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一、最佳选择题(从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芳酸类药物绝大多数是指( )。
A.分子中有羧基的药物B.分子中有苯环的药物C.A+BD.具有酸性的药物E.A+B且A与B直接相连的药物2.下列药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水杨酸>苯甲酸>阿司匹林B.水杨酸>阿司匹林>苯甲酸C.阿司匹林>水杨酸>苯甲酸D.苯甲酸>阿司匹林>水杨酸E.苯甲酸>水杨酸>阿司匹林3.对氨基水杨酸钠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 )。
A.水杨醛B.间氨基酚C.水杨酸D.苯甲酸E.苯酚4.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是因为( )。
A.片剂中有其他酸性物质B.片剂中有其他碱性物质C.需用碱定量水解D.阿司匹林具有酸碱两性E.使滴定终点明显5.阿司匹林中应检查的杂质是( )。
A.苯甲酸B.对氨基酚C.间氨基酚D.水杨酸钠E.水杨酸6.某药物与碳酸钠试液加热水解,放冷,加稀硫酸酸化后,析出白色沉淀并有醋酸臭气产生,则该药物是( )。
A.阿司匹林B.盐酸普鲁卡因C.对氨基水杨酸钠D.醋酸E.盐酸利多卡因7.鉴别水杨酸及其盐类,最常用的试液是( )。
A.碘化钾B.碘化汞钾C.三氯化铁D.硫酸亚铁E.亚铁氰化钾8.苯甲酸钠与三氯化铁试液作用生成碱式苯甲酸铁盐,其颜色是( )。
A.紫堇色B.蓝紫色C.紫红色D.紫色E.赭色9.用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的含量时,所用溶剂为( )。
A.水—乙醇B.水—氯仿C.水—乙醚D.水—冰醋酸E.水—甲醇10.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可采用( )。
A.非水碱量法B.直接中和滴定法C.水解后剩余滴定法D.两步滴定法E.双相滴定法11.用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乙醚液中可增大滴定的突跃B.滴定过程中产生的苯甲酸不溶于水C.以甲基橙为指示剂D.终点时水相显橙红色E.析出的苯甲酸在水中酸性较强时影响滴定终点12.对于两步滴定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适用于片剂的测定B.以消耗总的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计算含量C.不受水杨酸等杂质的影响D.以水解时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计算含量E.以酚酞做指示剂13.用两步滴定法滴定阿司匹林片的含量,是因为( )。
A.方法简便、结果准确B.片剂中有淀粉影响测定C.阿司匹林片易水解D.是片剂就要用两步滴定法E.片剂中有构橼酸、酒石酸等稳定剂影响测定14.水杨酸的酸性比苯甲酸的酸性强,其原因是( )。
A.水杨酸邻位上有羟基B.水杨酸有两个羧基C.水杨酸分子间有羟基D.水杨酸对位上有羟基E.水杨酸间位上有羟基15.某药物的碱性水溶液或中性溶液,与三氯化铁试液生成碱式苯甲酸铁盐的赭色沉淀,则该药物为( )。
A.苯甲酸B.阿司匹林C.水杨酸D.对氨基水杨酸钠E.双水杨酯16.丙磺舒加少量氢氧化钠试液使生成钠盐后,在pH为5.0~6.0水溶液中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沉淀,该沉淀的颜色为( )。
A.紫堇色B.紫色C.紫红色D.米黄色E.绿色17.氯贝丁酯成品中药典规定检查的特殊杂质为( )。
A.对氯酚B.间氯酚C.邻氯酚D.间苯酚E.对苯酚18.对氨基水杨酸钠中应对哪个特殊杂质进行限量( )。
A.对氯酚B.间氯酚C.邻氯酚D.间氨基酚E.对苯酚19.取乙酰水杨酸1.5040g,准确加入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50.0ml,水浴上煮沸15min,放冷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硫酸滴定液(0.25mol/L,F=1.004)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 氢氧化钠滴定掖(0.5mol/L)相当于45.04mg乙酰水杨酸.样品消耗硫酸滴定液(0.25mol/L,F=1.004)17.05mL,空白消耗49.95mL,本品含量为( )。
A.49.46%B.51.15%C.95.7%D.100.3%E.98.9%20.用柱色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查乙酰水杨酸中水杨酸等杂质时,采用含有三氯化铁—尿素试掖的硅藻土为固定相,用氯仿洗脱时( )。
A.水杨酸被洗脱B.乙酰水杨酸被洗脱C.其中杂质被洗脱D.尿素被洗脱E.三氯化铁被洗脱21.柱分配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乙酰水杨酸含量时,以加有碳酸氢钠的硅藻土为固定相,用氯仿洗脱的是( )。
A.乙酰水杨酸B.水杨酸C.中性或碱性杂质D.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E.酸性杂质22.在本类药物的酸碱滴定中,要求采用中性乙醇做溶剂,所谓“中性”是指( )。
A.pH=7 B.对所用指示剂显中性C.除去酸性杂质的乙醇D.对甲基橙显中性E.相对被测物而言二、多项选择题(从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所有正确的答案)23.下列药物属于芳香酸类药物的是( )。
