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解读1.知道力的概念、单位和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2.通过小组合作,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解释有关现象。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二、夯实基础1.力的作用效果(1)做教材P2图7.1-1甲、乙实验,用力捏橡皮泥,松开手后,观察到橡皮泥发生;用力压弹簧,弹簧的长度;用力拉弹簧,弹簧的长度可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2)做教材P3演示实验,一个小铁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一个磁体靠近它时,小铁球会由静止变为;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放一个磁体(教材图7.1—2甲),小球的运动速度将;再次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运动路径的侧旁放一个磁体(教材图7.1—2乙),小球的运动发生改变,由此可见,力可以使物体的。
2.力的概念:力是,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它的单位是,简称___,核心突破: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的同时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所以说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力问题成双成对出现的。
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符号是。
3.力的三要素我们把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4.力的示意图[来物理学中通常用表示力,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来源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痛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痛吗?尝试一下。
(2)阅读教材P5“想想做做”1,在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个磁体,松手后将会发生什么现象?(3)阅读教材P。
“想想做做”2,让一位同学穿上旱冰鞋,向前推墙,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三、能力提升1、力的作用效果(难点★★)问题1:观察与感受下面列举的一些力,想一想力都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1)用力压弯锯条;(2)用力将弓拉开;(3)用手挤压吹起来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不互相接触的物体也有可能存在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
3、没有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是不能发生力的作用的。
的气球。
问题2:观察与感受下面列举的一些力,想等想力都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1)用力踢地上停着的足球;(2)用脚停住滚动着的足球;(3)运动员用头顶足球。
2、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重点★★★)问题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例)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图(a)、(b)、(c)、(d)所示的形变,其中F1=F3=F4 >F2,那么:(1)比较图(a)和图(b),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2)比较图(a)和图(c),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3)比较图(a)和图(d),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合理利用课外参考书。
上课是以教材为主,不能依靠参考书,(4)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来源:w 问题2:(1)如何画力的示意图?(2)如图所示,请画出用100 N的力水平向右拉小车的力的示意图。
(3)画出用200 N的力斜向右上方拉小车,拉力与水平面成30度角的示意图。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难点★★★★)问题1: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提水桶时,你给水桶施力的同时,是否受到水桶给你的拉力?为什么?四、知识梳理五、过关检测见三级达标题A、B部分参考书只能在课后充分利用。
三级达标测试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巩固题——把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1,下列关于力的认识,哪句话是错误的( )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B.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产生力C.有施力物体时,不一定有受力物体D.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2.放风筝时,风筝受到拉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手B.地球C.线绳D.风筝3.如图所示的四幅画,其中能生动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是( )4.下列情况下,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风吹草动,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2)磁铁吸引铁钉,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3)手握啤酒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4)电梯载人上楼,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二、综合应用题——挑战高手,我能行5.(2019,绍兴)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6.下列四个事例中,其中与另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人对拉力器的作用力可使弹簧伸长B.杆对台球的作用力可使台球由静止开始运动C.守门员对足球的作用力可使运动的足球静止D.拦网队员对排球的作用力可使排球改变运动方向7.甲、乙两个滑板运动爱好者,面对面地站在滑板上,这时如果甲用力推一下乙,其结果应是( )A.甲仍静止,乙被推开B.乙受到甲的推力作用,甲不受到推力的作用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D.甲、乙将同时相对离开8.水平冰面上有一雪橇,受到的拉力为50 N,方向与水平面成30。
角。
请在图中画出雪橇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9.甲、乙两个滑板运动爱好者,面对面地站在滑板上,这时如果甲用力推一下乙,其结果应是( )A.甲仍静止,乙被推开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B.乙受到甲的推力作用,甲不受到推力的作用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D.甲、乙将同时相对离开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10.(开放题)杂技演员进行蹦床表演时如图所示,图中的描述能反映出哪些与力有关的知识?(1) ;(2) ;(3) ;(4) ;三、拓展探究题一战胜自我,成就自我!12.如图所示,P是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与装有砝码的小盘相连,小盘写砝码的总质量为m.在P运动曲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P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分别是A.拉力和摩擦力;地球和桌面B.拉力和摩擦力;轻绳和桌面C.重力mg和摩擦力;地球和物块D.重力mg和摩擦力;轻绳和桌面13.运动员用网球拍击打飞过来的网球时,网球拍击打网球的力应该( )A.比球撞击球拍的力更早产生B.与球撞击球拍的力同时产生C.大于球撞击球拍的力D.小于球撞击球拍的力14.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使钢片受力而产生如图甲、乙、丙、丁的形变。
(1)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3)在图甲与图丙的实验中,控制不变,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为法。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