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7 —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化学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所加物质的作用与其还原性有关的是2.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氧化钙与水反应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3.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
下列有关乙酸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式:CH2O B.比例模型:C.甲基的电子式: D.电离方程式:CH3COOHCH3COO-+ H+4.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ClO4 > H2SO3 B.碱性:NaOH> Mg(OH)2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 > H2S D.Cl2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Br25.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工固氮可以得到硝酸盐B.细菌对氮元素的循环有重要作用C.雷电作用可以将氮气直接转化为铵盐D.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中,氮元素被氧化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NH3中含有的质子数约为×1023B. mol·L− 1 NaCl溶液中含Cl-的物质的量为 molC.8 g S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约为×1023D.标准状况下, L SO2和CO2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约为×10247.咖啡酸具有较广泛的抑菌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咖啡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发生加聚反应B.能与溴水发生反应C.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D.1 mol咖啡酸最多消耗1 mol NaOH8.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总能量一定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C.一定有非极性共价键断裂 D.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金属Na加入水中:Na+ 2H2O== Na+ + 2OH-+ H2↑B.NaOH溶液吸收Cl2:Cl2 + 2OH-== Cl-+ ClO-+ H2OC.Al2(SO4)3溶液和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Al3++3OH-== Al(OH)3↓D.过量的Fe和稀硝酸反应:Fe + 4H+ + NO3—== Fe3+ + NO↑+ 2H2O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pH=1的溶液中:Ba2+、NH4+、NO3−、Fe2+B.无色溶液中:H+、K+、I−、MnO4−C.在c(H+)∶c(OH−)=1∶1012的溶液中:Na+、CO32−、NO3−、SO42−D.由水电离出的c(OH−)=×10− 13 mol·L− 1的溶液中:Na+、NH4+、SO42−、HCO3−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混有苯酚的苯中加入浓溴水,过滤,可除去其中的苯酚B.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维生素C有还原性C.向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加新制Cu(OH)2浊液,加热未见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D.向NaOH溶液中加入溴乙烷,加热,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说明溴乙烷水解12.下列反应的发生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或“盐类水解平衡”无关..的是A.镁条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H2 B.NaH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4 C.盐酸与CaCO3反应生成CO2D.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13.下列方法中,可以使 mol·L− 1 氨水中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的是A.加入少量 mol·L− 1盐酸 B.加水稀释C.加入少量 mol·L− 1NaOH溶液D.加入少量NaCl固体14.猜想与假设是基于部分证据得出的不确定结论。
下列猜想与假设不合理...的是A.Ca与H2O反应可能生成H2B.SO2和H2O2反应可能生成H2SO4C.浓硫酸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碳单质D.H2C2O4溶液与H2SO4酸化的KMnO4溶液反应,先慢后快,催化剂可能是K+15.为探究Na2SO3溶液的性质,在白色点滴板的a、b、c、d四个凹槽中滴入Na2SO3溶液,再分别滴加下图所示的试剂。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得实验数据如下表:A.①中,若5 min末测得n(M)= mol,则0至5 min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υ (N)=×10− 2 mol/(L·min)B.80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③中,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80%D.ΔH>0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17.(6分)我国芒硝(Na2SO4·10H2O)的储量丰富,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制备碳酸钠。
