉雷达天线等,均应用了 波的干涉原理。 波的干涉原理。
《 遥感原理与方法 B》
第一章 遥感原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姜小光 2011年 2011年9月14日 14日
主要内容
(一) 电磁辐射原理 一、基本概念 二、电磁辐射定律 (二)
电磁波的传输与相互作用
一、能源—太阳辐射与地球辐射 二、电磁波与大气层的相互作用 三、电磁波与地表的相互作用
第1章
遥感原理
E 电场强度矢量、D 电位移矢量 H 磁场强度矢量、B 磁感应矢量 ρ电荷密度 、 J 电流密度 ε 介电常数 、 μ 磁导率 σ- 电导率( 电导率(ε≥1、μ≥1)
∇ ⋅ D = 4π ρ ∇⋅B = 0 ∇× E = − ∇× H = 1 ∂B C ∂t
4π 1 ∂D J+ C C ∂t
Maxwell 方程 把电场、 把电场、磁场、 磁场、电荷、 电荷、电流联系起来。 电流联系起来。 Maxwell 方程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方程表达的核心思想是:随时间变化的磁场能激发 电场, 电场,反之, 反之,随时间变化的电场能激发磁场。 随时间变化的电场能激发磁场。
• ‘波’与‘粒子’虽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虽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对于电磁波而言, 但对于电磁波而言,
波动性与粒子性却是对立的统一。 波动性与粒子性却是对立的统一。电磁波的离散与连续现 象往往伴生, 象往往伴生,或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波粒 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 ---- 小结 2
• 一般来说 一般来说,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波动 性;在与介质相互作用时, 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粒子性; 主要表现为粒子性;
RADARSAT- SAR干涉测量
INSAR相干回波的 相位信息可被用于提取 地表的高程信息。 地表的高程信息。
干涉雷达--通过两个侧视 天线同时观测(或一定时
间间隔的两次平行观测) ,
利用天线接收信号的路 径差得到地面目标回波 的相位差信号, 信号,形成干 涉纹图。 1996.9.24 与 1996.10.18
描述电磁波的主要参数
1)波长λ: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即沿波的传播方 向,两个相邻的同相位点间的距离。单位为 cm、mm、µm、nm 等。 2)频率ν :指单位时间内, 指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或振荡的次数或周期。 完成振动或振荡的次数或周期。 单位为 Hz、KHz、MHz、GHz 等。 电磁波的波长λ、频率ν及速度间有如下关系: 及速度间有如下关系:
• 在雷达成像技术中,利用了电磁波的不同极化特性(HH 、 VV、HV、VH),获取更丰富的遥感信息。 获取更丰富的遥感信息。
不同极化图像
( C 波段 )
雷达系统的不同极化方式, 雷达系统的不同极化方式,影响到回波强度和对不 同方位信息的表现能力,使图像之间产生差异。 使图像之间产生差异。
电磁波的 粒子性
λ h 电磁振源 传播方向
E: 电场、 电场、H: 磁场、 磁场、λ: 波长、 波长、h: 振幅
• 电磁波在反射、折射、吸收、散射过程中,不仅强度变化, 偏振状态也会变化,这与目标的形状及特性密切相关;
垂直极化
• 任一振动方向的电磁 波总可以分解为两个特 定的偏振( 定的偏振(极化) 极化)方 向; •垂直极化—电磁波的电 场矢量方向垂直于地面。 场矢量方向垂直于地面。 • 水平极化--电场矢量 方向平行于地面; 方向平行于地面;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 为:
V=
C
εµ
ε ≥ 1 µ ≥ 1
C 为光速 3×108 米/秒, ε为介电常数、μ为磁导率。 为磁导率。
• 在真空中 (ε=1、 =1、μ=1) 电磁波以光速传播 V = C ; • 在介质中(ε≥1、μ≥1)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V <C
。
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 是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 是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是能量的 一种动态形式, 一种动态形式,只有当它与物质相互作用(包括 发射、 发射、吸收、 吸收、反射、 反射、透射) 透射)时,才表现出来。 才表现出来。
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 中以小于光速传播。 中以小于光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