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幼儿园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培训课件
幼儿园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培训课件
我们在设计活动目标时要考虑幼儿所能达到的行为层 次,并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如“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能 够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就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而如果是“能够系统、完整地观察事物的特征”或“能够注 意到观察对象的细微特征”,就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二)材料的结构性。
就是一个或一组材料所具有的特征,不同材 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材料中所蕴含的可探索性、 可利用性等。
(三)材料的数量。
如果是桌面操作材料,则一般需要为每个幼儿准备人 手一份。而一些需要合作的实验或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每 个小组一份材料。对于感知观察活动,可视情况而定,有 的要求每人一份材料,有的可以每组一份材料,还有的比 较大的观察对象甚至可以全班观察同一个对象。
(1)“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等一会儿告诉 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你也来试试,看 看会有什么发现?” 2)“它是什么样的? ” 3)“还有什么……”“你还见过什么 ……” 4)“你有什么办法 ……
( 1 ) “它 是 什 么 ? ”“ 它 叫 什
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 什么?” (2)“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 (3)“为什么……” “如果没有 ……,会怎样?”
(四)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活动过程中可 能出现的变化。
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差异,使目标的表 述更加灵活。
例如“要求幼儿能够用自己的方法给叶子分 类”,
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无论对于能力强 的幼儿,还是能力弱的幼儿都可以适用。
这就体现了活动目标设计的灵活性。
三、活动材料的准备
在准备材料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要考虑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
准备活动材料首先要考虑的是活动目标的 要求。根据目标准备相应的材料,以帮助幼儿更 好地达成目标。
如观察的活动就要准备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观察对象, 必要时还需要提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
分类的活动,应为幼儿准备分类 盒、分类对象,而且分类对象的 数量和特征要便于幼儿分类。
1、活动导入环节的设计
(1)通过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活动。 (2)通过简短的指令导入活动。 (3)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提出问 题导入活动。 (4)通过演示现象导入活动。 (5)通过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活动。
2、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策略
总体原则:教师设计的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问题的答案应不是固定、唯一 的。(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想法、发现和经验)
例如,观察动植物的活动,更适合培养幼儿观察事 物特征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爱护小生命的行为等;而观察科学现象的话动,则更 适合培养幼儿观察现象和变化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现 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在科技制作活动中,则是 重点培养幼儿的操作技能。
(三)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特点,提出 有层次性的目标。
要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科学教育渗透到幼 儿的生活中去,让幼儿在生活中接触科学。
3.要选择适合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的内容。
要选择那些需要幼儿集中探索、共同学习、 相互启发的内容,以及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 总结让幼儿获得某个具体结论的内容。相反, 有的内容虽然很重要或者很有趣,但不便于组 织集体教学活动,如观察月亮的变化,就是一 个更适合在家庭中进行的活动。
感
谢您的观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二、活动目标的设计
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应该注意:
(一) 要尽量体现行为化和可操作性。 例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目标改为“激发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或
“激发幼儿喜欢探索有关冰的现象”,就可以通过 幼儿外在的行为表现加以衡量。
(二)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 目标。
而应该在全面贯彻总目标的前提下,设计针 对活动内容特点的目标。
(1)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及目标, (2)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从多方面、使用 多种方法去探索、感知、操作、发现和思考。 (3)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探索活动的情况, 4)要求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 (5)教师以简短的话言概括、小结幼儿的发现,并再一 次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幼儿在前次探索、发现 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寻求答案或新的发现。 (6)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 (7)教师鼓励、启发幼儿大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方 法,陈述自己的发现和问题,以及在活动中的感受。 (8)教师和幼儿一起作出小结和评价, 最后,活动结束,教师可以将这次活动引向一日活动中的 其他活动,也可延伸至其他领域的活动。
1、鼓励性提问
2、发散性提问
3 、层次性提问
(三)运用多种方法、途径、手段,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1.为每个幼儿提供真正的探究机会。
2.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3.鼓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探究过程。 4.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意 识和能力。
具体科学活动过程的设计可以参考以下的步骤:
四、活动过程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结构可以简化为三个部分: 开始部分 展开部分 结束部分
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选择不同的方法吸引幼儿,激发幼 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以实验操作法激发兴趣 2、以游戏法激发兴趣。 3、以问题情境法激发兴趣。 (二)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 探究的有效策略。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 几种提问方式:
如何上好幼儿园的科学课
主讲人:XX
科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科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包括 活动内容的选定 活动目标的制定 活动材料的准备(结构性与数量) 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的导入、提问越结束 的设计)
一、活动内容的选定
在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最基本的科学经验。 其内容必须是最基本的、最具代表性的科学知识 内容。 2.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