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和探讨比较初等教育这门课程,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比较初等教育这门课的教学重点介绍,希望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一块讨论!比较初等教育作为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已经与大家见面了。
为了帮助大家学好这门课程,在学期之初,我们特对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梳理,以便于大家学习。
怎么样学习这门课程?学习这门课程首先要清楚这门课的基本的教学资源有哪些?包括文字教学资源(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录像教学资源(注重讲解难点站点),IP课件(注重随时更新主要的,大家提问最多的问题进行解答)。
其次是,把文字教材的目录整理一下,看看这门课编写的逻辑思路,是怎么一步一步把知识呈现出来的,目的是让自己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这门课怎么样安排时间学习,学习的逻辑和目录的逻辑相一致,才更好的掌握书中的重点。
最好,在学习完一段时间以后,要及时的做一下行考作业,这很重要,目的是对我们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
对于自己的不了解的重点难点可以看看录像或者IP课件。
我想通过这简单的三个步骤的学习,一定能把这门课学好。
网考方案:“比较初等教育”课程网上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旨在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规范管理以及对指导教师平时教学指导、日常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终结性考试旨在检测课程结束后学生学习情况的终结性评价。
本课程考核总分为100分,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5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学分的50%。
以下是4个方面的形成性考核的内容每部分按百分制计算,每部分的分数乘以权重,相加即为形成性考核的总成绩。
阶段性测验中,每次测验也是按百分制计算,每次的权重为10%,四次阶段性测验的成绩总和占形成性考核的40%。
分数各试点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中央电大考试中心和师范部备案。
终结性考试为闭卷形式,时间由中央电大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必须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个部分中分别达到合格要求,才能达到该课程的合格要求。
纸质考核方案: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4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60%。
总成绩60分为及格。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分。
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包括:(1)平时听课与参加小组和大课讨论情况;(2)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情况;(3)收看本课程录像、IP课件。
各试点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中央电大考试处、师范部备案。
中央电大将随时赴试点单位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一旦发现情况不实,将对试点单位追究责任。
期末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60分。
如卷面得90分,计入总成绩的分数为54分。
绪论在第一章“绪论”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掌握比较教育的定义和比较初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比较教育的学科特点,在了解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来了解各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以及了解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了解比较教育研究的资源,包括一些国际比较教育机构和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期刊,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比较初等教育。
“比较教育”是一个新兴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最早是由十九世纪初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所提出来的。
朱利安本人并没有提供关于“比较教育”的一个明确定义,在他之后,许多比较教育家们也试图对比较教育加以界定。
例如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家康德尔、前苏联的比较教育家、日本的比较教育家等都提出过比较教育的定义。
我国当代著名的比较教育家王承绪先生等也提出了比较教育的定义。
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比较教育是一门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分析,从而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的教育分支学科。
比较教育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点:主要有四方面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比较教育主要以比较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辅以其它方法。
用比较研究方法作基本的方法是比较教育首要的特点。
比较教育的第二个特点是,比较教育的研究着重以当代教育问题为研究中心。
这是比较教育与教育史研究在时间上的分界。
一般来说,教育史的研究主要从时间的纵向上来考察某些教育现象在特定区域内的演进变化;而比较教育主要从空间上、横向上来考察现行教育现象在不同区域内的共性差异。
比较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
由于比较教育的研究往往以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单位,关注于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这样就使这个学科具有很强的国际的、跨国的特性。
比较教育研究的第四个特点是,比较教育以整个教育领域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为研究对象。
比较教育不仅对各国的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和教育课程进行比较研究,而且也对各国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各国的各级各类教育、各教育分支领域的现象进行比较研究。
比较教育三大使命:即科学的使命、人文的使命和决策的使命。
这三大使命又演化为五大基本任务,即了解别国的教育、认识本国的教育、认识教育规律、推动教育改革,以及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
