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增进各国 人民的相互 了解和尊重
二、大量游客带来的环境问题
大量的游 客到来所 带来的环 境问题
环境破坏 环境污染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大量的游客使石窟加速风化
故宫的地面因受到游客的践踏而受损
旅游 活动 难免 使黄 山植 被受
损
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境破坏 环境污染
危害:损坏旅游形象,降低游客满意度,导致 旅游经济滑坡,破坏旅游资源。
2.为控制游客数量超载,许多旅游区采取了一些限 制性措施,例如故宫要求游客购买专门的鞋套以保护 地面,九寨沟提高门票价格等。你认为这些措施是否 可行?你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有两观点
可行:故宫与九寨沟是人类宝贵的遗产,对它们进行 保护是非常必要的。这些限制会减少人为损坏,起到 保护资源的作用。
不可行:这些限制措施不但不会减少损坏,反而会由 于减少游客数量,使旅游区保护和管理运转的资金不 足,妨碍对旅游环境的改善和修复。
抬高门票价格,对经济条件差的游客不公平。
意见和建议:对游客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倡导游 客主动参与旅游环境建设,组织青年志愿者对游客加 以引导。
三、做个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 (1)定义: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
③旅游的接待设施以小巧为主,并掩映在树丛之中
④旅游者在旅游中,所有的废物应丢入垃圾箱中,以确保土壤和水不
污染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现代城市应具有两个属性:生态化和特色化。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
然的协调融合;特色化的中心是人与文化的协调融合。城市特色是城
市本质的表现,是城市景观艺术和居民精神气质的统一,城市特色主
要受自然背景、社会文化传统、科学技术三个要素制约。
3.海口为生态化城市是因为(D )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地处临海,水源充足
③起步晚,规划
较好
④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⑤经济基础好 D.③④
4.苏州成为旅游特色城市是因为( A.交通发达,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D
)
B.工业发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C.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当堂检测
1.下列旅游不属于生态旅游范畴的是 ( D)
①游览上海“东方明珠”
②海边渔村旅游
③欣赏大兴安岭森林景色
④参观革命圣地延安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生态旅游的一大特色是“保护旅游对象”,下列旅游行为中与此相
符的是 ( D)
①旅游交通工具以汽车为主
②在旅游区中建造一些亭台、楼、阁,以丰富旅游景点
(6)生态旅游的要求:旅游者约束自己 的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提 倡每个人都应为可持续发展尽其所能。
案例4:倡导旅游者参与旅游环境建设
宝宝乖不能动! 妈妈把它拍下来
妈妈, 花花好漂亮!
阅读:生态旅游的行为规范
我们应该做到:
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不 带走。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 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2)特点: 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3)功能:具有观光、度假、休闲、科考、 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
(4)生态旅游的对象:
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而且包括与自然和 谐的文化景观。
(5)生态旅游的实质:是人类认识自然、 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是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案例2:九寨沟的水土流失
合作探究
探究一、读课本75页案例2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和案例说明旅游活动中游客会对旅 游环境造成哪些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对旅 游发展有何危害?
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破坏当地正 常社会秩序。
(如:足踏/呼吸/体温/触摸等等,使文物 古迹受到损坏,游人踩踏使黄山和九寨沟土壤 板结;游客过多,排放废弃物增多,使九寨沟 水体富营养化。)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举例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自主学习
结合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一、旅游活动的积极意义
旅游者的 合理行为
保护景区 的自然、 人文环境
参与景区 文化建设
传播文化
弘扬 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 的载体和媒介
促进 国际往来
际行动
③是旅游主体大众化的体现,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④“留下的只是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是对生态旅游的形
象写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D.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独具特色
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 776 m。“太白山生态旅游”吸引了
众多徒步登山者,他们常从南麓的厚畛子镇(海拔约650 m)开
始攀登山峰。据此回答5-7题。
5.关于“生态旅游”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和扩大旅游空间
②旅游者不仅是被动地观赏和娱乐,而且具有保护环境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