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典高中数学最全数列总结及题型精选.pdf
经典高中数学最全数列总结及题型精选.pdf
(A) 667 ( B) 668
3. 等差数列 an 2n 1, bn
减数列”) ( 三 ) 、等差中项的概念:
( C) 669
(D) 670
2n 1 ,则 a n 为
bn 为
(填“递增数列”或“递
1 / 11
定义:如果 a , A , b 成等差数列,那么 A 叫做 a 与 b 的等差中项。其中 A
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例如, an = ( 1)n =
1,n
2k 1 (k
Z) ;
1,n 2k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 1, 1.4 ,1.41 , 1.414 ,……
( 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
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 f ( n) 当自变量 n 从 1 开始
( 十 ). 利用 an
S1
(n 1)
求通项.
Sn Sn 1 (n 2)
1. 数列 { an} 的前 n 项和 Sn n2 1 .( 1)试写出数列的前 5 项;(2)数列 { an} 是等差数列吗?( 3)你能写出数列
{ an} 的通项公式吗?
4 / 11
2. 设数列
{ an } 的前 n 项和为
D
. 75
( 四 ) 、等差数列的性质:
( 1)在等差数列 an 中,从第 2 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
( 2)在等差数列 an 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 3)在等差数列 an 中,对任意 m , n N , an am ( n m) d , d an am (m n) ; nm
2. 一个等差数列前 20 项和为 75,其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之比 1:2,求公差 d
3. 一个等差数列共有 10 项,其偶数项之和是 15,奇数项之和是 25 ,则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
2
( 七 ) . 对与一个等差数列, Sn , S2 n Sn , S3 n S2 n 仍成等差数列。
例: 1. 等差数列 { an} 的前 m项和为 30,前 2m项和为 100,则它的前 3m项和为(
高中数学:数列及最全总结和题型精选
一、数列的概念 (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记作
an ,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
的叫第 2 项,……,序号为 n 的项叫第 n 项(也叫通项)记作 an ;
1 项(或首项) ,在第二个位置
数列的一般形式: a1 , a2 , a3 ,……, an ,……,简记作 an 。
a3 12, S12 0, S13 0 ①求出公差 d 的范围, ②指出 S1, S2, , S12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3.( 02 上海)设{ an}( n∈ N*)是等差数列, Sn 是其前 n 项的和,且 S5< S6, S6= S7> S8,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d< 0 B. a7= 0 C. S9> S5
5.( 06 全国 II )设 Sn 是等差数列{ an}的前 n 项和,若 S3 = 1 ,则 S6 =
S6 3
S12
A. 3 10
B. 1 3
C
.1
8
( 八 ) .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
D. 1 9
a n 1 an d (常数)( n N ) an 是等差数列
②中项法:
2an 1 an an 2 ( n N )
2 / 11
( 1)若项数为偶数,设共有
2n 项,则① S 偶 S 奇 nd ; ② S奇 S偶
an ; an 1
( 2)若项数为奇数,设共有
2n 1项,则① S 奇 S 偶 an a中 ;② S奇 S偶
n。 n1
1. 一个等差数列共 2011 项,求它的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之比 __________
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 f (1), f (2), f (3), ……, f (n) ,…….通常用 an 来代替 f n ,其图象是 一群孤
立点 。
( 4)数列分类: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
分: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例:下列的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
_______
A.130
B.170
C.210
D.260
2. 一个等差数列前 n 项的和为 48,前 2 n 项的和为 60,则前 3 n 项的和为
。
3.已知等差数列 a n 的前 10 项和为 100,前 100 项和为 10,则前 110 项和为
4. 设 Sn 为等差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 S4 14, S10 S7 30,则 S9 =
2 A.
3
1
1
2
B.
C.
D.
3
3
3
8. ( 2009 陕西卷文)设等差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 , 若 a6 s3 12 , 则 an
9.( 00 全国)设{ an}为等差数列, Sn 为数列{ an}的前 n 项和,已知 S7= 7,S15=75, Tn 为数列{ Sn }的 n
前 n 项和,求 Tn。 ( 六 ) . 对于一个等差数列:
D. S6 与 S7 均为 Sn 的最大值
n 4.已知数列 an 的通项
n
98 ( n N ),则数列 an 的前 30 项中最大项和最小项分别是
99
5. 已知 { an } 是等差数列,其中 a1 31 ,公差 d 8。
( 1)数列 { an } 从哪一项开始小于 0?
( 2)求数列 { an } 前 n 项和的最大值,并求出对应 n 的值.
D.
4. 已知一个数列 { an } 的前 n 项和 sn 2 n2 ,则数列 { a n} 为( )
A. 等差数列 B. 等比数列 C. 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
5. 已知一个数列 { an } 满足 a n 2 2 a n 1 an 0 ,则数列 { a n } 为( )
A. 等差数列 B. 等比数列 C. 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Sn
2
=2n
,求数列
{ a n} 的通项公式;
3. ( 2010 安徽文)设数列 { an} 的前 n 项和 Sn n2 ,则 a8 的值为( )
( A) 15
(B) 16 (C) 49
( D) 64
4、 2005 北京卷)数列 {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且 a1=1, an 1 { an} 的通项公式.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
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用递推公式表示为 an an 1 d (n 2)
或 an 1 an d (n 1)
例:等差数列 an 2 n 1 , an a n 1
( 二 )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n 1)d ;
D.
无法判断 无法判断 无法判断 无法判断 无法判断
6. 数列 an 满足 a1 =8, a 4 2,且 a n 2 2 a n 1 an 0 ( n N )
3 / 11
①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7.( 01 天津理, 2)设 Sn 是数列 { an} 的前 n 项和,且 Sn=n2,则 { an} 是(
1 Sn ,n=1, 2,3,……,求 a2,a3 ,a4 的值及数列
3
三、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定义
一般地,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
q 表示 (q 0) ,即: an 1: an q (q 0)
A. 13
B
. 35
C
. 49
D
. 63
3. ( 2009 全国卷Ⅰ理) 设等差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 ,若 S9 72 , 则 a2 a4 a9 =
4. 若一个等差数列前 3 项的和为 34,最后 3 项的和为 146,且所有项的.12 项
C.11 项
( a1
d )n 。
2
2
递推公式: Sn
(a1 a n )n 2
(a m an (m 1) )n 2
例: 1. 如果等差数列 an 中, a3 a4 a5 12 ,那么 a1 a2 ... a7
( A) 14
( B) 21
( C)28
( D) 35
2. ( 2009 湖南卷文)设 Sn 是等差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已知 a2 3 , a6 11 ,则 S7 等于 ( )
a n 是等差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
an kn b ( k, b为常数 ) an 是等差数列 ④前 n 项和公式法: Sn An 2 Bn ( A, B为常数 ) an 是等差数列
例: 1. 已知数列 { a n} 满足 an an 1 2 ,则数列 { an } 为 ( )
A. 等差数列 B. 等比数列 C. 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说明:等差数列(通常可称为 A P 数列)的单调性: d 0为递增数列, d 0 为常数列, d 0 为递减数列。
例 : 1. 已知等差数列 an 中, a 7 a9 16, a4 1,则 a12 等于(
)
A.15 B .30 C .31 D .64
2. { an} 是首项 a1 1 ,公差 d 3的等差数列,如果 an 2005,则序号 n 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