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四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设计思路】: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

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说,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

(2)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进一步认识力,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本节课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大量举例、精心设计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对力的概念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

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神舟七号的发射情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讨论的参与性、实验的探究性、反馈的及时性。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和归纳实验现象,认识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通过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用物理语言合理解释的能力。

4.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的难点:用力的示意图对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塑料尺、铅笔、磁铁、铁块、气球、弹簧、橡皮筋、橡皮泥、弹簧测力计、旱冰鞋两双
教学媒体:可供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轮滑表演
活动内容:在讲台上,两位穿旱冰鞋的学生,其中一位学生推另一位,注意观察到的现象。

再让两位学生推墙,注意观察到的现象。

(选轮滑技术比较好的,两侧再安排人员保护,安全第一)
问题: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该现象呢?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看哪个小组分析得最好。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以及小组讨论,分析得出当一位学生推另一位学生或墙壁时,另一位学生或墙壁也会对这位学生产生力的作用,这位施力的学生也后退就是证明,施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衔接过渡: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自选器材,自主设计可以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吧。

活动二:实验与观察
活动内容:利用桌面上的塑料尺、铅笔、小车、磁铁、铁块、气球、弹簧、橡皮筋、橡皮泥等物品,自选器材,自主设计可以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看看哪个小组演示的最多,现象最明显,分析最到位。

学生活动:利用器材自主设计,小组内交流,然后到讲台展示,并说明。

学生1:演示用手指压笔尖,手指施力时,手指也发生了形变,而且感觉痛,说明手指也
受到了笔尖的力,这个例子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2:压气球时,手好像被形变的气球向外顶,形变的小尺也有。

形变的弹簧和橡皮筋好像将手向内侧拉的感觉,这些例子也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3: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气球,两个气球都形变了,这个例子也能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4:将固定磁铁的小车向固定铁块的小车靠近,到一定距离后松手,发现固定磁铁的小车也向前进,这个例子也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5:用梳子梳头发,头发因为带同种电荷而散开,它们彼此之间相互排斥,也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6:用橡皮泥去砸磁铁,结果橡皮泥也发生了形变,可以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选器材,自主设计验证实验,展示并说明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件显示互动练习:
1.赵本山《卖拐》小品中有这么一个片段,范伟用力跺几次脚后,觉得脚特别的麻,为什么会麻呢?
2.思考:姚明、刘翔的脚部经常受伤,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相互作用力的关系,使得学生有设计实验探究相互作用力关系的需求。

衔接过渡:我们已经通过大量实验和生活实例证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活动三: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活动内容:两人一小组利用桌上的两只弹簧测力计来共同寻找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教师课件提示:从力的三要素来思考。

学生活动:两人一小组实验,然后小组内再交流,3分钟后各小组汇报结果,其他小组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验,小组交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相互作用力的现象上升到理性分析相互作用力的本质,得出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出现或消失。

课件显示互动练习:
4.当人用力提起一桶水时,人对桶的把柄施加一个拉力,把柄对人也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三要素()
A. 都相同
B. 仅作用点相同
C.仅大小相同
D.大小、作用点相同
衔接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活动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内容4-1:学生先阅读“奇思妙想”,回答小明的妙想运用了力的什么性质?
活动内容4-2:模拟发射火箭,学生观察,思考火箭是怎么飞上天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观察、分析了解火箭飞上天的原理。

课件显示互动练习:
5.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它们是否受到飞机的作用?
6.静止在河中的船,当船工用桨划水时,船就向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
A.人对桨的作用力
B.桨对水的作用力
C.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作用力
7.一天,发生了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一个交警前来处理,说:“我一定要找出是哪辆车先撞上另一辆车的。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交警能否找出那辆车?为什么?
8.体操运动员上单杠时,用手向下压单杠,人却上了单杠.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受到这个物体的作用。

2.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彼此不同的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教学反思】:
1、回顾总结前面学习的三个力,总结出力的概念,通过讨论巩固力的概念。

2、结合实际,通过实例,认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通过讨论,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改变。

3、通过活动探究,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有关。

通过讨论,矾固控制变量思想。

通过阅读,学会画力的示意图。

4、通过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通过讨论,学会解释一些常见现象,了解它在科
学技术上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