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掌握水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其形成原因。
2.理解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1.水污染的成因及危害。
(重点)2.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难点)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1)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2)水体自净能力比较: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天然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其自净能力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的组成1.为什么河流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强?【提示】河流水流动性强,更新速度快,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
流动的河水中含有的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相比河流,湖泊水流动性弱,更新速度慢,污染物稀释慢。
水体污染现象1.(1)污染物:氮和磷等营养物质。
(2)危害①藻类迅速繁殖,出现“水花(水华)”或赤潮;②藻类残体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死亡。
③湖泊水深变浅并演化为沼泽。
2.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运输。
(2)对生物的危害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②油膜、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沉降到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③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2.影响赤潮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提示】(1)气候条件:气温越高,越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
(2)环境条件:环境污染,如化肥大量施用,灌溉冲刷出的废水中含有营养元素(氮、磷),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机物、营养盐类,这些废水通过江河汇入大海,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3)生物条件:蓝藻、绿藻等大量繁殖。
(4)水域条件:较为封闭的水体(如海湾),一方面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另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问题导思】1.少量的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为什么不会造成水污染?【提示】天然水体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即环境的自净能力。
2.天然水体对污染物的净化,通过哪些过程实现?【提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3.既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那为什么还会出现水污染?【提示】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造成水污染。
影响天然水的自净作用的因素1.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
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
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2.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
地理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
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的速度快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思路点拨】解答此题要理解水体自净能力的概念及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
【解析】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流动性强的水体,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的速度快,自净能力强。
水体污染的类型及其防治【问题导思】1.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质是什么?【提示】氮和磷等营养物质。
2.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提示】生产和生活污水。
3.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有哪些危害?【提示】①水体中植物死亡;②鱼类死亡;③湖泊演变为沼泽。
4.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来自人类的哪些生产活动?【提示】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
5.海洋石油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提示】海洋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洋生态,使海洋环境退化;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等。
1.水体污染的类型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综合三种水污染类型,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四点:①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②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保护;③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④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达标排放。
水体富营养化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天然富营养化,它是湖泊水体生长、发育、老化、消亡的生命史中必经的天然过程,这个过程极其缓慢,常常需要以地质时代或世纪来描述。
另一种是人为富营养化,它演变的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期内使水体由贫营养化状态变为富营养化状态。
这两种富营养化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的含量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云南丽江古城“城依水存,水随城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游客剧增。
据2005年监测,河流流经古城前后,水质由优变为较重污染。
据资料分析丽江古城河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河水污染的建议。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云南丽江古城河水污染是在其发展旅游之后产生的;治理河水污染的措施应从源头抓起,加强管理。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丽江古城河水污染是因游客剧增,生活垃圾乱丢、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所致。
治理河水污染措施有:通过减少游客数量来控制污染源;加强管理,使污水达标排放;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等。
【答案】原因:游客剧增,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生活污水量猛增且(未经处理、不达标)排入河中。
建议:合理控制进入古城的游客量,将游客接待转向新城区,逐渐实现古城“外住内游”;严格执行污水达标排放,控制生活污水直接向河中排放,兴建污水排放管网;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备选例题(教师用书独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0 000千米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一半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水已失去使用价值。
材料二2008年中国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1)在我国七大水系中,水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__水系,从空间分布看________地区的水质较好。
(2)试分析导致我国河流水质出现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
(3)河流污染会有什么危害?(4)根据我国河流污染的现状,谈谈防治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以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了河流污染的状况、污染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及防治的措施等内容。
结合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本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①根据图例判断水系的水质状况,进而总结空间分布;②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排入的污水量共同影响河流的水质;③河流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影响工农业生产;④河流污染的防治应从控制污染源、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注重法规管理、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等方面展开。
【答案】(1)海河南方(2)①南方河流流量大,自净能力强;②北方降水少,河流自净能力差,且重工业发达,排放污染物多。
(3)危害人体健康;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4)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升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建立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加强管理,以管促治;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答对其中3点即可)[图表展示]教材P16图2.2河道中水的净化作用[解图精要]由图中可知:该图说明了河流对河水中污染物的净化作用,河道的不同部位,净化作部位净化作用的物质净化作用上层适量的藻类及其他绿色植物生物净化中层河水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底部河床底泥和微生物物理净化、生物净化[图表应用]读上图,回答:(1)水体的自净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些过程实现的()①物理净化②化学净化③生物净化④水体循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下列天然水净化作用中,属于化学净化作用的是()A.混合B.沉淀C.分解、凝聚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解析】第(1)题,水体的自净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三个过程。
第(2)题,混合、沉淀属于物理净化作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属于生物净化作用。
【答案】(1)D(2)C教材第19页思考【答案】 1.该事件是瓦尔迪兹号油轮触礁后,约4万立方米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2.此次污染导致300万只海鸟丧生,同时对海区的浮游生物、海洋鱼类、海鸟、海兽、底栖动物的生存均造成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污染物超过自净作用水体污染现象K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形成原因危害K海洋石油污染K一、选择题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读下图,完成1~2题。
2001~2005年各海区赤潮发生情况比较2001~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月度变化1.关于赤潮的成因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近海城市污水和近海养殖污染会加剧赤潮灾害B.全球气候变暖有助于减弱赤潮灾害C.全年皆有,1~3月多发D.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较为封闭的渤海最多2.关于赤潮的危害和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赤潮会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②赤潮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③应该使用遥感技术加强对赤潮的监测和预报④沿海地区应该禁止海水养殖,防止海水富营养化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1题,近海城市污水和近海养殖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赤潮,全球气候变暖易导致赤潮的发生;从图中可以看出赤潮多发生于5、6月份,东海为我国赤潮发生最多的海域。
第2题,人类食用被赤潮污染的海产品,可能会导致生病或死亡;为防止海水富营养化,沿海地区应该合理进行海水养殖,而不是禁止。
【答案】 1.A 2.A二、综合题3.某水库是该地的重要饮用水源地,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下图示意该水库集水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2004~2005年该水库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简述改善库区水质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水库的水质污染综合指数呈现上升趋势,所以水质变化的总趋势是水质恶化。
2004~2005年该地区的耕地、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混合林地、水域和裸地面积减少,导致污染源增加,使水质恶化。
第(2)题,减少污水的直接排放、增加林地及水域面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等,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答案】(1)总体趋势:水质趋于恶化。
原因:混合林地、水域和裸地面积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民点用地和耕地,污染源增加,使水质恶化。
(2)加强教育宣传,提高水源保护意识;禁止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封山育林,保持森林植被;采取生态护岸、退耕还湖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