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分析
集合是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学习的第一个内容,不仅是高中数学内容的一个基础,也为以后其他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集合作为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在现代数学理论体系中的占有基础性的地位。
我们学会集合的基本内容后,不仅可以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也为后面函数概念的描述打下了基础。
本节《集合的基本运算》是集合这一节里面的核心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交、并、补的运算,要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去理解交、并、补的含义,可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同时这一部分不仅是考查的重点知识,同时也是与其他内容很容易交汇出题的知识点,经常作为知识的载体出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等,对集合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进入高中以后,学习的第一个内容便是集合。
通过《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集合的概念,和其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三个特征,了解了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元素属于集合或元素不属于集合),同时学会了列举法和描述法两种表示方法。
通过《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的学习,我们明确学习了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包括包含关系(子集和真子集),相等关系,并规定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同时,在节当中,我们引入了Venn图这个工具,对中集合的运算的学习也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之间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
(2)理解两个集合之间交集的概念,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
(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在解题过程中能灵活选择应用数轴或Venn图.
能力目标:(1)通过Venn图的使用和数轴的使用,让学生们领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通过给出集合作为例子,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来给出并集和交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3)讨论环节锻炼了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使用符号表示、集合表示、图形表示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引导学生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从中了解数学的重要意义
和应用的广泛程度,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另外讨论环节的设置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交流的乐趣,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与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1)并集、交集的概念及其运算;
(2)学会使用Venn图和数轴来表示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
教学难点:弄清并集、交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式、情景式、合作式
教具学具:幻灯片
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弄清并集、交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针对这一教学难点,我们采取下面几个策略进行突破:
1、通过分组讨论,将并集、交集三个内容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Venn图表示进行比较,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其中的异同点,从而巩固三个概念的记忆,同时了解这三者之前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同一例题给定的两个集合,分别问这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通过计算过程与
计算结果的不同,给学生一个直观感受来体会并集、交集的不同。
五、教学过程
情景
李华和室友王伟一起到新百购物,李华买了水果、牛奶、纸巾和帽子四种商品,王伟买了牙膏、可乐、纸
巾、饼干和水果五种商品,问两人一共买了多少种商品若回答两人一共买了9(=5+4)种,显然是不对的。
让我们试着从集合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思考1:
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
(1)A={1,3,5} B={2,4,6} C={1,2,3,4,5,6}
(2)A={x |x是有理数} B={x |x是无理数}
概念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
用描述法表示为A ∪B = {x | 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为: 则刚才思考1中的(1)、(2),集合A ,B 与集合C
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表示为 A ∪B =C
例题
例1: 设A = {4,5,6,8},B = {3,5,7,8},
求A ∪分析:结合Venn 图 :
解:A ∪B={4,5,6,8}∪{3,5,7,8} ={3,4,5,6,7,8}
_ 3, 7
_
5_ 8
_ 4, 6
A B
A ∪B
例2:设集合A = {x | –1<x≤2},集合B = {x | 1≤x<3},求A∪分析:结合数轴:
解:A∪B={x | –1<x≤2}∪{x | 1≤x<3}
={x | –1<x<3}
(问:若中间两个实点变为虚点后范围改变了吗答:没有)
思考2
下列关系式成立吗
(1)A∪A=A
(2)A∪∅=A 构成集合的求并运算可以采用数轴上画出范围的方式来分析运算(问题的设置意在提醒学生注意端点值能否取到,使并集范围确立地更加仔细)。
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并集的理解,又向学生介绍了几条常用性质。
(画Venn图)
交集的概念及运算应用
情景回顾
将两人买的商品用Venn图来表示: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两集合的所有元素组
成两集合的并集,其中公共部分纸巾和水果只出现一次。
问:由两集合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又会是通过两
集合怎样运算得到的呢
情景再次回顾,在复习
并集的同时也引出了交集的
内容,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同时为下面的思考提
供了思路(公共元素)。
–10 1 2 3x
牙膏
可乐
牛奶
纸巾
思考3
考察下面的问题,集合A,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1)A={2,4,6,8,10} ,B={3,5,8,12}
C={8}
(2)A={x |x是新华中学2004年9月在校的女同学},B={x |x是新华中学2004年9月在校的高一年级
同学},
C={x |x是新华中学2004年9月在校的高一年级女同学}.
通过上面的情景回顾,学生很容易看出集合C是集合A、B的公共部分,再引导从元素的角度进行考虑(可适当回去参考并集概念的形式)。
猜测:
如果学生回答,集合C中的元素是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构成的。
则继续发问:
将(2)中的集合C改为:
C’={x |x是新华中学2004年9月在校的高一年级身高超过一米五的女同学}
同样也是集合C’中的元素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上面的总结没有抓住全部的条件,比较集合C与集合C’,可以看出集合C是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最大集合。
通过同学们讨论归纳,得到:上述问题中,集合C 是由那些既属于集合A且又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
概念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成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
用描述法表示为:A∩B = {x | x∈A且x∈B} Venn图表示为:
A B
A∩B
回顾
则刚才思考3中的(1)、(2),集合A,B与集合C 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表示为
A∩B =C
例题
例3(板书):设平面内直线l1上点的集合为L1,直线l2上点的集合为L2,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l1,l2的位置关系。
解:平面内直线l1,l2可能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相交于一点,平行或重合.
(1)直线l1,l2相交于一点P,可表示为
L1∩L2 = {点P};
(2)直线l1,l2平行可表示为
L1∩L2 = ∅;
(3)直线l1,l2重合可表示为
L1∩L2 = L1 = L2
思考4
下列关系式成立吗
(1)A∩A=A;
(2)A∩∅=∅。
练习题
1、
A
B C
集合A、B、C的关系用Venn图表示如上,试用阴影画出下面集合运算后所代表的部分:
A∩(B∪C);
(A∩B)∪C ;
A∩(B∩C).
2、设A={x | x2-4x-5=0 } ,B={x | x2 = 1},
试求A∪B 和A∩B.
并集、交集的概念
并集:A∪B = {x | x∈A或x∈B}交集:A∩B = {x | x∈A且x∈B}
“数形结合”
重视Venn图的作用,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数轴,Venn图)解决集合的运算问题,便于直观地解决问题。
必做
A组:第6题、第7题
B组:第3题
选做
A组:第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