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曹刿论战》一、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2.又何<间>焉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6.<牺牲>玉帛7.弗敢<加>也8.必以<信> 9.小大之<狱> 10.必以<情> 11.<忠>之属也12.忠之<属>也13.<可以>一战 14.神弗<福>也15.< 再>而衰二、一词多义1.公问其故.:故.逐之:2.民弗从.:战则请从.:3.其.乡人曰:吾视其.辙乱:4.何以.战;必以.信;5.曹刿请.见;战则请.从;6.小大之.狱;公与之.乘;7.衣食所安.;安.求其能千里也;8.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牺牲玉帛,弗敢加.也;9. 又间.(jiàn)令吴广;颓然乎其间.(jīan)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安得广厦千万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虽与外人间.隔;奉命于危难之间.;时时而间.进;三、通假字小惠未徧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2.公将鼓之:3.忠之属也:4.公与之乘:5.下视其辙:6.齐师败绩:鱼我所欲也一、一词多义1.而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4.得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故不为苟得也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6.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皆有之得之则生呼尔而与之代词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7.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8.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9.加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宫妇左右莫不私王11.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12.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得之则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13.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二、通假字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相为身死而不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4.故患有所不辟也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三、古今异义1.可以2.是3.豆4.钟5.加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鱼,我所欲也。

“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舍生而取义者也。

省略主语“我”。

五、词类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入则无法家拂士(4)空乏其身行二、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发闾左谪戍渔阳野芳发而幽香。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黄发垂髫(2)于: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困于心(3)拂:行拂乱其所为法家拂士(4)恒:国恒亡人恒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举:举大计亦死。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往来种作。

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亭者谁。

冻风时作。

泉水击石,泠泠作响。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8)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项燕为楚将(9)士:管夷吾举于士士卒多为用者。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10)安:死于安乐衣食所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四、古今异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3)所以动心忍性【所以】(4)征于色【征】(5)而后喻【喻】(6)入则无法家拂士(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8)曾益其所不能【不能】五、词类活用1.生于忧患(生)2.死于安乐(死)3.苦其心志(苦)4.劳其筋骨(劳)5.饿其体肤(饿)6.空乏其身行(空乏)7.拂乱其身(乱)8.动心忍性(动)(忍)《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类活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面〕刺∶〔闻〕寡人之耳者∶朝〔服〕衣冠∶二、特殊句式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皆朝〔于齐〕(皆〔于齐〕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判断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者,……也。

式标志(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式标志省略句(忌)与(之)坐谈皆以(我)美于徐公(忌)问之客被动句王之蔽甚矣蔽,意含被动。

三、通假字徐公来,孰视之四、一词多义之:a.齐国之美丽者也 b.问之 c.吾妻之美我者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e.孰视之 f.暮寝而思之 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h.由此观之i.臣之妻私臣 j.王之蔽甚矣 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l.数月之后 m.燕,赵,韩,魏闻之朝: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b.于是入朝见威王c.朝服衣冠孰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于 :a.欲有求于我也 b.能谤讥于市朝C.皆以美于徐公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到上a.受上赏(第一等的)b.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修: a.乃重修岳阳楼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雨村便急忙修书 d.邹忌修八尺有余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帝感其诚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e.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方 a.今齐地方千里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c.方欲行,转世纪新后,若 1、徐公不若君之美者 2、门庭若市五、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2.窥镜3.明日,徐公来4.今齐地方千里5.能面刺寡人之过6.谤讥于市朝7.臣之妻私臣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9.邹忌修八尺有余 10.虽欲言,无可进者《愚公移山》一、古今异义:1指 2曾 3毛 4阳 5阴 6诸7荷 8息 9虽 10已 11方 12惩二、词性活用:1险: 2箕畚: 3面: 4聚:三、一词多义:1方方七百里方其远出海门2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3固汝心之固吾义固不杀人4亡今亡亦死河曲智叟亡以应5其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其妻献疑6之以君之力虽我之死告之于帝7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8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9而面山而居聚室而谋四、通假字:1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一厝朔东。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6无陇断焉《出师表》一、通假字①必能裨补阙漏: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二、古今异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诚宜开张圣听引喻失义陟罚臧否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庶竭驽钝晓畅军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不宜偏私,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先帝知臣谨慎今当远离,临表涕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或不效则治臣之罪不宜异同当奖率三军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臣不胜恩感激三、一词多义1.中而中道崩殂宫中府中2.道而中道崩殂以咨诹善道3.分今天下三分而忠陛下之职分也4.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后施行5.遗以光先帝遗德以遗陛下6.有若有作奸犯科尔来二十有一年矣7.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8.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伤先帝之明9.行然后施行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10.能必能裨补阙漏先帝称之曰能11.所有所广益优劣得所12.当咨臣以当世之事当奖率三军13.任受任于败军之际则攸之、祎、允之任14.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表涕泣15.效恐付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6.言进尽忠言不知所言17.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受命以来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咨臣以当世之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8.为俱为一体众议举宠为督19.臣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先帝知臣谨慎20.良此皆良实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1.于还于旧都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苟全性命于乱世22.所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23.益有所广益至于斟酌损益四、词类活用1.亲贤臣,远小人。

2.苟全性命于乱世。

3.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4.此皆良实。

5.优劣得所。

6.攘除奸凶。

7.陟罚臧否。

8.以光先帝遗德。

9.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0.恢弘志士之气。

11。

北定中原。

12。

恐托付不效13。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4。

志虑忠纯参考答案《曹刿论战》一、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今义:砍)。

2.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4.衣食所<安>(古义:养今义:安稳)。

5.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6.<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利益) 。

7.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今义:增加) 。

8.必以<信>(古义:实情今义:诚信)。

9.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 。

10.必以<情>(古义:以实情判断今义:感情)。

11.<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

12.忠之<属>也 (古义: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3.<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

15.< 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二、一词多义1.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逐之:所以。

2.民弗从:听战则请从:跟随3.其乡人曰: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4.何以战;以:凭借必以信;按照5.曹刿请见;请: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6.小大之狱;之: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7.衣食所安;安:养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8.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加:戴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9. 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暗地,私自颓(tui)然乎其间(jīan)者;中间,当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参与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示房屋的量词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顷刻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虽与外人间隔;间断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时时而间进;偶尔三、通假字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