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考点1 环境科学的对象内容及环境问题一、概念题:1.环境:环境科学中研究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3.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4.环境系统:是指地球表面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5.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二、选择题:1.环境按空间结构可以分为()2.环境按介质类别可以分为()3.环境按性质可以分为()4.环境问题可以分为()简答题:1.简要说明环境的特性?参考:(1)环境具有整体性。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由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组成的整体。
(2)环境具有区域性。
不同区域的环境,由于其组成要素不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3)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其中的诸要素在形成相互作用关系之后,会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在没有被破坏时,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4)环境变化的滞后性。
由于环境是多要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如果某一地区的环境受到干扰和破坏,需要通过整个系统的生态和物质循环逐渐表现出来,因此环境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这也是环保工作任务艰巨的原因。
(5)环境的脆弱性。
环境系统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因此必须重视环境保护。
2.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参考: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具体包括:(1)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揭示全球范围内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4)研究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3.环境科学的发展阶段?参考:(一)初期发展阶段(1)明确提出“环境问题”、“公害”的概念。
(2)首次提出“环境科学”的概念,开辟专门的环境科学研究领域。
(3)环境研究的相关分支学科仍然分散,环境科学处于多学科发展阶段。
(二)整体化发展阶段(1)强调人类-环境系统的整体性,运用系统分析和组合方法进行全面研究。
(2)跨学科横向联系和多学科渗透交叉,产生综合环境学和部门环境学。
(3)研究方向由单纯解决环境问题到寻求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
4.环境科学的分科?参考:(一)理论环境学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科学方法论、环境质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合理布局的原理和方法、综合利用联合企业及生产地域综合体组成的原理和方法、环境规划和环境区域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人类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二)综合环境学主要内容包括全球环境学、区域环境学、聚落环境学等。
(三)部门环境学包括与自然科学过渡的自然环境学、与技术科学过渡的工程环境学、与社会科学过渡的社会环境学等。
论述题:1.详细论述一起你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事件(包括时间、地点、起因、危害程度、解决办法等)。
要点: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含无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的鱼中毒,人食鱼后受害。
1950年出现了中枢神经性疾病患者和疯猫疯狗。
水俣湾和新泻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1973年两次水俣病患者共900多人,死亡近50人,两万多人受到不问程度的危害。
考点2 大气组成结构概念题:大气: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外围的空气层。
选择题:1.平流层中有()层。
2.属于大气固定组分的是()。
3.( )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4.以下关于CO2描述正确的是(是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必要条件,能够产生温室效应) 。
5.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大气的()。
6.大气层可以分为()五层。
7.大气的组成包括()8.大气中()属于可变组分。
考点3大气污染及类型概念题: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3.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
4.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最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硫酸及硫酸盐汽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汽溶胶、臭氧等等。
选择题:1.以下属于天然污染源的是(火山喷发)2.大气污染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大气污染物浓度超过( )3.()是目前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4.碳氢化合物又称( )。
5.碳的氧化物在大气中主要包括()两种。
6.大气中的硫氧化合物主要是指()7.造成大气污染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指()。
8.以下哪些属于交通运输过程排放的污染物(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9.大气污染物按存在的物理状态可分为()10.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包括()11.气体状态污染物包括()12.以下对于SO2的危害描述正确的是(刺激人体的呼吸系统/能损害植物叶片/能腐蚀建筑物)13.主要的大气污染类型包括()14.煤烟型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15.交通型污染生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是()16.洛杉矶烟雾属于哪种污染类型()论述题:从发生条件、污染物组成、危害等方面详细论述四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类型。
要点:(1)煤烟型污染:主要发生在以煤炭为燃料的地区,如我国北方地区取暖使用煤或者火力发电厂等常常是煤烟型污染的重要来源。
煤烟型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SO2、NOX、CO和颗粒物,发生的机理是在低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很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情况时,一次污染物扩散受阻,在低空聚积,生成还原型烟雾。
20世纪著名的环境公害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因此也称为伦敦烟雾型。
煤烟型污染所形成的这些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不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
(2)交通型污染:这种类型的污染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燃油锅炉燃烧及石油化工生产等过程。
这些过程排放的一次污染物CO 、NOX、CxHy在阳光照射下能引起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等物质。
20世纪著名的环境公害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交通型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具有强氧化性,对人眼及粘膜能引起强烈刺激,因此危害性较大。
(3)特殊型污染:指有关工业企业生产排放的特殊气体所造成的局部小范围的污染。
如生产磷肥的工厂造成周围大气的氟污染,以及水泥厂向周围大气排放粉尘等造成的大气污染。
(4)其它型污染:指由于某些可变人为因素造成的非常规的大气污染。
如煤烟型污染和交通型污染合并的类型、由于人为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的酸沉降污染等。
考点4大气污染的转化和扩散概念题:1.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的能量值。
2.辐射能谱:按波长顺序排列的辐射能量。
3.光子:一个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做一次跃迁所发射出的电磁波。
4.光化辐射:由于大气中存在着各种光吸收物质,使到达对流层的都是波长大于380nm的光,只有这部分光才能参与对流层的光化学反应。
因此,将波长大于等于380nm的光称为光化辐射。
5.光化学反应: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吸光物质(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所引发的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6.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受大气水平运动、湍流扩散运动,以及大气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扰动运动而被输送、混合和稀释,称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7.温度层结:是指地表上方大气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8.大气稳定度:是指垂直方向上大气的稳定程度。
9.气温直减率:是表示空气温度在铅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常用每升高100米,空气温度降低的数值来表示。
10.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沉过程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11.湿绝热直减率:饱和状态的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12.逆温: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13.湍流:大气除了水平运动外,还存在着不同于主流方向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次生运动或漩涡运动,这种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
选择题:1.能量较高的单重态分子,可以跃迁到()2.SO2的主要光化学过程是形成激发态的( ),而不是直接解离。
3.SO2的催化氧化过程是SO2被气溶胶中的水滴吸附,然后再氧化为SO42-。
并且在有金属盐(如铁、锰)存在时能很word 可复制编辑快被溶解氧化成()。
4.NO2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主要是( )反应。
5.NO2与O3反应是是大气中()的主要来源。
6.热力湍流是由于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7.热力湍流的强度取决于()。
8.( )可以成为室内二次污染物。
9.由于硝酸的溶解度很高,吸水能力强,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 )降落到地表,可腐蚀植物。
10.()是描述温度层结和决定大气稳定度的重要因素。
11.一般情况下气温直减率平均值取()。
12.自然界排放的一些低价硫化物可以在大气中被氧化成SO2,生成生成()。
13.亚硝酸在大气中发生光解反应,生成( )。
14.在空气中,三重态的SO2不稳定,存在两种转化方式( )1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有()。
16.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热力学因素主要是指()和()这两个重要指标。
17.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动力学因素是指()和()。
18.气温直减率是描述()和决定()的重要因素。
19.根据逆温生成过程,可将逆温分为()几种。
20.湍流按形成原因可以分为( )和( )。
21.()和()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22.机械湍流的强度取决于()和()。
23.地形和地物对污染物扩散影响表现在()等影响风向风速的变化。
24.大气污染源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分类,可分为()、()、()。
25.按施放污染物的持续时间分类,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和()。
26.按排放源的高度大气污染源可分为( )、( )等。
简答题:1.简要说明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及其发生条件?参考:从污染源排放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在扩散、输送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和其他条件(如阳光、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在污染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空气原有组分之间进行化学反应,形成新的二次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