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可能性分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世界贸易中心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随着亚太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由于政局相对稳定,地理环境优越,世界经济贸易中心日益向亚太地区转移。
总体来说,历史上世界贸易中心区有一个从欧洲地中海沿岸向北大西洋两岸转移的过程,本世纪,随着战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亚太地区以其强劲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亚太地区概述亚太即亚洲太平洋地区,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
它通常是指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Asia-Pacific),包括东亚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联盟诸国、中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等美洲国家,还有我国香港、台湾地区。
其地理面积约13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亿人左右,占世界地理面积总数的9%,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4%。
广义范围的亚太地区包括沿太平洋的北美、南美、东亚、南亚以及大洋洲各国。
这个地区的一大特点是国家多,差别大。
这里既有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有高度发达的城市型国家和地区,也有经济上较落后的弹丸岛国。
人们之所以把这样一个横跨亚洲。
美洲和大洋洲的广阔地带统称之为一个地区,显然不是基于地理上的连接,而主要是因为经济和政治发展上的联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增长的共同利益。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
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因冷战结束而趋向缓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潮流。
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和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等背景下,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1989年1月提出召开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相互间经济合作的倡议。
这一倡议得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东盟的积极响应。
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
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
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目前该组织共有21个成员: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俄罗斯和越南。
二、世界贸易中心区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先形成的地区是在欧洲,因此世界贸易中心首先在欧洲形成。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的提高,国际贸易中心由区域贸易中心向世界贸易中心发展。
公元11世纪-15世纪是欧洲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欧洲,首先形成经济中心及商业中心的是地中海,其重点又集中在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威尼斯。
在这个阶段,欧洲内部最重要的区域贸易中心主要出现在佛兰德尔、汉撒同盟、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佛罗伦萨。
随着土耳其帝国的兴起,割断了东西方贸易之路,威尼斯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北欧各国间的贸易兴旺。
第一次产业革命后,地中海的优势失去了欧亚中心的地位,而大西洋沿岸的英法西葡荷成为世界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世界商业中心由南欧向北转移,逐步转向伦敦。
至20世纪初,欧洲西部和美国东北部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世界商业金融中心转到了纽约。
战后,日本经济腾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加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太平洋逐步取代大西洋,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本世纪出现了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
同时,亚太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政治局势都是世界贸易中心转移的重要因素。
现在,亚太地区在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区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亚太地区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威胁。
如今的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给亚太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
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自然地理条件(一)地域范围广大,自然条件类型多样亚太地区地域广大,包含国家较多,不同国家之间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在物质资料生产、服务提供、知识产权交易方面通过贸易得到补充;此外,该地区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横跨温带、亚热带、热带,气候条件良好;(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亚太地区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大洋洲的一些岛国外,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国家和地区。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本低,在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三)具有丰富的海洋和陆地资源自然资源,如矿产、森林等资源丰富,不同国家之间的资源得到补充;人口众多;因为处于环太平洋海域,大多数国家都有良好的天然港口,便利的海上交通,而且大多数国家海上贸易历史悠久,有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传统。
(四)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与其他的洲或相近或紧密毗邻。
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它通过许多海峡或运河与其他海洋相沟通。
从陆上交通看,两条欧亚大陆桥,连接欧亚两大洲;亚非只隔一条苏伊士运河,而穿过狭窄的白令海峡即可抵达北美洲。
从海上交通看,位于亚太地区的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白令海峡等,都是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
由于海上运输方便,目前世界许多重要港口均分布在亚太地区:香港、新加坡港、高雄港等。
四、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经济基础1、经济增长迅速20世纪80年代后,在1983年至1992年的十年间,西太平洋地区是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在这十年中全球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超过6%的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集中在亚太地区。
进入90年代,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1992年亚洲“四小龙”的国民生产总值合计约为6142亿美元,东盟的泰、马、菲、印尼四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合计为3256亿美元,两者相加已接近1万亿美元。
21世纪以来,2010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为6.3%,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而欧盟预测,欧盟27国和欧元区16国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为0.7%,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增长率仅为2%至3.1%。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人口数量即达27亿,占全球的40%GDP和贸易量总额分别占全球的53%和54%。
同时,世界三大独立经济体美国、日本和中国均属亚太国家。
2008年,三者GDP总额高达23.396万亿美元,远超欧盟27国的18.9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31%。
2、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地位日益上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地区经济先后出现负增长,而亚洲新兴经济体一直保持了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1995年亚太15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国.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5%,其中日本仅次于美国.据世界第二位,中国居第七位.金融实力大增,吸引外资大大增加,1995年东亚地区引进外资已占全世界的13%。
3、科技实力长足进步亚太地区科技的飞跃进步,使这一地区经济活力增长,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已转移到太平洋地区。
由于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日本和亚太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的工业化取得巨大进展。
70 年代中期以后,美、日通过对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的尖端技术的开发与研制,把科技革命推向新的高潮。
进入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实施“科技立国”的战略方针。
与此同时,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等亚太国家为发展经济,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重视高科技的开发和科技人才的培养。
当前,美国是世界科技中心,日本已经跻身于新技术革命的前列,韩国、中国、东盟国家正在努力追赶,亚太地区逐步形成不同层次构成的高科技群体。
国际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技术的竞争。
亚太地区各国在科技领域内日益增长的优势,使它们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五、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1、战后,亚太各国都采取了对外开放、鼓励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
无论是日本,还是“四小龙”、东盟,甚至中国都在外贸出口上作了极大努力,制订了出口导向型战略。
外贸的成功,刺激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大规模的外来投资。
正是由于要达到此一出口发展战略目标,东亚各国和地区都力图提高本身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技术素质和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改变原来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2、开放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
主要措施有:a,降低关税 b,取消许可证和配额 c,廉价提供土地资源 d,加快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流入亚太地区资本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
美、日是两个在亚太地区的主要投资国。
但日本同亚太新兴工业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比美国更为密切,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三分之二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在亚洲则主要集中于“四小龙”和东盟。
3、积极推进区域或次区域、紧密性或非紧密性的区域和合作,充分发挥亚太各国经济互补性这一强势。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有两个显着的特点:其一是,这种合作从总体上已经逐渐进入实际的操作运行;其二是,由于东亚地区自身具有许多内在动力,它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本国人才和引进外来人才各国制定制定政策培养本土人才并吸引国外人才中国吸引人才分两类,第一类是吸引世界顶尖科学家定居中国,另一类是世界顶尖科学家每年在中国几个月到半年,他们都在不同城市、省份设立了科研中心。
香港在吸引人才方面,由于“一国两制”政策,在某些方面会比较灵活。
香港7所知名大学都以英美的制度为依据,不过从过去30年的记录来看,几乎所有的大学校长都是华裔,他们比较少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很多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华裔很多都愿意回港服务,可以预测未来香港的高等教育会更上一层楼。
台湾人才济济,大学及研究中心都做出了许多非常骄人的成绩,台湾的科研文化其实比香港、新加坡等地更加成熟、更有传统。
台湾在吸引人才方面有优秀的一面,但同时,台湾在吸引人才的最大问题是大学研究院的待遇不能与新加坡、香港甚至中国大陆相比。
如果不尽早大幅度提高待遇,台湾不但不能吸引外来人才,甚至会流失人才。
韩国方面过去也愿意走国际路线,希望能以高薪及良好的科研设备来吸引外来学者。
5、美国把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从大西洋沿岸转向亚洲的太平洋。
六、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所面临的挑战1、亚太地区中多数国家正处在转型期,市场机制尚待完善,因此较脆弱,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亚太地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给亚太地区多数正处于转型期额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