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情感世界》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框题《我们的情感世界》
【教材分析】本框由“丰富的情感”和“情感的作用”两目组成。
立足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引导学
生自我察觉,关注自己的情感世界,并通过对情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体会情感生活的重要性。
其中,“丰富的情感”从感受情感的丰富性出发,了解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认识情感的复杂性;“情感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情感对于自身生命成长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自觉关注自身的情感发展。
【学情分析】情感生活是初中生青春成长的重要领域,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诸种关系获得基础性情感
是学生丰富生命体验、获得道德成长、参与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石。
但是,人的情感不是自然成熟的。
道德
与法治课程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置于第一位目标,关注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和不断成熟的情感需要,激
发学生对自身情感状况、情感生活的自我觉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性引领与学生基于自身情感
发展需求的自我教育相融合。
从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初中生的情感发展从单方面的尊敬进入多方面的尊敬,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
渴望获得自尊(包括自己对自己的尊重,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和荣誉的体验,这对初中生的情感发展非常
重要,它影响着学生的自我确认,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等高级情感只有在自我确认和顺遂的情感状态
中才能得以升华。
从社会背景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需要看,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给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
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情感发展的缺陷,如亲情的缺失、过分溺爱导致冷漠与自私等;另一方面,学生
的社会性发展包含着情感层面的需求,学会识别、描述情感,学会适当表达情感,学会在必要时调节情绪、
转化体验。
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人对社会性内涵的认识理解,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不再是简单的服从性适
应,而是发乎自然、情出于心的认同。
本课引人“情感”,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学习、价值学习相联系,引导学生在觉察、
认识情感的基础上,将青春的创造力与自身的情感经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相融合,积极影响身边环境,
传递情感正能量。
【课标依据】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的人生态度。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
2.“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
学、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3.“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
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4.“我与他人和集体”中“交往与沟通”部分“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
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自己的情感,形成通过情感积累逐步涵养情怀、陶冶情操的意识。
2.能力目标
提高对自身情感状态的觉察能力,增强对生活体验的敏感性。
运用多媒体和各种活动创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倡导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认识我们的情感世界。
3.知识目标
知道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形成对情感的基本认识;
了解情感的丰富性及类型。
了解情感对个人成长的作用,知道情感是随着生活经历的不断发展逐步积累、逐步丰富深刻的过程【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感受情感的丰富性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情境教学法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新课,教师收集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设计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图片展示)最近,有这样一个帖子在浙大论坛
上火了。
据了解,授课老师为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应和平教授,这
是一门专门为民族生开设的《大学物理基础》课程,面向的
选课对象本身就较少,春季学期3名学生选择了该课程。
3
月6日下午,另外两名选课同学,由于课程冲突,已提前向
老师请假。
面对仅有一名学生的课堂,应老师依然激情澎湃、声音洪亮地讲授课程内容。
应老师表示,哪怕只有三个学生,他都会把这堂课认认真真地上好。
想一想:这里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情绪吗?
教师讲述:不,它是一种情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情感世界。
关注自己的情感状态,不断创造、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向他人传递情感正能量,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品味我们的情感世界这个话题。
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