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别与角度解读
机位距离被拍摄物体的远近不同,造成了 景别的差异;机位与被拍摄物体的水平夹 角和高低落差不同,造成了拍摄角度的差 异。
二、景别
景别,直观上看也就是取景区域、画面范 围大小的不同。 形成景别的原因包括: 1、机位距离被拍摄物体的远近不同: 2、焦距的不同。
景别的定义:
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焦距 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图 《恋恋风尘》)。
侯孝贤作品中的叙事态度与立场、观照世 界的方式,与中国的美学和视觉观念是一 脉相承的。
对于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而言,近景、 特写镜头就是他的风格(图《蓝色》)。
他的电影更为关怀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个 体生命的生存境遇,生命价值,此时更需 要的,是摄影机近距离地逼近人物。
三、角度
王小帅导演的影片《17岁的单车》中有这 样四个镜头(图)前面三个镜头都是表现 人物局部的中景镜头,第四个镜头就是展 现人群全体的全景镜头,如果没有这个全 景镜头,我们就不可能对人群在空间中的 位置关系建立完整的认知。 全景与中、近景组合使用,便于我们既掌 握全局,又看清局部。
3、中景
中景是一种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膝盖以上 部分的景别(图《17岁的单车》)。 中景既能看到人物的部分面部表情,又能 看到部分身体动作与姿态,当我们展现舞 台的演员或主持人,需要既表现它们的部 分动作与身体的姿态,又要让观众看到它 们表情时就可以使用中景。 (图赖声川《暗恋桃花源》)。
不同景别的组合具有的丰富的表现力。
影片《巴顿将军》的开场,展现巴顿的形 象时,就结合了不同景别,同时展现了巴 顿将军的身材和服饰,特别是多个特写镜 头的组合,以细节勾勒出巴顿将军的身份、 个性。(图)
2.一些特殊的景别(如特写和远景),或 特殊的景别组合,可以抒发特定的情感、 表现特定的视角。
例如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开头,表 现莱昂和他老板两人的对话,吕克·贝松 使用一组特写镜头,引领我们去注意场 景中的细节(图):牛奶、墨镜、烟头、 照片……直到整个这一场对话完毕,我 们也没有看到主要人物莱昂的脸,营造 出一种悬念,也烘托了莱昂所从事的杀 手这一职业的神秘感。
5、特写
特写指用于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 特征的一个景别。 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 物主观视点。例如,希区柯克在影片《迷 魂记》中,拍摄男主人公进行跟踪时,使 用了一系列主观视点的特写镜头(图), 把悬疑的心理效果逐步积聚、推进。
5、特写
和远景一样,特写镜头也是一种超常规的 视点,日常生活中,特写或远景的视觉经 验较少遇到。 一般表达非常亲密的两个人之间的视野, 或者表达某种特别的凝视,可能会用到特 写的景别。 两种景别都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特殊的 视点。
我们依据画框中所摄取的景物范围大小的 不同,来划分景别。
划分景别的标准,是根据画框中所截取的 人物身体部分的多少来确定的。
景别的界定:
1 远景:广阔的场面。 2 全景:人物的全身。 3 中景:膝盖以上的部分。 4 近景:胸部以上部分。 5 特写:颈脖以上的部位或被 摄物体的细部。
1、远景
远景用来表现环境、空间、景观、气势、 场景等的宏大,属于超常规视点的景别, 展现观众本人难以看到的新视点,从而拓 展影像的表现力。一般,我们在外景拍摄 中,展示开阔的空间、显示场景的全貌, 要运用远景。 远景有抒发情感、渲染气势的效果,常常 应用于影片或者某个独立的叙事段落的开 篇和结尾。
4、近景
近景指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 别,主要用于通过面部表情刻画人物性格。 (图《四百下》又名《四百击》)
4、近景
近景通常需要与全景、中景、特写景别组 合起来使用。 我们可以通过较近距离的机位或者长焦镜 头拍摄人物的近景。 在近景中,人物周围的环境变的次要,演 员的面部表情则相当重要。(图《那山那 人那狗》)
全景通常是指展现环境全貌、人物全体的 景别,表现相对于局部的整体景观与场面。 从定义可以看到,对于全景的界定具有相 对性。全景可大可小,大到可能等同于远 景,小到仅仅囊括某一个人。
2、全景
全景具有叙事、描写的功能,侧重交代、 说明。它与表现局部的景别组合使用,可 以表现人物全局、空间整体。
2、全景
景别的作用
1、景别最基本的作用是叙事。
不同景别的组合使用,有利于把事件讲清 楚,把场面更全面的展现。 在同一场景中,不同景别的组合使用,也 是电影的特性之一,使电影区别于戏剧舞 台。 对于坐在戏剧舞台前的观众而言,他们的 视点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他们所直接看到 的视野范围只能是局限于一个景别。
拍摄的近距离往往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1、远景
例如吕克▪贝松在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 的开篇,使用的是一组航拍的远景镜头, 让我们鸟瞰整个城市的外观(图),然后 把视野逐步缩小,切入到城市中具体某个 地点,即故事发生的现场。
1、远景
远景的拍摄通常需要利用某个较高的地势 (比如山坡或大厦高层),也可能需要借 助航拍或升降臂。
2、全景
3、不同景别的运用,决定了影像的 风格、作品的风格、导演的风格。某 些导演会偏好某一类型的景别。
比如侯孝贤,在会选择 比较远的机位。在拍摄人物行动时,机位 距离比较远,把人物置于他所身处的整体 空间里进行观察(图 《悲情城市》)。
到了抒情性的段落,侯孝贤的长镜头,呈 献给观众的,是台湾乡土一川山水的远景, 借景抒情。
景别与角度
机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拍摄的景别和角 度,而景别和角度是构成影像的基础。
景别的分类主要包括远景、全景、中景、 近景、特写;
角度的分类主要包括仰视、俯视、平视以 及正面、侧面、背面。
选择特定的景别和角度进行拍摄,可以表 达特定的叙事内涵。
一、机位
机位(也叫“镜位”),是指在任何镜头 开始时,摄影机(有时候也需要考虑到灯 光的配合)在真实空间中位置。 如果下次拍摄必须移动摄影机,改变摄影 机的位置,或者仍然在相同的位置,却使 不同的透镜,那便称之为另一个机位。
摄影机与被拍摄物体之间,不仅会有距离 上的差异,还会有角度上的差异,因此有 了拍摄角度的概念。 对于拍摄角度的定义为:摄影机与被拍摄 对象的水平夹角与垂直夹角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