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外国建筑史8-罗马风与哥特建筑
外国建筑史8-罗马风与哥特建筑
昂古来姆主教堂 单跨大厅,上覆有由帆拱支撑的 穹隆
圣地亚哥 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 加米诺之路(Camino)——这条古代朝圣之路早在公元 9世纪就已经出现,长达800公里,沿着比利牛斯山 (Pyrenees)从法国圣让庇德伯镇(St. Jean Pied-dePort)延伸到西班牙西北部的圣地亚哥。
1、社会背景:
封建社会初期,自然经济,社会较稳定。 西欧渐渐强大。 修道院社会的形成和朝圣地建筑的发展。 防御性城堡。 罗马风建筑主要在教堂、修道院,建造者通常为僧侣。
2、形成:
建筑继承了古罗马半圆形拱券技术,材料多来自古罗 马废墟,形式象罗马建筑,称为罗马风建筑。 法国在11世纪形成罗马风,12世纪发展得非常迅速。 意大利的罗马风建筑更多地是从带有古罗马特征的早 期基督教建筑中发展而来,被称为新拉丁式。
中厅高约45米,而在横翼与中厅 交叉处,更拨高至65米多,上面 是一个八角形采光亭。中厅高出 侧厅很少,侧高窗很小。内部比 较幽暗
意大利城市世 俗建筑成就很 高,特别是在 许多富有的城 市共和国里, 建造了许多有 名的市政建筑 和府邸。市政 厅一般位于城 市的中心广场, 粗石墙面,严 肃厚重;多配 有瘦高的钟塔, 建筑构图丰富, 成为广场的标 威尼斯总督宫:在圣马可广场上,被公认为中 志。城市里一 世纪世俗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立面采用连 般都建有许多 续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纹式券廊,构图别致,色 高塔,总体轮 彩明快。 廓线很美。 威尼斯还有很多带有哥特式柱廊的府邸,临水而 立,非常优雅。
罗马风与哥特建筑
古代封建社会建筑 第三讲
罗马风与哥特建筑
一、历史分期:
1、5c~9c,早期基督教时期-蛮族时期
封建社会混战时期, 加洛林王朝
2、10c~12c,罗马风时期
封建社会稳定时期
3、13c~15c,哥特时期
封建社会鼎盛时期
二、罗马风Romanesque建筑:
罗马风与哥特建筑
4、哥特建筑特征:
西立面:一对钟塔(城市的垂直轴线),三个大门 (雕刻的重点),大门上玫瑰窗(圣母的象征)。 内部空间:结构的逻辑,空间的整合。 彩色玻璃窗stained glass window, 用工 字形截面的铅条把小块、杂色玻璃拼成图案,受拜占 庭彩色玻璃镶嵌画影响。 Nhomakorabea2、形成:
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北部(Ile de France)地区。 形成原因: A、世俗美学的影响 B、罗马风的影响 C、对光的认识:“凝视物 质的美丽能导致对神的理解” (Abbot Suger) D、结构体系的变化
罗马风与哥特建筑
阿伯特•沙加Abbot Suger
圣丹尼教堂的院长,在他的主持下重建了圣丹尼教堂, 是最早的哥特式形制。 God is light,上帝是“生机勃勃的光自身”(The Living Light Itself)。 他不仅大面积地设置彩绘玻璃,还热衷于各种珠宝首 饰,理由之一就是珠宝之光象征着神的光辉。他喜欢 那些可以透射、反射、折射光线的东西。
罗马风与哥特建筑
名称 年代 11c~12c 比萨教堂 圣· 埃提安教堂 1067~77
昂古来姆教堂 巴黎圣母院 兰斯教堂 威尼斯公爵府 西诺拉广场 米兰主教堂 乌尔姆主教堂
1105~28 11c~12c 1211~90 9c~1578
中~文艺复兴
地点
Italy比萨 France卡昂 France亚喜丹 France巴黎 France兰斯 Italy威尼斯
罗马风与哥特建筑
西班牙北部:
受伊斯兰建筑手法影响。 代表: 布尔戈斯主教堂,Burgos 托雷多主教堂,Teledo
四、小结: 罗马风:建筑较粗糙,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券、半圆穹窿和 十字拱技术,发展了肋骨拱。立面常使用半圆连续券,墙体 较厚,券门洞处逐层内凹
哥特建筑: 1.外部特征: 主立面(西立面)一对高塔或单塔; 主入口做透视门,上有巨大玫瑰窗; 立面以垂直线为主; 平面中心有尖塔,或者有多个尖塔; 使用飞扶壁,解放了外墙壁; 雕刻精美华丽,近乎繁琐 2.内部特征: 中庭窄、高、长,宽高比往往小于或等于1:2.5 发明了四分、六分尖券肋骨拱 束柱与尖券肋骨拱结合强调垂直向上的动感 发明了花棂窗 教堂内部无马赛克镶嵌画和壁画,装饰重点是彩色玻璃窗和 精雕细刻的圣坛等
比萨教堂:洗礼堂、主教堂、斜塔
比萨主教堂:
教堂布局是厅堂式和十字式的 一种结合,十字的交叉处仍然 有大穹窿,而十字式教堂的翼 廊现在变成了厅堂,而且其中 一个特别大,和它相对的一翼 变成了龛。
比萨斜塔 比萨洗礼堂
法国圣埃提安教堂
六分拱和肋、束柱 尖塔 外部已出现了飞扶壁
罗马风与哥特建筑
意大利:
