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工业上使用一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二种氧化物B.参加反应的水与一氧化碳分子个数之比为1:1C.该反应中水起了催化作用D.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的同时还生成了二种氧化物2 . 日本曾向美国借了331公斤武器钚,至今赖着不还。

钚除用于核电,还是制造核武器的主要原料。

钚元素的信息如图,下列关于钚的说法正确的是A.钚是非金属元素B.钚的质子数为244C.钚的中子数为150D.钚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4g3 . 如图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可表示2H2+O22H2O 的反应D.可表示CO2+C 2CO的反应4 .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下列选项中对新农村建设没有促进作用的是A.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B.农村中有大量天然的井水,不经过消毒杀菌便可直接饮用C.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减少它们燃烧时对空气的污染D.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5 .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 B C D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呼出气体何时收集满A.A B.B C.C D.D6 . 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加入一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4x24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 :4C.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乙、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7 :57 . 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等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相同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D.都能使红墨水褪色8 .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铜线导电发热B.贴“暖宝宝”取暖C.自行车出现生锈D.油漆加铝粉防锈9 . 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分子大,原子小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10 . 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次生大气中部分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甲乙丙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种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B.物质X的质量为2.8gC.物质X中含两种元素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11 . 和氧气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臭氧B.液氧C.石墨D.过氧化氢12 .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B.称取氢氧化钠时,将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称量C.测溶液pH时,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13 . 如图是X、Y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为原子,Y为离子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C.X在反应中可失去6个电子D.X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14 . 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

“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Si)。

硅及其化合物能发生如下的反应:①Si+O2SiO2②SiO2+Na2CO3Na2SiO3+CO2↑③SiO2+2C Si+2CO↑④Si+2NaOH+H2O Na2SiO3+2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③中表现了C的还原性B.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休C.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D.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5 . 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C.分子是静止不动的D.分子间紧密排列,没有间隔16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二、填空题17 . 无数实验证明,_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______总和.这个规律叫做______定律.18 . 学习化学使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1)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铜、氧气、熟石灰、金刚石、乙醇等,他们都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

请选择上述物质填空(每空只填一种物质):分子构成的物质_____________;原子构成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小英幻想自己变成一个进入原子内部的微粒,写了如下短文。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进入镁原子,我发现①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②原子核相比较原子的体积竟然那么小。

③核外的12个电子按固定轨道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④我试着去搬动它们,发现电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差不多……我走出幻境,画出了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小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指出文中有错误的一句_____________填句子前的序号)。

文中提到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同学们已经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下列变化中微粒种类发生了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食物腐烂b.冰雪融化c.酒精挥发d.红磷燃烧三、简答题19 .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小琼买了纯棉毛巾、真丝围巾、羊毛衫、塑料拖鞋等物品,这些物品中属于合成材料制品的是_____________;小琼还买了一瓶矿泉水,标签上注明的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单位mg/L):Ca﹣20、K﹣3、Zn﹣0.06、F﹣0.02等,这里的Ca、K、Zn、F是指_____;(2)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__________反应;(3)净水的过程中,可利用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下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四、流程题20 . 氯化亚铜CuCl是一种难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的物质,广泛应用于治金、电镀、医药等行业。

CuC1的制备流程如下:(1)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2)“操作X”中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3)“滤液”中除了Na+、SO42﹣外,还存在较多的离子是_____(写离子符号);(4)“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2CuCl2+Na2SO3=2CuCl↓+2NaCl+SO3↑,产生的SO3可与水化合生成一种常见的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_____(写化学式);(6)可用“水洗”的原因是_____。

“醇洗”的目的是_____,防止洗涤过程中氯化亚铜变质。

五、科学探究题21 .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难闻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资料在线)①Na2CO3+H2SO4=Na2SO4+H2O+CO2↑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_______(2)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同学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思维拓展)小丽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3)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线先变红色的是_______,小丽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

(4)氨气可以由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2 . 某兴趣小组在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该方案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小芳在实验时,误把氧化铁当作二氧化锰放入加热,结果发现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猜想Ⅰ)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Fe2O3)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设计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开始产生气体时的温度(提示:开始产生气体的温度越低,表示反应速度越快)。

(数据和结论)(1)由实验___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2)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

(反思)(1)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和______是否改变。

小林在实验时,联想到了渔民用过氧化钙(CaO2)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

(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实验主要过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

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1)过氧化钙与水反应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林认为渔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小林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请你帮他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

(3)同学们对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猜想如下:①氢氧化钙和氧气②碳酸钙和氧气。

你认为猜想_________ (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

六、计算题23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判断某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

取该铁合金8.6克(已知合金中只含铁、碳元素)于烧杯中,将80克稀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一二三四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2*******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28.548.468.388.3(1)铁合金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克;(2)请通过计算判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