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0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11
12
1.区域特征的分析 区域地理环境是分析区域问题的基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 征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主要遵循以下 分析思路。
13
(1)明确区域地理特征的要素构成 ①自然地理要素构成
14பைடு நூலகம்
②人文地理要素构成
15
(2)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分析时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入手,并寻找二者之间的 联系,用整体性的观点,理清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之 间的因果关系,明确区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而探寻区域发展的 优化模式。
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荫纳凉
C.秋季截水增湿 D.冬季挡风避雨
26
解析:第(1)题,陕西关中地区地处秦岭以北,属暖温带半湿 润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较少,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 这使得雨水格外珍贵。半边房使雨水流入居民自家院子,便于收 集,即“肥水不流外人田”。第(2)题,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 季高温炎热,冬季寒冷,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门前种 植树冠较大的落叶阔叶树,夏季枝叶茂盛,有利于遮阳纳凉;冬 季树叶掉落,可以获得较好的阳光。
答案:(1)A (2)B
27
考向二 区域发展差异的分析 [考题引领]
2 . (2017·江 苏 卷 ) 下 图 为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我 国 不 同 时 期 人 均 GDP 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双选)
28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
A.东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中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C.1978~1990 年,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 相同 D.1978~1990 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 GDP 年均增速 最接近
17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所示:
18
考向一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考题引领]
1.(2017·全国卷Ⅱ)19 世纪 50 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 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 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 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据 此完成(1)~(3)题。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
第28讲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
3
考点一 区域及区域差异 1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和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归纳 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4
5
(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 和 方法 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 空间 单位。如,综合地貌、 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20 世纪 80 年 代,我国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 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29
(2)1978~2015 年我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C.全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D.21 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解题关键】 注意图例中东、中、西部的差异。
24
[变式训练] 1.(2018·福建普通高中质检)半边房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 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 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5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
A.降水较少
B.高温多雨
C.暴雨频发
D.冬雨夏干
(2)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
19
20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21
(3)进入 21 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
6
(2)特征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 区位特征 ,以及一定的面积、形 状和 边界 。②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 相对一致 。③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
下一级
区域。④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
地理环境 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7
2 读长江三角洲图和松嫩平原图,完成表格内容。
8
9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23
(3)题,据材料可知,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多座长江大桥的建 成,天堑变通途,交通条件的改善为苏南、苏北两地区之间的 沟通和联系提供了便利。交通是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 广泛的主导因素。
【答案】 (1)C (2)D (3)D
16
2.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区 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 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 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 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 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交通等 方面进行比较。
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解题关键】 审清题干要求,特别是第(1)题一定要注意
“洪泽湖以东”。
22
【解析】 第(1)题,黄河夺淮导致淮河入海河道被黄河淤 废,淮河不能直接入海,而是经洪泽湖向南流入长江,故在洪 泽湖以东地区虽存在南北方向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但秦岭— 淮河线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划分区域界线的标 志。自然地理界线一般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 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界线两侧自然环境有差 异,但不显著。第(2)题,据材料可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 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两地区各自内部联系紧密,但两地区 之间联系不便,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突出。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