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公司制剂车间现场处置方案
1.4.1 事故特征
制剂车间生产农药制剂品种为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剂、水乳剂、乳油、可溶粉剂产品、微乳剂、可溶粒剂等八大类。
生产中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有:麦草畏、甲醇、环己酮、氨水、二甲胺溶液、三环唑、氢氧化钠溶液、二甲苯、2甲4氯、溶剂油等共10种。
生产过程中事故特征如下:
1、农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事故特征
(1)悬浮剂(SC)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事故特征
当向配制罐中投料的过程中,投料操作不当易引的粉尘飞扬,如果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极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高温设备如外保温材料损害,人员触及有发生灼烫的危害。
(2)水分散粒剂(WDG)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事故特征
该工艺过程中三环唑等可燃,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其本身为毒害品,可经吸入食入经皮被人员吸收。
对三环唑等可燃固体粉碎的过程中易产生粉尘,若粉尘泄露到空气中遇明火有爆燃的危险,人员长期接触有发生中毒的危险。
粉碎过程中易引的粉尘飞扬,如果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极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3)水剂(AS)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事故特征
该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原药2甲4氯遇明火高温可燃,可经吸入、食入、经皮被人吸收,能够使人中毒。
氢氧化钠溶液为强碱,具有极强的腐蚀性。
其储存的容器高位槽出现泄露时,物质与人体接触,有严重的化学灼伤危害。
该生产项目的釜体在冬季生产过程中使用蒸汽加热,该生产工艺过程中大量使用蒸汽,存在高温烫伤的危害。
向反应釜中投料操作不当易引的粉尘飞扬,如果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极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二甲胺溶液易燃、受热极易气化,同时与空气混合至一定比例时,成为爆炸性气体,遇火种易爆炸,蒸汽有毒,水溶液呈碱性,有腐蚀性。
其储存的容器高位槽出现泄露时,物质与人体接触,有化学灼伤危害。
反应釜在冬季生产过程中使用蒸汽加热,该生产工艺过程中大量使用蒸汽,存在高温烫伤的危害。
4、水乳剂(EW)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事故特征
二甲苯遇到明火能够引起火灾爆炸。
二甲苯具有刺激性气味、对眼及呼吸道具有刺激性作用,泄露时能够使人中毒。
该生产项目的釜体在冬季生产过程中使用蒸汽加热,该生产工艺过程中大量使用蒸汽,存在高温烫伤的危害。
二甲苯易燃,若泄露后于静电或明火接触有发生火灾的危险。
二甲苯气体有爆炸危险性,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遇静电、明火易发生爆炸的危险。
向反应釜中投料操作不当易引的粉尘飞扬,如果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极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5、乳油(EC)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事故特征
溶剂油遇到明火、静电有发生火灾的危险。
该生产项目的釜体在冬季生产过程中使用蒸汽加热,该生产工艺过程中大量使用蒸汽,存在高温烫伤的危害。
向反应釜中投料操作不当易引的粉尘飞扬,如果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极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6、可溶粉剂(SP)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事故特征
生产工艺过程中原药2甲4氯遇明火高温可燃。
可经食入能够使人中毒。
氢氧化钠溶液为强碱,具有极强的腐蚀性。
其储存的容器高位槽出现泄露时,物质与人体接触,有严重的化学灼伤危害。
该生产项目的釜体在冬季生产过程中使用蒸汽加热,该生产工艺过程中大量使用蒸汽,存在高温烫伤的危害。
粉碎操作时,若发生设备密封不严易引的粉尘飞扬,如果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极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7、微乳剂(ME)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事故特征
生产工艺过程中甲醇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燃烧体,能够产生火灾爆炸危险,甲醇经吸入、食入、经皮被人吸收,能够使人中毒。
环己酮易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该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泄漏,能够使人中毒。
该生产项目的釜体在冬季生产过程中使用蒸汽加热,该生产工艺过程中大量使用蒸汽,存在高温烫伤的危害。
向反应釜中投料操作不当易引的粉尘飞扬,如果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极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8、可溶粒剂(SG)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事故特征
该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原药麦草畏具有毒性,可经吸入、食入、经皮被人吸收,能够使人中毒。
氢氧化钠溶液为强碱,具有极强的腐蚀性。
其储存的容器出现泄露时,物质与人体接触,有严重的化学灼伤危害。
该生产项目的釜体在冬季生产过程中使用蒸汽加热,该生产工艺过程中大量使用蒸汽,存在高温烫伤的危害。
混合操作时,若发生设备密封不严易引的粉尘飞扬,如果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极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9、压力容器火灾、爆炸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反应釜、蒸汽管道、压缩空气管道等为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超压爆炸危险。
在压力容器所发生的事故中除少数是因为结构设计不合理,用材不当,制造质量低劣以外,大部分事故均是由使用管理不善,劳动纪律松弛,违章操作,未进行定期检验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等原因造成的。
压力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常见事故的原因:
1)容器及其附件本身存在质量或安装问题,或超期使用;
2)容器超压、超温使用;
3)容器及附件未按规定定期校验、检修;
4)操作人员违章作业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不但使事故设备损坏,而且还会波及周围的设备、建筑、人群,并能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其破坏力与杀伤力极大。
压力容器中可燃性物质大量泄漏会引起火灾和二次爆炸,事故后果十分严重。
1.2.2建设项目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亡的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1、粉尘
1)悬浮剂(SC)生产工艺
当向配料罐中投料的过程中,投料操作不当易引起噻呋酰胺原药、甲氧虫酰肼原药、己唑醇、嘧菌酯原药、环丙唑醇原药的粉尘飞扬,人员长期在此工作环境中,有发生职业性尘肺病的危害。
2)水分散粒剂(WDG)工艺
气流粉碎、混合、干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人员长期在此工作环境中,有发生职业性尘肺病的危害。
3)水剂(AS)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