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社会的构成

第四章社会的构成


❖ 二、基本类型
1.封闭型地缘关系:指在工业革命以前的社会,特征为小生产占 统治地位,分工不发达,人们局限于较小的地缘范围内,流动性小。
2.开放型地缘关系:指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城市化的发展,大 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开放型地缘关系,特征是人们的居住 和工作仅仅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居住和职业上的流动不断形成新的地 缘关系。
始于弓箭的发明,终于下 一期的开始
.
42
野蛮社会
低级野蛮社会
中级野蛮社会 高级野蛮社会
缘关系实际上使人们处在一种相当被动的地位上,出身家
庭条件优越的人,固然占据有利位置,但由于他们没有任
何奋斗,因而容易产生一股惰性;而出身家庭条件较差的
人,由于处在不利位置,这常常会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苦
恼。
30
.
种族
黑 人
白 人
31
.
家族
图一
32
图二
.
地缘关系
❖ 一、地缘关系
图一
它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由于,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由此形成了人们之间的地缘 关系。
但社会运行动荡不安。 25
.
满足需要的原则
❖ 一、满足需要的程度 它是指个人、社
会集团与社会实现其 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所 达到的水平和状态。
❖ 二、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自尊需要 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
26
二、社会转型
❖ 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纵向运行,一般指社会从 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价值观 念体系的转换。强调社会结构的转型
❖ 社会转型度: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向度 ❖ 社会转型势:转型能力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优势、中势、
弱势
27
.
二、社会类型
❖ 公社社会:多数社会关系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 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 社团社会:建立在非人情的、正式的、契约化的和专业化的 关系基础上的社会。
28
.
公社社会
❖ 公社社会:多数社会关系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社
❖ 第二种理解为“形态”,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奴隶社会
.
16
五、关于社会的几种理解
❖ 第三种理解为“国家”,如日本社会、美国社会、中 国社会、法国社会等。
日本社会中的武士道
美国社会中的嬉皮士
17
.
关于社会的几种理解
❖ 第四种理解为与家庭、学校相并列的群体、组织。
联合学院毕业后专门学习法律,1842年
获得律师资格,1844-1862年在罗切斯特
从事律师业务。1861年-1868年为纽约州
众议员,1868-1869年为纽约州参议员。
1868年任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875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879
年-1880年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主
[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
.
9
资源要素
❖ 资源是由人类从自然界或世界中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 物质。 自然资源 可再生性资源 不可再生性资源
资源的分类
经济资源
人文资源
政治资源 文化资源
社会资源
❖ 资源的特点:有限性、稀缺性、整体性
10
.
环境要素
❖ 社会构成的环境要素为狭义的环境, 指人类社会在一定空间、地域中直接 或间接获得生产和生活所需资源的各 种自然条件,也就是自然环境。
社会公共场合若干不文明举止
18
.
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
一、社会结构 二、社会运行 三、社会转型
19
.
一、社会结构
❖ 宏观社会结构: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 括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 社会制度及世界体系代表社会的宏观结构。 ✓ 社会生产活动及社会生活在制度框架下有序进行。如婚姻制度、法律
6
.
三、社会的要素
➢ 人口要素 ➢ 资源要素 ➢ 环境要素 ➢ 文化要素
7
.
人口要素
人口的概念 人口的数量与质量
数量 体质 质量 智能
文化程度
人口构成
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地域构成
人口变动 人口因素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8
.
人口要素
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具有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组成的群体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的 基础。因为在一定区域内,只有 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才能合作 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才能有效地 利用资源进行社会生产,包括物的 生产、人自身的生产和文化的生 产。人口不但通过数量因素,而 且通过质量因素对社会的形成和 运行发生影响。总人口中的劳动 力结构、劳动力人口的素质直接 影响着社会的存在状态和发展。
美国纽约股票交易市场
22
日本东京股票交易市场 .
