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学系统化设计概论1、确定教学目的有两种方法:领域专家法(subject matter expertapproach):侧重于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的交流;绩效技术法(performance technology approach):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机遇来设计教学目的。
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即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绩效分析的目的:为了获取模型中各个成分的信息,以确定问恩提,寻求可能解决法办法。
绩效分析的结果:是根据没有大大的预期组织结果和雇员行为与预期存在的差异,对问题的精确描述,并给出所收集的引起问题原因的证据,及所提出的性价比合适的解决办法。
2、需求:所期望的表现和现在的情况之间的差距,即预想状态减现在状态的差。
克夫曼对需求分析过程提出许多重要见解,包括:(1)根据组织要做什么来区分目的和手段(2)组织在那些方面有问题。
(3)需求评估是整个设计过程最为关键的部分,要特别重视采用前段分析、绩效分析和其他的方法更精确的确定需求。
(4)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以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确立。
他们为后续教学设计活动奠定基础。
3、一个完整的目标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学习者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能够做什么所学技能要运用的环境在应用环境中学习者可用的工具4、建立教学目的的原则(需要考虑政治、经济因素及技术和教育因素):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导致教学需求的那些问题教学目的是不是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士所接受是不是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该目的的教学开发教学内容是否稳定是否能够找到学习者来试用教学设计师自己在所开发的教学领域的专业性5、明确教学目的的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1)写下教学目的(2)列出所有学习者要做的、可以证实学习者达到目的的行为(3)分析所得到的行为表,选择那些能够反映目标完成情况的行为(4)将所选择的行为写成一句话,或者写成多句话,说明学习者要能做什么(1)评价需求确定目标:确定当学生完成你的教学内容后你希望你的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这个教学目的有多个来源,可能是目标清单、需求评估、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实践检验、对参加实际工作的人员的分析、新教学的其他要求。
(2)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的后你需要确定学习者为完成目标需要一步一步做什么。
教学分析的最后一步是决定学习者在开始教学前要掌握那些技巧、知识和态度,这些被称为入门技能。
把这些确定的技巧用一张图表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学习者和环境除了分析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分析学习者,分析他们学习的环境,分析他们的应用环境。
学习环境和最后技能的应用环境的特征决定了学习者当前的技能、偏爱和态度。
这些因素形成了模型中许多关键的步骤,特别是教学策略。
(4)编写绩效目标在明确教学分析和入门技能的基础上,你要具体写出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这些描述来源于教学分析中技能的确定,这些描述决定来要学习的技能、技能形成的条件和成功完成的标准。
(5)开发评价工具根据刚才描写的目标,开发相应的评价方案,衡量学生完成你描述的目标的能力。
重点在于把目标中描述的行为类型和评级需求相关联。
(6)开发教学策略根据前五步获得的信息,确定你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最终的目标所要使用的教学策略。
这个策略包括教学前的活动、信息的呈现、练习与反馈、测试和后续活动几个部分。
教学策略要基于当前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研究成果、媒体传递教学内容时的特点、教授的内容和接受教学的学习者的特点为基础。
这些特征被用来开发或选择材料以及开发课堂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7)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在这一步你将使用你的教学策略产生教学。
典型材料包含学生手册、教学材料和测试。
(当我们使用教学材料这个词时,包含了所有形式的教学,如教师指导、学生、模型、投影胶片、录影带、计算机支持的多媒体和远程教学的网页。
我们试图使用材料这个词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是否决定开发原始材料取决于被教授的学习类型、现有材料的可用性和可开发的资源。
还要提供已有的资源中选择的标准。
(8)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完成教学草案后,一系列评价杯开战,目的是收集数据提高教学。
形成性评价的三种类型是: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和现场评价。
每种评价都为设计者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用来改进教学.同样的技术可以被用来对已有的材料和课堂教学做形成性评价。
(9)修改教学最后一步(下一次循环的第一步)是修改教学。
形成性评价中获得的数据在这一步被总结和及解释,目的是确定学习者在获得目标过程中的困难尽力并且把这些困难与教学中具体的不足联系起来。
图表中“修改教学”的流程线暗示通过形成性评价获得的数据并不是简单的只修改教学本身,而是被用来重新检验教学分析的有效性和对学生入门技能以及学生特点的假设。
根据手机的数据重新检查绩效目标和测试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策略被重新考虑,最后所有这些被整合成教学的修改版,成为促进有效教学的工具。
