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微生物(细菌)对保健食品的危害比微粒更 严重。与微粒相比,微生物更难控制,因为 微生物具有下列特点: ( 1) 存在范围广
( 2)
( 3)生长速度快生存力强为了保证达到空气洁净度,还有二个相应要 求:
1)温湿度要求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和评价准 则》(以下简称《评价准则》)对洁净室 (区)规定了温湿度控制要求:无特殊要求 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 45~65 %。
如何防止人流、物流的混杂?
1 要达到防止人流、物流混杂应采取的措施: 人员和物料的出入门必须分设,分门而入。 2 人员和物料要有各自的净化用室和设施。 3 按工艺流程布局。 4 用于制造、储存的区域,不得用作非本区域 人员通道。 人员和物料不得共用电梯
(五)空气净化
1 、保健食品洁净厂房空气洁净度一般分为 二个等级(详见前述): 即10万级、30万级。 该表中与空气洁净度有关的有两个指标:含尘 浓度和含菌浓度。
30万级与10万级相比,过滤要求低一些,因 此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辅助区(清洗、清洁工具、工作服洗涤等)
中间库(分散、集中) 工程区(机房、配电) 质检区 人物流通道、人员净化用室、物料净化用室。
1、仓储区
(1)仓储区必须有足够的面积和空间, 分别按物料的种类(原料、辅料、包装 材料、成品)、状态(待检、合格和不 合格)分别存放。有条件应将仓库作成 高架仓库。 (2)要求库内整洁、干燥、通风良好, 并维持在认可的温度、湿度限度之内。 (3)入口应设缓冲,防虫、鼠及尘土进
5、合理安排人流、物流,应控制无关人员和 物料输送不得通过正在操作区。 6、全车间人流、货流入口应尽量减少,这样 有利于控制全车间的洁净度。 7、安排好各种暗敷管道的走向及竖井的布置。 8、合理存放待处理的不合格原材料和半成品。
一个完整的车间平面布局共有下列区域(功能区):
仓储区(待检、合格品、不合格品) 称量及前处理区(备料、称量、存放) 生产区(各岗位) 包装区(内包、外包)
2、厂房洁净级别及换气次数见下表
空气洁 净度等 级
含尘浓度 含菌浓度
尘粒数 尘粒 粒径 (个/m3) (μm)
≥0.5 ≥5 ≤350,000 ≤20,00
≤3,500,000
沉降 浮游 菌 菌 (φ9cm (个/m3) 碟0.5h)
≤3 ≤100
换气 次数 (次/h)
10000级
100000 级
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厂房设计与设施要求
根据《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一个符合标准的保健食品生 产企业,必须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训练有素的——生产人员、管理人员 合适的—— 厂房与设施 合格的—— 原材料、包装材料 GMP 严谨的—— 生产过程管理
可靠的—— 成品贮存与运输
完善的—— 品质管理(机构、制度、测量手段) 良好的—— 卫生管理
30万级:≥12次/h 换气次数应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通过空气量 平衡和热平衡综合考虑。
2、空气净化三要素 (1)空气要过滤 空气净化系统分集中式净化空气调 节系统和分散式净化空气调节系统。
净化空调系统的区域划分: 洁净厂房由于不同剂型或品种的生 产对洁净区域有不同的要求,为防 止不同操作区域之间粉尘的污染, 并考虑到加工过程往往发生在不同 的时间段,因此通常采用多个净化 系统的设置方式。
100万 250万 500~1000万 1500~3000万
厕 厕 所 所
浴 浴 室 室 洗 手
手
消 穿工 洁作 净服 毒
进 出
换 鞋
脱 外 衣
气空 闸气 室吹 或淋 室
洁 净 生
产
区
2、物料净化 生产中使用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及 容器具等,进入洁净区前应有效地 清除外表面沾染的微粒和微生物。 物料净化用室应包括外包装清理室、 气闸室或传递窗(柜)。物料在外 包装清理室拆除外包装,装入洁净 容器内备用。外包装不能清除的应 清除或擦拭外包装上的尘土。
3、我国GMP的发展历程
我国 GMP体系首先在药品生产企业 中执行,继而扩展到保健食品的生 产。
对于药品:
中国医药工业公司: 1982年《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试行本)》 《药品生产管 理规范》(1985)、《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实施指南》(1985)
《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实施指南》(1992)
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1988年3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2年修订本)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
市 郊
农 村
2、水源丰富,水质要好 3、交通运输要方便 4、能源要有保障 5、地形、地质等要符合要求
在保健食品企业总图布置中应注意几个原则:
1 、全厂总图布置应该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生 产作业线要短,并尽可能减少生产线的迂回或交叉。 同一厂房和邻近厂房进行的各项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 碍。
