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件
3·历史不会自己发声,而语言则展示了具体而又
个性化的历史画面,因此,每一个时代语言都有
C 其特色。以下各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三大改造
②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上了大学感谢邓小平1977
③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 改革开放
④我虽然不是一名头头,但“红卫兵”这个名称
是
文革
我发明的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 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 的发展 》课件 (共31 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 的发展 》课件 (共31 张PPT)
人 教育兴办(文革前) 民 教 育 事 教育挫折(文革中) 业 的 发 展 教育发展(文革后)
4·1980年以来,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规如 《义务教育法》《教师法》;
5·1995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成就:
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B.中等和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快、 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成绩显著;
C.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体系完整。
希望工程
团中央、中国青 少年发展基金会 于1989年发起 的以救助贫困地 区失学少年儿童 为目的一项公益 事业。其宗旨是 建设希望小学, 资助贫困地区失 学儿童重返校园, 改善农村办学条 件。
五·2
国
人
运 兴 衰 ,
民 教 育
系
事
于
业
教 育
的 发
展
❖国外有一位父亲带小孩去学校报名。 当他听到老师介绍学费要多少多少的 时候,忍不住大声嚷嚷起来:“这么 贵!我都可以买到一头猪了!”
❖老师纠正他说: “不!那样你就有两头猪了。”
【课程要求】
❖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史实 ❖ 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 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和 “向学好善、思进有为、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
*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966-1976 冲击、影响
1、“文革”对教育冲击
1·大中学校招生基本停顿
2·1968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
3·七·二一工人大学、各级学校开门办学 4·1970大学招生办法改变(群众推荐领导批准
学校复审)
2、文革对教育的影响:
1·对教育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2·导致一个时期的“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 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 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 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全民教育
“一个都 不能少”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 的发展 》课件 (共31 张PPT)
1977年12月恢复高考制度,
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C 由此可知 (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 的发展 》课件 (共31 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 的发展 》课件 (共31 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 的发展 》课件 (共31 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 的发展 》课件 (共31 张PPT)
2·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 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 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 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6·1957《处理内部矛盾》德智体全面发展 7·刘少奇全日制半工半读两种教育、劳动制度 8·工业大学、专门学院、新的专业
3、成就: 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
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4、意义: 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
的坚实基础;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 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扫盲运动是指扫除文盲的运动。新中国刚刚 成立时,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文盲成为新中 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一问题,一场 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全国展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 的发展 》课件 (共31 张PPT)
百国 年运 大兴 计衰 教系 育于 为教 本育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 的发展 》课件 (共31 张PPT)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下面这段以美食为衬托、 以高考为主题的视频片段,并做以下思考:
1·恢复高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高考对自己人生发展的意义 3·想想自己的父母,再想想自己在学习上
信念和理想。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949-1965 背景、措施、成就、意义
1、背景: 新中国的成立, 要彻底改造旧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半封建性质,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方针、政策、措施:
1·《共同纲领》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2·改变双半教育,确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3·向工农“开门”、扫盲、工农识字 4·优先录取工农子女 5·1954宪法确定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
3·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 的发展。
*
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77-现在
背景、措施、成就
1、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界经过 拨乱反正,教育工作者获得了新生。
2、措施: 1·1977年12月,恢复高考 2·建立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制度
3·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 的发展 》课件 (共31 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 的发展 》课件 (共31 张PPT)
活学活用,随堂演练
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
B 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995 ②面向工农开门 ,开办工农学校 建国初 ③恢复高考 1977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3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有没有全力以赴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 的发展 》课件 (共31 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