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晓平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把握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和基本依据,归纳在新外交政策指导下取得的成就。
2、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认识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多方面收集有关新时期外交的材料(图书馆、网络等等),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的能力,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主动探究。
2、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外交政策的调整中感悟新中国国力的强盛。
2、深入认识和体会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深化和丰富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坚强的后盾。
增强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三、课时:一课时课型:讲授新课四、教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同学们好!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60多年了。
60多年以来,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指引下,新中国的外交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不仅步入了国际政治舞台,而且在国际事务、地区性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简要地回顾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总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总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新突破,中国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突出。
那么,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讲授新课首先,看第一个问题,新时期外交政策为什么要进行调整呢?一、外交政策的调整(课件显示:学生据课本94页第一段回答)1、调整背景:国际形势发展;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课件显示)你们知道国际形势发展主要表现在哪里吗?例如在政治上?第三世界力量发展(中国就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大力支持下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西欧、日本、中国迅速崛起,这些说明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增加。
(课件显示)过渡:面对这样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
请大家先看邓小平关于世界形势的论述。
邓小平论国际形势(课件分段显示)材料一(1984年)我们曾经谈到战争危险,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点变化。
我们感到战争危险仍然存在,仍要提高警惕,但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因素在增长。
材料二(1985年)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材料三:(1985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上述材料反映了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是什么?(学生看材料回答)三段材料反映了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主要有:(课件显示)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制约战争的力量有发展不发生世界战争有可能维护世界和平有希望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2、调整依据——邓小平的科学判断(课件显示)过渡:那么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课件显示)3、调整内容:(1)改变了对战争形势的估计。
根据邓小平的科学判断,中国调整了对外政策,在国际活动中,高举和平的旗帜,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争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2)制定了全面开放的政策。
因为对外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这就需要进行“无敌国外交”。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既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界限,也不受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强弱大小的限制。
(3)赋予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即不结盟政策。
(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材料一:(1984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是争取世界和平。
在争取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1984.5.12接见尼日尔国家元首赛义尼请回答:不结盟政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不结盟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美苏任何一方结盟, 也不联合任何一方去反对另一方, 而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改善,发展同它们的关系。
这里的所谓的独立自主,就是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屈从于任何大国的压力,而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的决定对国际问题的态度和政策。
所谓的不结盟,是指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体结成针对任何第三方的政治、军事同盟。
中国以前就打过苏联牌。
1950年,中苏双方曾经签订了什么条约?(学生:《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这一条约规定有效期为30年,在当时美苏冷战的特殊背景下,它包含着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中苏双方共同对付美国。
到1980年,条约期满,中国方面没有再续约。
课本94、95页两幅图片反映中美、中苏关系的什么状态?(学生: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图片放在这里是为了说明中国政府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中国这样做,既不是搞“等距离外交”和无原则中立,也不是玩弄“平衡”权术,而是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地相结合。
这样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更加丰富首先,在坚持这一原则的时候,不以社会制度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其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样适用于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尽管社会性质相同,但又都是不同的主权国家,其要求和特殊利益是有所不同的。
中国反对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为借口,破坏别过领土完整,干涉别国内部事务,损害别国利益,更不能以武力侵犯或威胁别国。
其三,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活动。
民间外交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对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过渡:在新时期外交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外交活动特点明显,成就辉煌。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同时,活跃于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同时课件呈现:二、外交活动的特点和成就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首先让我们对联合国作一简单了解联合国是1945年成立的全球影响最大、最广泛的国际组织。
课件同时呈现联合国徽章:我国是联合国51个创始会员国之一。
但由于台湾问题,新中国直至1971年才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它目前有成员国192个国家,有五个常任理事国,同学们知道哪五个吗?(中、美、俄、英、法),可见,中国在联合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请看屏幕:课件呈现: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三,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最根本的宗旨是什么?(学生: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中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以来,为实现这一宗旨作了不懈的努力。
请同学们看课本96页这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可知:中国在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积极、全面地参与了联合国的重要事务,涉及到教育、科技文化、经济金融、政治军事等多方面。
(2)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请看课本96页图会晤结束后,五国领导人发表了会晤文件。
不仅如此,在会晤文件中还应中国要求加入了许多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这些都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的作用。
除了课本这些事例外,同学们还了解哪些呢?(请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阐述:老师也准备了其它一些事例,课件呈现下列内容:(同时提醒:请注意说明文字,体会这些活动的作用)图一: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
图二:08年9月25日温家宝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温家宝在发言中说:“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发展中大国,尽管并不富裕,但已为世界上一些最不发达国家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累计免除亚非等49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债务247亿元;提供各类无偿援助908亿元。
”这些活动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现在一起看课本97页“知识链接”: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什么?(学生: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它是1989年由澳大利亚倡议而成立的。
中国于1991年加入这一组织。
对这一组织采取怎样的态度?(学生:积极、负责、务实和合作的态度)我们从以下事实可以得到证明。
课件呈现:1993年,江泽民出席美国西雅图亚太经间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这是自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以来举行的最高级别的会议。
江泽民从1993年起连续八次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10月,中国第一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介绍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2)倡导和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
这一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现在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师生互动除了课本这些事例外,同学们还了解哪些呢?(请学生回答)每一年度的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2005年世界财富论坛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从前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活跃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从国内来讲,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增强了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