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数据通信原理第四章 差错控制(一)
数据通信原理第四章 差错控制(一)
• 突发差错
– 一串串,甚至是成片出现的差错,差错之间有相关性, 差错出现是密集的 – 错误的信道称为有记忆信道或突发信道 – 如短波信道、散射信道 – 存储介质损坏或输出故障也可引发突发错误
一、差错分类和错误图样
• 发送数据序列: 000000001111111111 • 接收数据序列: 000010011111001011 • • • • 差错序列: 错误图样: 突发长度:12 练习: 发送数据序列:001000101111001111 接收数据序列:001000111111111111 • 错误图样:? 突发长度:? 1111111 7
一、检错和纠错的原理
• 码的差错和纠错能力是同信息量的冗余度 换取的 • 任何信息源发出的消息可以用“1”和“0”来 表示 • 对于最简单的只发送A和B两种消息,用“0” 代表A,“1”代表B
– 如果只传输一位二进制数,则无法判断是否为 错码
一、检错和纠错的原理
• 在信息码后添加一位监督码,形成11或00 两种码组,当接受端为10或01时则可判断 为错码; • 在信息码后添加两位监督码,形成111或 000,不仅可以判断错码,而且可以根据 “大数”法则纠正一个错误; • 以上例子中11、00或者111、000称为“许 用码组”,其余码组为“禁用码组”。
• 3种形式:
– 停发等候重发 – 返回重发 – 选择重发
• 停发等候 重发
• 返回重发
• 选择重发
(二)前向纠错
• 前向纠错系统(FEC)中,发送端的信道编码器 将输入数据序列变换成能够纠正错误的码,接收 端的译码器根据编码规律检验出错误的位置并自 动纠正。
– 优点:前向纠错方式不需要反馈信道,特别适合于只 能提供单向信道的场合。由于能自动纠错,不要求检 错重发,因而延时小,实时性好。 – 缺点:所选择的纠错码必须与信道的错误 特性密切配合, 否则很难达到降低错码率的要求;为了纠正较多的错 码,译码设备复杂,而要求附加的监督码元也较多, 传输效果就低。
(三)混合纠错检错
• 混合纠错检错方式是前向纠错方式和检错重发方 式的结合。
– 在这种系统中,发送端发出同时具有检错和纠错能力 的码,接收端收到码后,检查错误惰况,如果错误少 于纠错能力,则自行纠正;如果干扰严重,错误很多, 超出纠正能力,但能检测出来,则经反向信道要求发 端重发。 – 混合纠错检错方式在实时性和译码复杂性方面是前向 纠错和检错重发方式的折衷,
三、编码效率
• 编码效率是指一个码组中信息位所占的比 重,用R来表示 R=k/n
– k为信息码元的数目(信息位长度) – n为编码组码元的总数(编码后码组长度n=k+r) – r为监督码元的数目(监督位长度)。
四、纠错编码的分类
• 按码组的功能分
– 检错码 – 纠错码
• 按监督码与信息码元之间的关系分
二、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
• 码组中非零码元的数目为码组的重量,简称码重; • 两个码组中对应码位上具有不同二进制码元的位 数定义为两码组的距离,简称码距; • 任意两个码组间距离的最小值,即码组集合中任 意两元素间的最小距离称为汉明(Hamming)距 离,表示为dmin • 例:010和011的码重分别为1和2,码距为1。 • 练习:许用码组集合{111,001,010,100}中 • dmin =? ,各个许用码组的码重分别为? 2 3,1,1,1
五、恒比码
• 在恒比码中,每个码组中含“1”和含“0”数目的 比例是恒定的。由于恒比码备码组中的“1”(或 “0”)的个数是相同,因而也称等重码。 • 检测时,只要计算每个码组中“1”的数目是否对, 1” 就能判断有无错误。
五、恒比码
• 恒比码除了能检测出单个和奇数个错误, 还能部分检测出偶数个错误,但不能全部 检测出偶数个错误(如成对交换错误)。 • 恒比码的主要优点是简单,适于用来传输 电传机或其他键盘设备产生的字母和符号 • 但对于信源来的二进随机数字序列,恒比 码就不宜使用了。
真题练习
• 偶校验编码的码组中__的个数为偶数。 • 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 一般来说,引入监督码元越多,码的检错 纠错能力__。 •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主要有哪些? • 当最小码距dmin=4时,若只用于检错,则能 检出__位错码。 • 监督码不载荷信息,它的作用是用来监督 __在传输中有无差错。
• 某系统采用了选择重发的差错控制方式, 发送端要向接收端发送6个码组(序号0~ 5),其中2号码组出错,请在下图中示意 NAK信号。
• 系统码和非系统码 ,纠正随机错误的码和纠正突发错误 的码 ,二进制码与多进制码。
第三节 几种常用的简单差错控制码
• • • • • 奇偶监督码 水平奇偶监督码 水平垂直奇偶监督码 群计数码 恒比码
一、奇偶监督码