A.阿司匹林B.水杨酸钠C.苯甲酸钠D.对氨基水杨酸钠E.酚磺乙胺24.能与三氯化铁试液显紫堇色的药物有( )。
A.对氨基水杨酸钠B.阿司匹林C.苯甲酸钠D.水杨酸钠E.盐酸普鲁卡因25.加热水解后,再加入三氯化铁试液,显紫堇色的药物是( )。
A.阿司匹林B.对乙酰氨基酚C.水杨酸钠D.酚磺乙胺E.贝诺酯26.直接能与三氯化铁产生颜色反应的药物有( )。
A.水杨酸B.盐酸普鲁卡因C.对氨基水杨酸D.对氨基酚E.阿司匹林27.能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药物有( )。
A.水杨酸B.阿司匹林C.对氨基水杨酸钠D.对氨基酚E.盐酸普鲁卡因28.适用于双相滴定法测定的是( )。
A.水杨酸钠B.阿司匹林C.苯甲酸钠D.盐酸利多卡因E.酚磺乙胺29.阿司匹林片剂可以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为()。
A.亚硝酸钠法B.水解后剩余滴定法C.紫外分光光度法D.紫外分光光度法E.非水碱量法30.两步滴定法测定乙酰水杨酸片含量时,第一步消耗的NaOH的作用是( )。
A.中和乙酰水杨酸分子中的游离酸B.水解酯键•C.中和游离水杨酸D.中和片剂中可能加入的有机酸E.中和游离醋酸31.乙酰水杨酸制剂可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有( )。
A.非水滴定法B.水解后剩余滴定法C.两步滴定法D.柱色谱法E.双相滴定法32.药用芳酸一般为弱酸,其酸性( )。
A.较碳酸弱B.较盐酸弱C.较酚类强D.较醇类强E.较碳酸强33.乙酰水杨酸原料需要作澄清度检查,这项检查主要是检查( )。
A.酚类杂质B.游离水杨酸C.游离乙酸D.苯酯类杂质E.苯甲酸三、问答题34.阐述芳酸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理化性质.35.乙酰水杨酸及其制剂中的游离水杨酸是如何引入的?简述检查方法的原理及其限量36.酸碱滴定法测定乙酰水杨酸的含量,加中性乙醇的作用是什么?37.用水解后剩余滴定法测定乙酰水杨酸含量时要进行同样条件下的空白试验,为什么?38.对氨基水杨酸钠中的特殊杂质是什么?试述检查这种杂质的方法和原理.39.阿司匹林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几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E;2.B;3.B;4.A;5.E;6.A;7.C;8.E;9.C;10.E;11.E;12.B;13.E;14.A;15.A;16.D;17.A;18.D;19.C;20.B;21.C;22.B。
二、多项选择题23.A、B、C、D;24.B、D;25.A、B、C、D、E;26.A、C、D;27.C、D、E;28.A、C;29.C、D;30.A、C、D、E;31.C、D;32.A、B、C;33.A、D。
三、论述题34.(1)物理性质:①具有一定的熔点;②溶解性:游离芳酸类药物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芳酸碱金属盐及其他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①芳酸具游离羧基,呈酸性,其pKa为3~6,属中等强度的酸或弱酸;一X;一NO2、一OH等吸电子取代基存在使酸性增强,一CH3、一NH2等斥电子取代基存在使酸性减弱。
邻位被取代基取代后酸性增强的程度大于间位、对位取代,尤其是邻位被酚羟基取代,由于形成分子内氢健,酸性大为增强。
②芳酸碱金属盐易溶于水,水解,溶液呈碱性,但碱性太弱,所以其含量测定方法为双相滴定法或非水碱量法。
③芳酸酯可水解,利用其水解得到酸和醇的性质可进行鉴别;利用芳酸酯水解定量消耗氢氧化钠的性质,芳酸酯类药物可用水解后剩余滴定法测定含量;芳酸酯类药物还应检查因水解而引入的特殊杂质。
④芳酸类药物分子结构中有共轭体系,在紫外光区一定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可用作鉴别和含量测定的依据;本类药物有特征官能团,在红外光区有吸收,可用红外光谱法鉴别本类药物。
⑤取代芳酸类药物可利用其取代基的性质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如具有酚羟基的药物可用FeCI3反应鉴别;具有芳伯氨基的药物可用重氮化—偶合反应鉴别、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量。
35.原料残存(生产过程中乙酰化不完全)、水解产生(贮存过程中水解产生)。
选用的检查方法为对照法。
反应原理为三氯化铁反应。
限量:0.1%;阿司匹林片:0.3%;阿司匹林肠溶片:1.5%;阿司匹林栓:1.0%(HPLC法)。
36.溶解阿司匹林且防止酯键水解。
“中性”是对中和法所用的指示剂而言。
37.为了消除在实验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影响。
38.对氨基水杨酸钠中的特殊杂质是间氨基酚。
ChP(2000)采用的方法为双相滴定法。
利用对氨基水杨酸钠不溶于乙醚,间氨基酚溶于乙醚的性质,使二者分离后,在乙醚中加水适量,用盐酸滴定,控制盐酸滴定液体积以控制间氨基酚限量.39.(1)直接酸碱滴定法:优点是简便、快速;缺点是酯键水解干扰(不断搅拌、快速滴定),酸性杂质干扰(如水杨酸)。
不能用于含水杨酸过高或制剂分析,只能用于合格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2)水解后剩余滴定法:优点是消除了酯键水解的干扰,缺点是酸性杂质干扰。
•(3)两步滴定法:其优点是消除了酯键水解的干扰和酸性杂质干扰。
(4)HPLC法:优点是具有分离杂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