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梁钢筋的平法表示讲解

梁钢筋的平法表示讲解

2φ20表示上部3跨通长筋为2根直径20mm的 HRB335钢筋,在角部
(2φ12) 表示上部3跨中间位置架立筋2根直径 12mm的HPB300钢筋
上部通长 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④上、下均有通长钢筋,表达为 “上部通长筋;下部通长筋”
例: 2 22;4 20
2φ20;4φ18
2φ20 上部两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20mm的 HRB335钢筋
① 上部纵筋标注在梁上部相应位置(两个支
中间上部座未、注跨写中钢)筋,,此如果支座两侧梁上部钢筋相同,
处部上通部长筋 筋可见或只集者在中架一标立侧注筋标的上注
右支座上部
右支座上部未标注,
此处钢筋同柱右侧负
左支座上部筋
2 25+2
2左2 支座上部
左支座上部
②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 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1)梁编号
① 梁类型代号 ② 序号:阿拉伯数字1,2,3,4…… ③ 跨数:柱或墙为梁的支座,相邻的两个支座之间
为一跨 ④ 有无悬挑代号:一端悬挑注写A,
两端悬挑为B
返回
屋面框架梁( 两端为柱)
WKL
非框架梁 (两端为梁)L
楼面框架梁( 两端为柱) KL
框架柱不落地
框支梁 柱的力传递到
下方的梁
10
0
0
(3)断面图一般表达三个位置的配筋:两个梁 端截面和一个跨中截面,每个截面表达梁上部纵 筋、下部纵筋、中部纵筋(腰筋或抗扭钢筋)、 箍筋,钢筋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相同的钢筋编 一个号。
左支座截面
跨中截面
右支座截面
10
10
0
0
10
10
0
0
10
10
0
0
水平长度 1400mm
下弯长度 400mm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当在梁上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同时存在时,原位标注优先, 施工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
返回
(1)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包括五项必注值及 一项选注值
1)梁编号 2)梁截面尺寸b×h(宽×高) 3)梁箍筋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例:2 20
2φ16表示上部2跨通长筋为2根直径16mm 的HRB335钢筋
架立筋
上部支座非 通长纵筋
架立筋与受力 筋搭接
②仅有架立筋,注写在括 号内
例(2Φ10)
上部通长筋 在角部
上部非通长筋
架立筋 在中间
③ 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表达为 通长筋+(架立筋)
例: 2 25+(2φ12)
2φ20+( 2φ12)
柱左侧
柱右侧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梁的类型和编号 : 楼面框架梁1
上部通长纵筋: 2根直径16mm 的箍II级筋钢:I级钢,直径
6mm的双肢箍,加 密区箍筋间距 100mm,非加密区 箍筋矩间形距截20面0m框m架梁
的尺寸:宽度 b=300mm,高度 h=500mm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左支座处上部纵筋为 4根直径16m右m的支I座I级处上部纵筋为4 钢(HRB335根)直(径包16mm的II级钢 括2根通长筋)(HRB335)(包括2
箍筋
下部纵筋
拉筋
构造纵筋 抗扭钢筋
下部纵筋
① 标注两侧全部构造纵筋(对称布置),符号G 例:G4φ10 ②有抗扭钢筋,标注全部侧面纵筋(对称布置),
符号N,不再标注侧向构造纵筋 例: N4φ12
返回
6)梁顶面标高高差
此项为选注项,当梁顶与一般楼板结构高度齐平 时不标注此项,梁顶高于一般楼面结构高度为正, 梁顶低于一般楼面结构高度为负,梁顶与一般楼 面结构高度的高差注写在括号内
上部非通长纵筋 2 16
上部纵筋 4 16 (2 16通长筋+
2 16非通长筋 )
上部通长纵筋 2 16
上部非通长纵筋 2 16
上部纵筋 4 16 (2 16通长筋+
2 16非通长筋)
上部通长 纵筋
上部支座非 通长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4) 梁下部纵筋
①注写在梁下部跨中位置
②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 自上而下分开
返回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 筋
侧向构造钢筋就是腰筋,当梁的有效高度大于 450mm时设置,腰筋布置在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 域,两边对称布置;
受扭钢筋包括纵筋和箍筋,受扭纵筋要求沿梁的 截面四个边均匀布置,因此当存在扭矩时梁的截面 高度中间区域需要布置纵筋,布置抗扭纵筋以后就 不再需要布置侧向构造钢筋。
