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者,..()而深秀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曰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暝.(),晦明变..()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往来而不..()提携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而前陈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白发,颓然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3)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文言文阅读(17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堅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2 分)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醉翁之意.不在酒()③因.为本其山川()④遂书以名.其亭焉()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1)山水之乐(2)乐其地僻而事简B. (1) 在乎山水之间也(2) 幸生无事之时也C. (1)名之者谁? (2) 修之来此D. (1) 山行六七里(2)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17. [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和_ (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1+1+2=4 分)(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街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嘉祜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
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
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
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
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
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
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
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觥筹交错觥:____________(2)树林阴翳翳:____________(3)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遗:____________(4)荫长松,藉丰草藉:____________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杂然而前陈者登轼而望之B、颓然乎其间者安陵君其许寡人C、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D、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吾妻之美我者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12、填空(3分)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_________与作者的________,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_________。
13、乙文中作者写“富贵者之乐”的用意是什么?请很据选文内容溉括回答。
(3分)(四)【文言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太夫人①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
太夫人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自其家少微②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
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节选自欧阳修《太夫人教子》)注:①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②少微:微贱。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4分)①名之者谁名: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③吾儿不能苟合于世苟:④浯处之有素矣素: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醉翁之意不在酒乃记之而去(小石谭记》)B.在乎山水之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C.自其家少微时其真无马邪{《马说》D.治其家以俭约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13.选出面波浪线句子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1分)①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②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答案:(二)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2 分)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的翅膀一样)②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③因为本其山川(根据)④遂书以名其亭焉(起名,命名)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A. (1)山水之乐(2)乐其地僻而事简B. (1) 在乎山水之间也(2) 幸生无事之时也C. (1)名之者谁? (2) 修之来此D. (1) 山行六七里(2)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解析】B。
都属于判断句式,意思和用法就是一样的。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17. [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和_ 喜与予游也(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1+1+2=4 分)(三)答案:9、(1)酒杯(2)遮盖(3)赠送(4)枕、垫或踩、踏【解析】(3)注意“遗”为古今异义词。
10、D【解析】A、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B、其,代词,他们/助词,加重语气。
C、以:介词,凭借/连词,来。
D、之:皆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11、(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同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2)(并且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
【解析】(1)注意本题“醒能述以文者”是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注意调整语序。
(2)注意“动”为使动用法,“视”要翻译准确。
12、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山林之乐【解析】甲文每段都有“乐”字,故容易在甲文第一段找到“滁人之乐”,“作者之乐”则要结合全文内容及第二段“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来体会。
乙文可结合第二段内容来分析“李侯之乐”。
13、将富贵者之乐与山林之乐做对比,突出了李侯能够同时获得更多的乐趣,表现了他的贤达【解析】本题应结合乙文第二段的内容来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