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螅的采集_培养和观察

水螅的采集_培养和观察


刺细胞等。
六 、观 察 活 水 螅
将水螅放入 50%的 醋 酸 中 浸 20min, 取 出 放 在 载 玻 片 上 ,
水螅的观察。先将水螅盛在培养皿中, 待其完全伸展后, 加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可见到刺细胞略呈圆形, 端部放出
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水螅体呈圆柱状, 附着在物体上的一端, 是 刺丝。转于高倍镜下观察, 还可看到刺丝囊、刺柄、刺细胞。
食料充足的情况下, 水螅会不断地进行出芽生殖。还可以把活 中胚层和内胚层, 中央的空腔是水螅的消化腔。然后观察纵切
水螅切成小 段 , 在 水 分 、营 养 、温 度 等 都 适 宜 的 情 况 下 , 水 螅 断 的触手。若有芽体时, 观察芽体的胚层与母体的关系。最后观察
体则会生长, 慢慢地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水螅。
模仿练习。结果学生只做了一步: 2× 2 =2÷3×2, 就 被 卡 住 3
了。教师激发说: 难道因为 2 除以 3 除不尽, 我们就没法表示每份 是多少了吗? 有谁能利用旧知识来解决这个难题? 在此, 教师巧妙 地发问, 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 继而学生思维活跃, 大胆地思 考、探索, 通过学生自己创造性的活动, 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 从 而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 下转 107)
基盘; 另一端为圆锥形突起, 叫垂唇。垂唇中央为口, 周围有一
实 验 教 学 的 经 验 表 明 , 水 螅 的 采 集 、培 养 和 观 察 , 不 仅 可
圈细长的触手, 一般 6~10 条。水螅的这种体型属于辐射对称 以为实验教学提供活体材料, 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
形式。若用解剖针轻轻触动其中一条触手, 会发现水螅即将此 习兴趣与实验操作能力。对于践行新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规
的认识与行为方式, 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认识结构来思考问
( 二) 扶正诱导, 顺应情绪。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题, 有的放矢地指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培养他们掌 创设种种良好的身体锻炼情境, 诱导和启发他们主动地去锻
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运动的兴趣, 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 炼。在锻炼中教师即使发现有的学生没按照要求去做, 也要因
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不尽激发了学生探求新 知的欲望, 好胜心促使学生努力除下去, 这就使学生获得了对 循环小数的感性认识, 为学习循环小数积累了材料。
然 后 引 导 学 生 对 商 进 行 比 较 、分 析 、综 合 , 抽 象 出 循 环 小 数的本质属性。
由此可见,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外部知识和 内部知识的叠加, 而是一个有层次的发展, 而这个递次发展的
经验交流
2007 - 09
底污物, 拔掉木塞随水排除污物。当水面下降时, 应随即添加入 时, 全身都发生收缩反应, 以避开有害刺激。
池塘水至原有水面高度的标记上, 以防止水螅因接触不到水而
水螅切片的观察。先用放大镜观察水螅的纵切片, 区别出
死亡。若有少许残留污物, 可用吸管清除。在温度适宜( 16℃) 、 水螅的口端和基盘的一端。再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认出外胚层、
惯。
势利导, 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其活动。例如, 在“跨越式跳高”教
( 三) 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 能调节 学中, 有 的 学 生 觉 得 自 己 跳 得 好 了 , 就 会 练 起 俯 卧 式 或 其 他 形
学生的情绪状态。在体育课堂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 式的跳高, 这时教师不应斥责这些学生或禁止其活动。如果这
过程。在概念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形成概念的具
例如, 整数乘分数的法则教学, 可以这样设计:
体材料, 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并通过分析、综合、比较, 抽象出
1.根据算式意 义 操 作 。 让 学 生 准 备 12 根 火 柴 , 根 据 算 式
概念的本质属性, 再让学生用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所以提倡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自 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主 学 习 的 目 的 就 在 于 最 大 限 度 地 调 动 学 生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随 着
二、经历知识的解决过程, 培养思维能力
课程改革的深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 思维得到
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必须对原有材料与所学知识有深
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 使课堂更加充满生 系, 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养成锻炼的习惯,
机和活力, 学生也才能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产生满足感和 最终有兴趣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
美感, 学生之间互帮互学, 克服自卑或骄傲倾向, 共同钻研运动
总的来讲, 学生表现出积极自觉的行动或情绪才会有行
2007 - 09
经验交流
出不同的要求。对差生加强练习的辅导树立他们的信心, 对较
( 一) 明白事理, 激发兴趣。要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最
好的学生要满足他们的需要, 使他们体验到自身的提高。总之, 终养成良 好 的 习 惯 , 首 先 要 使 学 生 明 白 体 育 锻 炼 的 意 义 , 激 起
其收缩时可使水螅身体或触手变短。水螅的神经属于网状神
作者单位: 西安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
经, 传导刺激向四周扩散, 所以当其身体一部分受到较强刺激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刘小蓬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 现代的教学已打破了传统 过程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所以, 传播新知的过
的教学模 式 , 现 在 的 学 生 是 学 习 的 主 体 ,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参 与 教 程, 更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培养, 智能得到发展, 能力得到提高。
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通晓知
一、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 培养思维能力
识的来龙去脉。因此,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创
对于学生来说, 数学学习不仅是模仿和记忆, 更是一个 新能力的基础。运算法则的掌握, 关键在于理解。教师要结合实
之间的交往, 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情境, 它不仅直接关系课堂教 样做, 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就会遭到削弱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
学的效果, 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性的丰富和发展, 良 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讲清道理, 提出更高的要求, 或进行个别
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对教学内容积极的态度倾向, 师生之间会 辅导提高。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融洽了师生关
“再创造”的过程, 即在一定的情境中, 通过思考与交流, 建构自 例,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去尝试、去发现, 概括运算法则。这
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留给学生 样, 学生不但懂得如何算, 而且懂得为什么这样算, 有利于提高
充分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使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学生运用法则正确计算的能力。
技术, 寻找预防失误的方法, 从而获得成功。在体育活动中, 引 为上爱好某项活动。只有持之以恒的爱好运动才会坚持终生的
导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各人的优势和特长, 形成群 体育锻炼。因此, 我们要造就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就必须
体意识增强凝聚力, 使个性得到发展, 形成共同的爱好和兴趣。 努力不懈有目的地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
这样, 才能有效地克服死记硬背概念的现象, 使学生的思维能
( 1) 12× 1 、( 2) 12× 2 、( 3) 12× 3 、( 4) 12× 5 的意义取出相