拉筋
构造纵筋 抗扭钢筋
下部纵筋
箍筋
加密区箍筋: Φ6@100mm
100mm
1001m00mmm
加密区箍筋: Φ6@100mm
箍筋
2002m00mmm
非加密区箍筋: Φ6@200mm
上部纵筋
箍筋
侧面构造纵筋
h
截面高度
b
截面宽度
下部纵筋
上部纵筋
弯起钢筋 箍筋
下部纵筋
梁结构图表达方法
断面详图法 平面整体法(11G101-1)
返回
断面详图法
断面详图法表达梁的施工图包括三部分: 1.模板图
2.配筋图 3.钢筋表
返回
1.模板图
模板图主要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外形、预埋铁件、 预留钢筋、预留孔洞的位置等,一般规则矩形断面 的梁不需要绘制模板图,当梁的外形复杂或者预埋 件较多时才画模板图,例如工业厂房的吊车梁(吊 车梁表面需要很多预埋件和钢轨连接)。
φ8 @100(4)/200(2)表示加密区为直径8mm 间距100mm的4肢箍筋,非加密区为直径8mm间 距200mm的2肢箍筋,箍筋为II级钢。
③ 非框架梁、悬挑梁、非抗震梁采用不同箍筋间距和肢 数,用斜线“/” 分开;先写支座端部箍筋,后写跨中 钢箍筋间距及肢数
12φ8 @100/200(4)表示 梁两端加密区各有12根直径8mm间距 100mm的4肢箍筋; 非加密区为直径8mm间距200mm的4肢箍 筋,非加密区箍筋根数根据间距和梁剩余部 分长度计算。
例:6 25 2/4 表示下部两排钢筋, 最下排4 25,其上一排2 25,见图(a)
②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 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框架柱不落地 柱的力传递到 下方的梁
框支柱
框支梁 KZL
框支柱
框支柱
混凝土剪力墙 不落地
框支柱
框支梁 KZL
框支柱
框支柱
混凝土剪力墙 不落地
框支梁 KZL 框支柱
井字梁
框架梁 KL
井字梁(垂直相交的梁尺 寸相同,无主次之分) JZL
井字梁 JZL
框架梁 KL
井字梁 JZL
框架梁 KL
井字梁 JZL
L X X (X X)、 (X X A)或(X X B) XL X X (X X)、 (X X A)或(X X B) JZL X X (X X)、 (X X A)或(X X B)
2)梁截面尺寸b×h(宽×高)
一般梁均采用矩形断面,此部分写出 矩形截面的宽度b×矩形截面高度h
加腋框架梁
加腋
加腋
加腋 (梁高度变化 )
例:6 25 4/2 表示上部第一排4 25,第二 排2 25,见下图(a)
②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 种直径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例:2 25+ 2 22 表示上部只有一排钢筋,角 部2 25,中间2 22,见图(b)
③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 座两边分别标注
返回
1)梁尺寸
返回
2)箍筋
φ8@100(2 )
φ8@100(2 )
φ6@100(2 )
集中标注未 注写箍筋
φ6@100/200(4 )
φ8@100/200(4 )
φ6@100(4 )
φ8@100/200(4 )
φ6@100/200(4 )
返回
φ6@100/200(4 )
3) 梁支座上部纵筋
10 3420
2
6840
4
8 1350 30 40500
平面整体表示法
平面图纸(根据平法规则):图纸
+
细部构造:《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返回
钢筋混凝土梁采用平法表达有两 种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
截面注写方式
1.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分层平面布置图上,分别 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 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12φ8@100(4 φ8@200(4) )
端部加密区箍筋
12φ8@100(4)
中部非加密区箍筋
φ8@200(4)
返回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通长筋指梁上部受力筋沿梁的长度方向不截断 架立筋的作用是和箍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
上部通长 纵筋
① 上部只有通长受力筋,没有 架立筋,直接写通长筋筋的根数 、级别和直径
Y500×250 Y:加腋 腋宽:500 腋高:250
加腋
加腋
加腋
腋高 腋长
梁底部轮廓线
腋高
腋长
加腋钢筋
加腋钢筋
返回
3)梁箍筋
箍筋级别: 直径:6,8,10,12… 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 肢数
① 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一样,用斜线“/” 分开, “/”前为加密区间距, “/”后为非加密 区间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