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背回填技术交底

台背回填技术交底

台背回填施工技术交底
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审核、熟悉设计图纸、熟悉和分析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资料,向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操作、安全、环保交底, 满足《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的相关规定,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

1.2主要材料
1.2.1台背填料必须使用透水性良好的天然砂砾料,填料的最大粒径小于50mm,填料各项指标符合土方路基填料的要求。

1.2.2必须到指定料场拉运填料,筛除超粒径料。

1.2.3严格控制填料的含盐量,严禁填筑有盐胀性路基填料。

其中硫酸盐含量小于0.25%控制。

1.3人员、机械设备准备
1.3.1人员准备
1.3.1.1人员配备:工班长一名、技术员一名;测量、试验人员各配置一名、专(兼)职安全质检人员一名、施工人员以满足施工需要来配置。

1.3.1.2技能培训
(1)培训方式:采用会议、授课、观看影像资料及考察观摩的形式。

(2)培训内容:施工工艺工法、技术标准、安全文明环保施工要求。

1.3.2机械设备准备
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打夯机、压路机、洒水车、铁锹等。

2施工工艺
2.1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基底清理碾压→路基接茬开挖台阶→天然砂砾分层回填压实2.2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
2.2.1测量放样
2.2.1.1按设计图纸放样出台背底宽及结构物锥护坡位置。

2.2.1.2对于暗涵顶宽及长度详见图纸;回填前开挖台阶,台阶按照高20cm,宽40cm设置,;对于明涵台背回填按上述方法填至台帽顶下1m处,然后在明涵两
侧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4m,回填前开挖台阶,台阶按照高20cm,长1m设置,过渡段填筑基层材料。

2.2.1.3回填施工前,根据松铺系数,把每层填筑的压实厚度、松铺厚度在结构物墙身上分左、中、右用白、红油漆划出标
线,同时喷制台背回填管理卡,注明桩号、
时间、层数以及责任人。

2.2.2基底清理碾压
回填前应将基坑底或原地面的浮土、
杂物和积水清除干净,将基坑底面和原地
面压实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并按
设计要求对结构物墙身与回填土接触面做
防腐处理。

2.2.3路基接茬开挖台阶
按测量放样结果,采用人工配合挖掘
机将与路基接茬处台阶依次逐层开挖成
型。

2.2.4台背回填料上料
将天然砂砾用自卸车运至现场,装载机将填料倒入基坑。

填筑厚度按30cm左右控制。

2.2.5分层回填压实方法,但应注意基坑底回填宽度应不小于2m,回填中逐层开挖台阶。

2.2.5分层回填压实
2.2.5.1选用透水性好的非盐渍土材料进行回填。

2.2.5.2回填时必须对称、分层夯实, 两侧台后填土高差不大于50cm。

2.2.5.3夯实机械采用小型手扶振动压路机压实时,每层填筑厚度不大于20cm,用重型机械压实时每层填筑厚度不大于30cm。

2.2.5.4压路机碾压时离涵洞墙身距离应不小于50cm,对于该50cm范围和个别角隅采用小型冲击夯夯实。

2.2.6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料回填
台背填至沥青面层下80~100cm处,改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料回填,采用分层回填压实的方法分层填筑到路面基层底面。

回填前开挖1m宽20cm高的台阶,并在台背后衬4cm苯板。

3注意事项
3.1台背回填务必在上部结构安装完毕,结构物验收合格,且砼强度达到设计的85%后,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才能进行。

3.2台背回填时,要顺路基做成一定坡度,防止雨水浸泡台背和雨水沿构造物的外壁渗透影响填筑质量。

3.3在整个回填过程中,试验员、质检员、技术员必须在现场,每一层必须经监理检查合格后才能填筑下一层。

4质量检验
4.1 基本要求
4.1.1台背填土应采用天然砂砾,严禁采用腐植土、盐渍土、淤泥、白垩土、硅藻土和冻土块。

填料中不应含有机物、冰块、草皮、树根等杂物及生活垃圾。

4.1.2必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

4.1.3台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可进行填土。

4.1.4台背填土的长度,不得小于规范规定,即台身顶面处不小于桥台高度加2m,底面不小于2m。

4.2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检测,检查频率每50m2检验1点,不足50m2时至少检验1点,压实度不小于96%。

4.3 外观鉴定
4.3.1填土表面平整,边线直顺。

4.3.2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