力在建立概念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应 的 根 数 。 并 结 合( 3) 、( 4) 两 题 思 考 过 程 的 回 答 , 教 师 板 书 :
要让每个学生发挥学习的潜力, 从实际出发, 充分发挥每个人 学生参加锻炼的动机。与此同时, 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与课
的长处, 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对运动感兴趣的目的。
外体育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充分利用教材教法。利用
( 二)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体育教学突出的特点是 活动 内 容 及 组 织 形 式 的 新 颖 性 与 情 趣 性 来 激 发 学 生 的 偶 发 兴
三 、培 养 学 生 的 主 体 参 与 意 识
作者单位: 广西容县杨村第二中学
水螅的采集、培养和观察
张惠英
摘 要: 此文叙述了采集、培养和观察水螅的步骤与方法, 既为水螅的观察提供实验材料, 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一 、实 验 目 的 1. 到野外采集水螅, 并进行培养, 为水螅的观察实验提供 活体材料。 2. 指导学生掌握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螅外形、结构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 、实 验 内 容 水 螅 的 采 集 、培 养 和 观 察 。 三 、实 验 材 料 和 用 具 1. 活体水螅; 2. 塑料水桶; 3. 玻璃缸; 4. 吸管; 5.放大镜; 6. 显 微 镜 ; 7. 盖 玻 片 ; 8. 载 玻 片 ; 9. 培 养 皿 ; 10. 解 剖 针 ; 11. 50% 的醋酸。 四 、活 水 螅 的 采 集 水 螅 是 多 细 胞 动 物 。它 多 生 活 在 富 有 水 生 植 物 、水 质 比 较 清洁的淡水中。其以各种小甲壳动物( 如溞类、剑水蚤等) 、小昆 虫幼虫和小环节动物等为食。它的触手有很强的捕食能力, 被 捕的食物可比水螅大很多倍。它喜欢阳光, 较多附着于近岸浅 水处的金鱼藻等水生植物体上。一般在野外的莲花池塘, 或其 它具有水生植物且水流比较缓慢的无工业污染的水溪、水沟 里, 都可以采集到水螅。由于水螅常常附着在水生植物体上, 特 别是附着在生长良好的金鱼藻等植物尖端的茎叶上, 在采集
如, 教学循环小数的认识, 可以这样设计: 先出示四组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比赛:
12× 3 =12÷4×3=3×3=9, 12× 5 =12÷6×5=2×5=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