2 、要妥善处理厂区内洁净厂房与非洁净厂房以及其 他严重污染源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生产车间内部设置中间站是降低人为差错, 防止中间混料,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措施之一。 中间站如何设置? 集中设置 分散设置
7、工程区
工程区主要是指空调机房、配电室等。空调机 房应紧靠洁净生产区,使通风管道路线最短, 这样可减少管道接头和相应的渗漏、污染机会, 能降低能源消耗。 8、质检区 应设置必要的分析化验室。
2、称量及前处理区
采用集中称量,由称量室按生产指令及处方按 批称量,集中放在备料室,以便生产者复合领 料。
称量及前处理岗位都是粉尘散发较严重的场所, 故布置中为了要加强除尘措施,这些岗位尽可 能采用多间独立小空间。
3、生产区 生产区域的布局要顺应工艺流程,减少生产过 程的迂回往返。但对大面积厂房而言,对于不 同剂型的相同工序可以集中设置,以便管理, 互为通用。
洁净室温度(夏季):
10万级、30万级:24~26℃
一般区空调温度:26~27℃
洁净室相对湿度:
易吸潮产品(硬胶囊等):45~50 %(夏季)
片剂等固体制剂:50~55 % 口服液55~65 % 特殊产品根据要求定。
2)换气次数(送风量) 参考《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10万级:≥15次/h
(一)总体设计与厂房布局
保健食品厂的总体设计应符合下列 要求:
1、远离严重污染源
新建、迁建或改建时,将厂址选择在环境良 好,周围无严重污染源的地方,这是建设保 健食品洁净厂房的必要前提。
国内室外大气含尘浓度
含尘浓度 (≥0.5μm微粒个/m3 ) 工业区 (15-35)×107 (8-20)×107 (4-8)×107 含菌浓度 (微生物个/m3) (2.5-5)×104 (0.1-7)×104 <0.1×104
(四)人员与物料净化通道和设施 1、人员净化 2、物料净化
洁净室内微粒来源分析
7% 35%
8% 从空气中漏入 从原料中带入 从设备运转中产生 从生产过程中产生 由人员因素造成
25%
25%
人员动作时的发尘数
动作状态 没动作 轻微动作 发尘数 (粒径0.3~1μm)个/ 分 .人 10万 50万
全身动作 坐下、站起 行走60~120米/分 跳跃
4、包装区
包装区域要尽可能集中,这样可以充分利用 场地,节省面积。同时有数条生产线进行包 装时,应采取隔离或其它有效防止污染或混 淆的设施。
5、辅助区 辅助用室有:设备及容器具清洗室 清洁工具洗涤存放室(宜设在洁净区域外); 洁净工作服洗涤、干燥室; 休息室(设在洁净区内):
6、中间库(中间站)
(二)车间洁净分区 车间内应按生产工艺和卫生、质量 要求,划分洁净级别。原则上应分 为一般生产区、 30 万级区、 10 万级 区。
1、根据《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和评价准 则》保健食品生产的洁净级别:
固体保健食品: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散 剂等固体制剂按三十万级要求。
液体保健食品:口服液、糖浆液、饮料等最终产品 可灭菌的按三十万级的要求,最终产品不灭菌的按 十万级的要求。 特殊保健食品如益生菌类等产品为十万级。酒类产 品应有良好的除湿、排风、除尘、降温等设施,人 员、物料进出及生产操作应参照洁净室(区)管理。
(4)仓库宜只设一个管理出入口。
( 5 )仓库地面要求平整、耐磨,不起灰, 防潮,具有较高的承载力。
( 6 )取样间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其 洁净度应与生产要求相适应。(可设超净工 作台)。
安利除专门建造占地4万多平方 米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外,还在生产基 地内建造了拥有7000多个库位的3个仓 库,用于存放纽崔莱的原材料、包装 材料和部分产品。仓库内安装了完善 的空调系统,相对温度常年控制在20 度~30度,并配以强力通风系统,使原 材料和成品避免了因受潮或高温而影 响物料的稳定性。
2、GMP在国际的发展历史
食品GMP是从药品 GMP中发展起来的。美 国 FDA 于 1963 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药品 的“良好操作规范( GMP )”,实现了药 品从原料开始直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 控制。 1969 年 FDA 制定了“食品良好生产 工艺基本法”,从此开创了食品 GMP 的新 纪元。
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厂房 设计与设施要求
我国《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简称《保健食品 GMP》1998 年颁布, 1999 年实施,它是为 保障保健食品安全、质量而制 定的贯穿于生产全过程中的一 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
一、GMP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1、基本概念
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 文为“良好生产规范”。是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注重食 品卫生安全管理的规程。GMP要求企业从人员、设计 与设施、原料、生产过程、成品贮存与运输、品质管 理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 套可操作的行为规范,改善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 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