哥特式建筑于12世纪由国外传入,主要影响于北部地 区。没有真正特式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只是把它 作为一种装饰风格。 意大利教堂巴西利卡特征较明显,并不强调高度和垂 直感,正面也没有高钟塔,而是采用屏幕式的山墙构 图。屋顶较平缓,窗户不大,往往尖券和半圆券并用, 飞扶壁极为少见,雕刻和装饰则有明显的罗马古典风 格。 代表: 米兰主教堂(Milan Cathedral, 1385-1485)
圣丹尼教堂的大厅
Basilica st. Denis(1231 -1281) 肋骨拱的连续使用。墙面成 为不必荷重的帷幕墙,可以 装上镶彩玻璃,整个建筑空 间做成一个镶彩玻璃的发光 体。 垂直线的细分、尖拱、飞扶 壁的辅助效果,创造出轻盈 飞升的感觉。
罗马风与哥特建筑
3、哥特建筑结构发展:
尖券肋骨拱:利用肋(rib)与尖拱(pointed
arch)
的配合,做出一个交叉穹窿(groined vault)的空间。 而每一个交叉穹窿不断连接,就形成了长向线型走向 的连续空间。
飞扶壁
罗马风教堂中殿的侧推力由侧廊拱顶平衡,侧廊拱顶 的侧推力由外墙平衡,而哥特教堂中殿肋架券的侧推 力集中在墩子头上,用飞券抵住墩子头,再以扶壁的 重量和基础抵消
米兰主教堂,建筑外部全由白大理石筑成。高高的
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 135座尖塔,都表现出向上的 动势,塔顶上的雕像仿佛正要飞升。西边正面是意大 利人字山墙,也装饰着很多哥特式尖券尖塔。但它的 门窗已经带有文艺复兴晚期的风格。
米兰主教 堂:主教 堂呈拉丁 十字架型, 内部由四 排巨柱隔 开,宽达 49米。
英国哥特式平面
英法比较:
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中心尖塔高约123米, 是英国教堂中最高的。 外观有英国特点,但内 部仍然是法国风格,装 饰简单。
罗马风与哥特建筑
德国:
中厅和侧厅高度相同,既无高侧窗,也无飞扶壁,完 全靠侧厅外墙瘦高的窗户采光。拱顶上面再加一层整 体的陡坡屋面,内部是一个多柱大厅。 有的西面只 有一座塔。德国北部也有不少砖造的哥特式教堂 。
哥特式建筑平面
罗马风与哥特建筑
5、 哥特建筑的传播和地方特征 法国 :一般位于城市广场的中心,平面拉丁十字,
横翼很短,东部承半圆形环廊,中厅高耸,有很多大 大小小的尖顶和尖塔,扶壁和墙垛亦有。动势很强。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Paris, 1163-1250) 兰斯主教堂(Rheims Cathedral, 1211-1290) 亚眠主教堂(Amiens Cathedral,1220-1288) 夏尔特尔主教堂(Chartres Cathedral,1194-1260)
封托纳修道院
由连续的十字拱或者六分拱组成的回廊方院 (Cloister)、钟楼、图书馆、住所以及其他服务用 房。
修道院Abbey:封闭的建筑群落。主体建筑包括教堂、
赛戈维亚Alcazar城堡
城堡,防御工事,厚墙,塔楼
中世纪的城堡:1000左右重新出现石头
法国的卡尔卡松城Carcassonne
代表: 科隆主教堂,Cologne Cathedral,1248
乌尔姆主教堂, Ulm Cathedral
科隆主教堂:西面
双塔高152米,极为壮 观
科隆主教堂:
由建造亚眠主 教堂的法国人 设计,有法国 盛期的哥特式 教堂的风格, 歌坛和圣殿同 亚眠教堂的相 似。它的中厅 内部高达46米。
特点
罗马风拉丁十字 罗马风巴西利卡 罗马风拉丁十字 哥特式 哥特式 哥特式
Italy佛罗伦萨 主建筑哥特式 哥特式拉丁十字 巴西利卡
1385~1485 Italy米兰 ~
Germany乌尔姆 哥特式,单塔
3、建筑特征 材料:小块石材,灰浆砌筑 结构:采用古罗马的结构技术和建造方法,如拱券、穹窿。结构关 系开始整合。石造半圆拱顶代替木造天花,由此产生扶壁、肋骨拱、 束柱。 西立面:塔楼出现,开始用装饰 内立面:拱券代替柱式,寻找有序的立面 空间:架间单元出现,圣坛外外部的环廊与长廊( aisle)相对, 空间处于整合中。 装饰:体裁芜杂,比较幼稚 教堂型制: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式 4、建筑实例: 法国:圣埃提安教堂(1068-1115) 昂古来姆主教堂(Angouleme Cathedral, 1105-28) 意大利:比萨教堂(Pisa Cathedral, 11-13cn) 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1075-1150)
城堡发展来的城市
三、哥特建筑 1、社会背景:
哥特,日尔曼蛮族的一支。文艺复兴提倡古罗马文化,称12-15世 纪的建筑为哥特式,以示否定。但后来“哥特式”是指中世纪晚期 城市复兴时的建筑和文化。 王权的加强和城市的自治。 宗教世界开始发生变化,探索知识的中心转入城市中的大学。教堂 的性质也发生变化,从修道院教堂变为城市教堂,成为市民社会的 中心。 艺术观点也发生变化,物质和精神关系的转变。Thomas Aquinas提 倡感性的美、自然的美。从禁欲主义到世俗生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