比较教育的发展:比较教育的发展可以大致地分为“比较教育的史前期”和作为一个学科的比较教育“领域创建”、“学科建制”、“蓬勃发展”和“泛化发展”等四个时期。
掌握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应重点掌握文字主教材中埃德蒙•金的教育思想中所包含的研究方法和布莱恩•霍尔姆斯的“问题研究法”。
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至少有以下几点:1.增长教育知识;2.学习别国经验;3.形成教育观念。
理解比较教育的定义,比较初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比较教育的学科特点: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
比较初等教育作为比较教育的一个分支领域,比较研究各国初等教育领域中当代的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譬如初等教育制度、初等学校课程、教学和管理,初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以及与初等教育密切相关的初等学校的教师培养,等等。
比较教育作为一个学科和研究领域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比较教育以比较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辅以其它方法;第二,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问题为中心;第三,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第四,比较教育以整个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
了解原始社会的初等教育,奴隶社会的初等教育,封建社会的初等教育:自人类社会形成起,广义的儿童初等教育就随之而产生。
在最初的氏族部落中,儿童被视为部落的财产,儿童的教育主要由部落的长者承担。
随着家庭的产生、私有化的出现,儿童转变为家庭所有,教育儿童的责任也就转移到父母,尤其是父亲身上。
原始社会在教育方法上,较为简单,儿童从对部落生活的无意识的观察中获得关于部落生活的各种规范,也有通过实践来开展有意识的示范、口授和练习。
奴隶社会的初等教育以如下初等教育最为著名:1.古埃及的初等教育;2.中国夏商周时期的初等教育;3.古希腊的初等教育;4.古罗马的初等教育;5.古希伯莱的初等教育。
在奴隶社会时期,儿童的初等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特点:1.家庭在儿童初等教育中拥有及其重要的地位;2.在儿童观上体现为“性恶”论倾向;3.初等教育的内容主要为道德教育和基本的读写算。
封建社会的初等教育应重点了解: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初等教育;2.西方中世纪的初等教育。
近代日本与中国的初等教育发展:影响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方面:1.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2.工业革命;3.启蒙思想运动;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5.近代科学的发展。
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重点了解:1.英国近代国家初等教育制度的确立;2.法国近代初等教育制度的确立;3.德国近代初等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4.美国近代初等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5.近代日本与中国的初等教育发展。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20世纪中期的初等教育改革:20世纪初,现代初等教育的改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所出现的教育观念、课程和教学上的改革;二是在民主思想的促进下所出现的学制上的变革。
本课程教材重点以法国、英国和德国的统一学校发展和变革为例,来了解此时期初等教育学制上的变革。
在对传统教育进行变革方面,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许多教育家开始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批判,提倡新的教育观念、探索新型的学校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多种教育改革实验活动,掀起了波及整个欧美国家的教育革新运动,在欧洲称为“新教育运动”,在美国称为“进步教育运动”。
了解法国初等教育的改革,日本初等教育的改革,巴西初等教育的改革:对法国初等教育改革,应重点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后,法国初等教育主要面临的问题和1989年法国政府颁布的新教育法案——《1989年教育方向指导法》。
对日本初等教育的改革,应重点了解1997年11月,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公布的《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方向》这一文献的基本思想。
对巴西初等教育的改革应重点了解其目前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和巴西1985年公布的“全民教育计划”中的改革目标和改革的主要内容。
理解地方分权和民众自治—美国初等教育行政:美国的初等教育行政的基本特点之一是高度分权。
从总体上,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职责都以法律为依据。
理解主要发达国家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特征:如果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角度考察各主要国家教育的行政制度的话,可以将教育行政制度分为,中央向地方授权,保障通过地方自治实施教育行政的“地方分权”型,中央保留教育权限的“中央集权”型以及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方式分配权力、权限的中央和地方相结合型。
如果依此分类,英国、美国和德国属于“地方分权”型,而法国、日本则属于“中央集权”型。
但这仅仅是一种基本的原形的分类,实际上随着各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各国的教育行政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有脱离其原形的情况。
例如,英国是有着教育的地方分权传统的国家,但英国的历次教育改革,特别是1988年的教育改革是中央政府的教育行政权大大加强,形成了现在的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教育行政体制。
还有,战前日本是一个教育行政高度中央集权集权的国家,战后教育民主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削弱中央教育行政的权力,扩大地方的自主权。
期间几经反复而形成了现在的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教育行政体制。
法国的教育行政也在逐步向地方放权。
胡洁茹:马老师您好,我是这门课程的责任教师,但是由于我们省校开院没有这门课程,所以一直没有这门课的授课经历。
请问一下期末考试时也是形考平台里的三种题型吗?马明:纸质终结性考试就两种题型,填空和简答。
网上终结性考试题型:填空、简答、论述。
胡洁茹:谢谢马老师,请问网上终结性考试的内容与网上形考作业的关联性有多大呢?马明:有相关性,但是关联性多大不好说,因为是题库抽题,不是我出题!胡洁茹:明白了!谢谢您!要是能把每一章的学习重点明确出来就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