(10)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虽然总结性评价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最终评价,但它通常不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
总结性评价是对教学价值作绝对或相对评价的,他发生在对教学进行了形成性评价和为满足设计者要求标准进行了有效修改后。
由于总结性凭借通常不包括教学设计者而是包括独立的评价人员,所以本质上这一部分不应包含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九个基本步骤描述了一个使用系统化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
这个过程被称为系统方法,因为他是由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这些元素结合到一起产生预期的产品。
关于系统有效性的数据同样被搜集,因此最后的产品可以被修改直到达到预期水平。
当开发教学材料时,数据被收集并且材料被修改,这一切使教学更加有效益和效果。
在总结我们关于系统方法模型的讨论以前,必须澄清这不是课程设计模型,要设计一堂课,在确定教学目的之前更多的步骤要做。
其中的一些技术是需求分析和任务分析。
在课程开发项目中要使用这个模型必须教学目标确定之后。
图示,说明了迪克凯里模型使用更广泛的课程开发过程。
第二章评估需求以确定教学目的一、绩效分析1、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即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罗宾逊的绩效分析模型:(1)绩效问题是可以通过组织的目的和使命与当前状态之间的差距来确定(2)绩效分析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模型中各个成分信息,以确定问题,寻求可能的解决办法。
(3)绩效分析的结果是对问题作精确描述,并给出所收集的引起问题的原因的证据,提出性价比合适的解决办法3、需求评估的方法有调查问卷、访谈、直接观察。
二、明晰教学目的1、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以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确立含糊的目的没有说明学生达到了母系,她能做什么,如欣赏、知道、感觉等字眼。
2、教学目的最重要的方面是描述学习者能够做什么,包括:学习者;在什么样的应用环境下;利用什么样的工具;能够做什么。
三、建立教学目的的原则1、目标陈述让接受者信服2、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教学时间)最主要的教学考虑是尽可能的选择最好的教学策略来教学习者必须掌握技能,然后再决定需要多少时间。
3、教学内容是否稳定,具有开发价值。
4、能够找到学习者试用教学。
5、设计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
第三章教学目的分析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确定教学应该包含的技能和知识。
教学分析应用于某个教学目的的时候,导致了对实现目的的相关步骤以及学习者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从属技能。
包括目的分析和从属技能分析。
目的分析有两个基本步骤:①按照将要发生的学习种类对目的进行分析;②确定并顺序化完成目的所需要的主要步骤。
一、能力分类1、言语信息:需要学习者对于相对特定的问题给出特定的回答。
2、智慧技能:即问题求解任务。
要求学习者做独特的认知活动,其独特性在于学习者使用以前没有碰到多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包括形成概念、运用规则、解决问题。
问题分为:良好结构(有正确答案)和病态结构(多个答案,但没有正确答案)。
3、心智运动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要有肌肉运动,可以借助设备,也可以不借助设备达到某个目的。
4、态度技能:趋向于做出某种选择和决定。
这种目的通常都是长期的,非常重要的,在短期内难于评估。
态度教学目的可以视为影响学习者在某种环境下的行为选择,看他们所做的智慧技能、运动技能或陈述的言语信息就知道他们的选择。
二、目的分析过程1、对于智慧技能和运动技能的目的分析就是对要执行步骤的分析,精确描述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学习者每步要做什么。
一步该有多大?一步应有多少内容?主要与学习者有关。
描述每个步骤的语句必须要有一个动词,来描述可观测到的行为。
2、言语信息目的的分析则是列出要学的主要主题。
3、态度目的的分析要确定为了证明态度要展示的行为。
三、子步骤分析审核目的中的每个关键步骤,想象如何执行这一步,或者向学习者解释。
对每个步骤作目的分析。
第四章确定从属技能和入门技能一、分析从属技能1、智慧技能和心智运动技能——层次方法加涅所提出的层次分析技术就是要问:“学习者必须具备什么指示,只要再有少连搞得叫徐饿就能学会这个任务?”,通过问这个问题,设计者能够确定一到多个关键的从属技能,这些技能是学习者进入教学步骤前所必须要掌握的,在确定了这些从属技能后,设计者就要对这些从属技能问同样的问恩提,“学习者必须要知道如何做什么,才能学会从这个从属技能”,这将确定从属技能的从属技能,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找出越来越低层次的技能,很快就能达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很基本的层次。
关键是确定学习者成功所必须要知道的。
2、言语信息——簇分析法确定目的中所隐含的信息主要种类。
3、态度目的——综合(1)学习者选择做某个心智运动和智慧技能,这一部分使用层次分析技术。
(2)用言语信息描述,这一部分使用簇分析法。
二、入门技能1、入门技能:是学习者为了学会教学中所包含的新技能而必须已经掌握的技能。
2、教学设计师要确定理想的学习者入门技能,就需要不断的做教学分析,直到所确定的技能都是学习者的基本技能为止。
3、如何区分是学习者的一般描述,还是入门技能?①如果教师认为值得或有可能在学习者开始学习之前测试学习者是或否具备那个技能,最好定义为入门技能;②如果认为在教学之前测试学习者不合适,则作为学习者一般特征来描述。
4、如果人群中只有一部分学习者具备入门技能,如何调整?方法一:教学有不同的起点,学习者的入门测试分数给他们分类;方法二:该教学只是为具备入门技能的学习者准备,则不具备入门技能的在别处先学会这些技能。
第五章分析学习者和环境一、学习者分析1、分析目标人群的有用信息:入门技能、对该领域已有的知识、对教学内容和将采用的传递系统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业能力水平、学习偏好、对培训机构的态度、群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