二、社会运行
❖ 社会运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纵向运行:社会的变迁与发展。继承、变异、中断 ❖ 横向运行:社会诸要素、诸系统的交互作用。交叉与渗透;
制约;促进;转化
❖ 评价社会运行好坏的三原则: ➢ 综合性原则(全面、整体) ➢ 协调性原则:结构性协调、功能性协调、结构与功能之间的
❖ 三、基本功能
1.正功能是维持社会的稳定。
2.反功能是束缚人们的发展。
33
.
地 缘 关 系 两 例
34
.
公社社会的基本特点
❖ ❖ ❖
乡村社区一隅
加社 以会 规行 范为
主 要 由 习 俗 和 传 统 来
35
久多 的数
社 会 关 系 是 人 格 化 的 和 持
的程劳 设度动 置不分
高工 家程 庭度 是和 社角 会色 中的 最专 重门 要化
❖ 一、基本内涵
图一
它是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应该说,血缘关系是人的先天联系,它在人类社会产生之 初就已存在。纵观不同的历史时期,比较重要的血缘关系 有:种族、氏族、宗族、家庭。
❖ 二、功能
图二
血缘关系具有正功能,例如起着联系社会与群体,使之
增强内聚力,从而形成牢固的整体的作用。反功能是,血
❖ 社会:今天所说的“社会”一词是在近代以来才开始出现的。
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
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 社会存在和延续的基本条件:一定规模的人群;相互关联的生产 、消费及其他社会活动;被认同并共同遵守的规范。
❖ 人是社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人是进行共同生活的条件。相互关
联的活动是社会的实质。
4
.
一、社会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
✓ 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 ✓ 社会的基础和本质是生产关系 ✓ 社会是历史的、具体的
5
.
二、社会的特征
➢ 人类社会以人群为主体 ➢ 人类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 人类社会的联系尽管复杂,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以
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 人类社会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来组织 ➢ 人类社会具有精神联系 ➢ 人类社会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
制度 ✓ 社会制度从宏观上确立了个人关系、群体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
基本形态。 ✓ 世界体系:既相互联系影响,又相互有别。
20
.
宏观社会结构研究
❖ 宏观社会结构研究:阶级阶层结构研究、宏观经济制 度研究、宏观社会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网络研究、群 体关系研究及全球化和现代代研究。
❖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阶级分析
要著作:《易洛魁联盟》(1851)、《 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1)
、《古代社会》(1877)、《美洲土著
的房屋和家庭生活》(1881)。
40
.
社会进化示意图
文明社会
野蛮社会
蒙昧社会
.
41
蒙昧社会
低级蒙昧社会
始于人类的幼稚时期,终 于下一期的开始
中级蒙昧社会 高级蒙昧社会
始于鱼类食物和用火知识 的获得,终于下一期的开 始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反映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整个社会的面貌
❖ 三、 功能 业缘关系的反功能,主要体现在它把人们局限在某一种职
业上,使得劳动成为枯燥无味的机械性的操作。
37
.
业缘关系图例
38
.
社团社会的特点
❖ 1.社团社会存在广泛的劳动 分工和高度专门化的角色分 类
❖ 2.家庭的影响力有所丧失, 家庭的一些活动分别被经济 、宗教、政治等其他一些社 会设置所取代。
.
11
▪ 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的存 在和发展
• 自然环境提供了社会生产 和生活资料
• 自然环境影响社会活动的 内容及人们社会职业
• 自然环境影响社会发展速 度
• 自然环境通过对生产、经 济的影响,进而影响人们 的心理、生活方式、社会 文化习惯
人类社会影响并改变 着自然
• 人口数量会影响人口与 自然资源的相对平衡
24
.
协调性原则
❖ 一、结构性协调
主要指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合理的比例 与排列和严密的组织性。
❖ 二、功能性协调 它是指社会系统在活动和作用上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
❖ 三、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结构决定功能,功能的协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结 构的协调。
❖ 四、社会变迁时期的协调
结构已失调,但社会运行仍处于常态运行;结构协调,
协调、社会变迁时期的协调 ➢ 满足需要的原则:
23
.
综合性原则的把握
❖ 一、内涵的掌握 1.对社会运行评价的全面性,即要对多因素、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