• 最简单的检错码,又称奇偶校验码,在计算机数 据传输中得到广泛应用。 • 先将所要传输的数据码元分组,在每组数据后面 附加一位监督位,使得该组码连同监督位在内的 码组中的“1”的个数为偶数(称为偶校验)或奇 数(称为奇检验),在接收端按同样的规律检查, 如发现不符就说明产生了差错,但是不能确定差 错的具体位置,即不能纠错。 • 例:1110011000偶校验的监督码为1 • 练习:1101001101偶校验的监督码为? 0
二、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
• 检错纠错能力与最小码距的数量关系
– 在一个码组内能检测e个错码,则要求最小码 距dmin≥e+1,或者说,若一种编码的最小距离 为dmin ,则它能检出≤dmin-1个错码。 – 一个码组内能纠正t个错码,则要求最小码距为 dmin≥2t+1 ,或者说,若一种编码的最小码距为 dmin ,则它能纠正≤(dmin -1)/2个错码。 – 在一个码组内能纠正t个错码,同时能检测 e(e>t)个错码,则要求最小码距为dmin≥e+t+1
(四)信息反馈
• 信息反馈方式(简称IRQ)又称回程校验
– 收端把收到的数据序列全部由反向信道送回发端,发端比较 发送的数据序列与送回的数据序列,从而发现是否有错误, 并把认为错误的数据序列的原数据再次传送,直到发端没有 发现错误为止。 – 优点:不需要纠错、检错的编译器,设备简单。 – 缺点:需要和前向信道相同的反向信道,实时性差。另外, 发送端需要一定容量的存储器以存储发送码组,环路时延越 大,数据速率越高,所需存储容量越大。 – IRQ方式仅适用于传输速率较低,数据信道差错率较低,且 具有双向传输线路及控制简单的系统中。
• 下图表示采用停发等候重发差错控制方式 的系统的工作思路,已知2号码组出错,请 在错误处打×(图中的数字代表码组序号)。
• 采用水平奇校验所得监督码元如表所列, 请在表中下划线处填写缺省的信息码元。
• 若要纠正一个错码,则分组码的最小码距 dmin为: 。 • 常用的简单差错控制码有奇偶监督码、水 平奇偶监督码、水平垂直奇偶监督码、群 计数码和 码。 • 简述前向纠错方式的基本思路。 • 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是用信息量的_ 来换 取的。
• 简述奇偶监督码的编码规则。 • 差错编码的纠错和检错能力是利用信息量 的__来换取的。 • 如图所示的返回重发过程中,试填出空格 处的数据包序号。
• 码距是两个码组中对应码位上具有不同二 进制码元的 。 • 要能纠正t个错码,同时能检测e个错码 (e>t),分组码的最小码距应 。 • 常用的简单差错控制码有哪些? • 码重是码组中__的个数。 • 检错重发(ARQ)常用的三种实现形式是什么?
二、水平奇偶监督码
• 为了提高上述奇偶监督码的检错能力,特别是不能检测突 发错误的缺点,可以将经过奇偶监督编码的码元序列按行 排成方阵,每行为一组奇偶监督码,但发送时则按列的顺 序传输,接收端仍将码元排成发送时的方阵形式,然后按 行进行奇偶校验。 • 由于按行进行奇偶校验,因此称为水平奇偶监督码。 • 由于发端是按列发送码元而不是按码组发送码元,因此把 本来可能集中在某一个码组的突发错误分散在方阵的各个 码组,因而可得到整个方阵的行监督。 • 可以发现某一行上所有奇数个错误以及所有长度不大于方 阵中行数的突发错误。
第二节 检错和纠错的基本概念
• 香农的信道编码定理:
– 对于一个给定的有干扰信道,如信道容量为C, 只要发送端以低于C的速率R (R为编码器输入 的二进制码元速率),则一定存在一种编码方 法,使编码错误概率P随着码长n的增加,按指 数下降到任意小的值。 – 即可以通过编码是通信过程实际不发生错误, 或者使错误控制在允许的数值之下。
四、群计数码
• 监督码组中“1”的个数构成所谓群计数码。例如 一码组的信息码元为1010111,其中有5个“1”, 用二进制数字表示为“101”,将它作为监督码元 附加在信息码元之后,即传输码组为1010111101 • 群计数码有较强的检错能力,除了同时发生码组 中“1”变“0”和“0”变“1”的成对错误外,它能检 测出所有形式的错误。 • 为了提高检测突发错误的能力,也可仿照水平奇 偶监督方法,将信息码排成方阵,然后利用群计 数法来进行水平监督。
一、奇偶监督码
• 这种奇偶校验只能发现单个或奇数个错误,而不 能检测出偶数个错误,因而它的检错能力不高 • 绝大多数随机错误都能用简单奇偶校验查出,这 正是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以随机错误为主的计算 机通信系统的原因 • 但这种方法难于对付突发差错,所以在突发错误 很多的信道中不能单独使用 • 奇偶校验码的最小码距为dmin=2
一、差错分类和错误图样
• 噪声大体分为两类:
– 随机噪声
随机差错 • 热噪声 • 散弹噪声 • 传输媒介引起的噪声等 突发差错 – 脉冲噪声 • 突然发生的噪声 • 如雷电、开关引起的瞬态电信号变化等
一、差错分类和错误图样
• 随机差错
– – – – 独立差错 独立地、稀疏地和互不相关地发生的差错 存在这种差错的信道称为无记忆信道或随机信道 如微波接力和卫星转发等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