①以芒硝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在水溶液中经复分解反应析出NaHCO3晶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已知:ⅰ.2NaOH(s) + CO2(g) == Na2CO3(s) + H2O(g) ΔH1=− kJ·mol− 1ⅱ.NaOH(s) + CO2(g) == NaHCO3(s) ΔH2=− kJ·mol− 1反应2NaHCO3(s) == Na2CO3(s) + H2O(g) + CO2(g) ΔH= ________ kJ·mol−1。
(2)制备烧碱和硫酸。
用右图所示装置,以惰性电极进行电解,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
则阳极区制备的溶液是________,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18.(6分)某同学取海带灰加蒸馏水煮沸2~3 min,冷却,过滤,获得含I−的溶液,并设计以下实验方案,从中提取I2。
已知:3I2 + 6NaOH == 5NaI + NaIO3 + 3H2O(1)试剂a的作用是________。
(2)试剂b应选择________(填序号)。
A.CCl4 B.苯 C.酒精 D.植物油(3)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
(4)反应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19.(10分)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发展前景广阔。
(1)利用甲醇可制成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微生物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某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A极是________极(填“正”或“负”),其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2)研究表明CO2加氢可以合成甲醇。
CO2和H2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I.CO2(g) + 3H2(g)CH3OH(g) + H2O(g) ΔH1II.CO2(g) + H2(g)CO(g) + H2O(g) ΔH2①反应I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
②有利于提高反应I中 CO2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
a.使用催化剂 b.加压 c.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③研究温度对于甲醇产率的影响。
在210℃~290℃,保持原料气中CO2和H2的投料比不变,按一定流速通过催化剂甲,主要发生反应I,得到甲醇的实际产率、平衡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ΔH1________0(填“>”、“=”或“<”),其依据是________。
④某实验控制压强一定,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一定,按一定流速通过催化剂乙,经过相同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2表中实验数据表明,升高温度,CO2的实际转化率提高而甲醇的选择性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
20.(12分)氧化钴(Co2O3)粉体材料在工业、电子、电讯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某铜钴矿石主要含有CoO(OH) 、CoCO3、Cu2(OH)2CO3和SiO2,其中还含有一定量的Fe2O3、MgO和CaO等。
由该矿石制备Co2O3的部分工艺过程如下:Ⅰ.将粉碎的矿石用过量的稀H2SO4和Na2SO3溶液浸泡。
Ⅱ.浸出液除去含铜的化合物后,向溶液中先加入NaClO3溶液,再加入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过滤,分离除去沉淀a [主要成分是Na2Fe6(SO4)4(OH)12]。
Ⅲ.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足量NaF溶液,过滤,分离除去沉淀b。
Ⅳ.Ⅲ中滤液加入浓Na2CO3溶液,获得CoCO3沉淀。
Ⅴ.将CoCO3溶解在盐酸中,再加入(NH4)2C2O4溶液,产生 CoC2O4·2H2O沉淀。
分离出沉淀,将其在400℃~600℃煅烧,即得到Co2O3。
请回答:(1)Ⅰ中,稀硫酸溶解Co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加入Na2SO3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2)根据图1、图2分析:图1浸出温度对铜、钴浸出率的影响图2浸出pH对铜、钴浸出率的影响①矿石粉末浸泡的适宜条件应是________。
②图2中铜、钴浸出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Ⅱ中,浸出液中的金属离子与NaCl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3− + + == Cl− + +(4)Ⅱ中,检验铁元素完全除去的试剂是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
(5)Ⅱ、Ⅳ中,加入Na2CO3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6)Ⅲ中,沉淀b的成分是MgF2、________(填化学式)。
(7)Ⅴ中,分离出纯净的CoC2O4·2H2O的操作是________。
21.(10分)某小组同学进行实验研究FeCl3溶液和Na2S溶液的反应。
【实验一】已知:FeS、Fe2S3均为黑色固体,均能溶于盐酸。
H2S气体有臭鸡蛋气味。
同学们对黑色沉淀的成分提出两种假设:ⅰ.Fe3+与S2−反应直接生成沉淀Fe2S3。
ⅱ.Fe3+被S2−还原,生成沉淀FeS和S。
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资料,甲得出结论:黑色沉淀是Fe2S3。
(1) mol·L− 1Na2S溶液的pH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
(2)乙认为甲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证实,黑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Fe2S3。
Na2S溶液呈碱性,FeCl3溶液与其反应不生成Fe(OH)3而生成Fe2S3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实验二】(4)进一步实验证实,步骤I中局部产生少量的黑色沉淀是Fe2S3,黑色沉淀溶解的主要原因不是Fe2S3与溶液中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步骤I中黑色沉淀溶解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