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制修订记录
1.0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由于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空气又相当潮湿,进而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悬浮在地面的空气层里,进而形成大雾天气。
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大雾现象会触发多种潜在危害,出现的危害如下:(一)导致电力设施绝缘性降低。
(二)由于空气湿度大,生产装置中排出的废热水在敞开的沟道中散发出大量的水汽,与浓雾交杂在一起,造成操作环境光照不足,影响生产区内员工作业安全。
(三)浓雾天气由于能见度较低,甚至只有10米左右,将使检修作业现场的环境更加恶化,极易发生落物伤人和吊装安全事故。
(四)造成大气污染,由于雾有较强的吸附性,当它在低空飘移时,不断与污染物碰撞,使污染物积聚在一起,增加雾的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
人在呼吸了污染雾后,使呼吸道疾病明显增多。
(五)影响员工上下班交通安全,由于大雾迷漫,车辆不能正常行驶,还会导致厂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1.2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
1.2.1可能发生的季节
秋季、冬季都有可能发生,具有突发性强的特点。
1.2.2造成的危害程度
根据中国气象局《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大雾预警信号分为四级(Ⅳ,Ⅲ,Ⅱ,Ⅰ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黄色预警为12小时内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
于20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橙色预警为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红色预警为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且可能持续。
1.3预警级别和信息发布
一级预警,异常大雾导致污闪事故,及时启动《污闪事故应急预案》,要求严格按调度命令执行。
二级预警,异常大雾造成交通中断,现场生产人员不足或燃料供应受阻。
三级预警,异常大雾发生,但未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
2.0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长:车间主任
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
成员:车间干部、当班人员
(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
2.2应急组织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修订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2)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事故应急现场处置工作。
3)批准本方案的启动和终止。
4)负责与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联系工作,并接受指挥部的指令和调动。
5)负责组织对事故受伤、被困或遇难人员进行抢救并对装置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检修。
6)深入事故现场,及时对事故进行了解、掌握、分析和评估,
7)制定事故现场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
3.0应急处置
3.1预防与预警
大雾天气出现时,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做好各项防冻措施,特别是重点防冻部位。
在接到异常大雪天气预报后,要做好针对系统冲击、大面积停电、升压站污闪、厂用电中断等事故预想,重点检查内容;检查事故照明完好备用,并且停止所有露天高处作业,提醒企业职工做好个体防护。
3.2预警行动
3.2.1事故报警程序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当班班长,班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生产部当班调度、本单位负责人,由当班调度、单位负责人将事故信息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关部门。
3.2.2应急措施启动程序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告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现场处置指挥小组接到报警后;各成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对警情做出判断,确定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后,应急响应程序要及时启动。
3.2.3扩大应急程序
事故超出现场处置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经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同意,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示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报告流程见图一:
图一:事故报告流程
3.3应急响应
3.3.1一级预警响应
当大雾天气引起电网污闪事故或企业所辖升压站内发生事故时,值长应及时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根据对本企业的影响程度,适时启动《大雾天气事故应急预案》。
要求严格执行调度命令,并及时上报。
3.3.2二级预警响应
(1)班长与调度部门联系,调整运行方式,合理接带负荷;
(2)现场处理专业组及时调动现场值班人员的积极性,做好连班准备,并合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