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办公自动化,机关新购置了一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在计算机安装进机房后,领导对机房安置空调机一事迟迟不予批准。
“单位的大部分同志都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办公。
”领导的意见是,“如果让机房破例,就有失公平了吧。
”
当然也有同志据理力争:“安装空调纯粹是为了让计算机正常运转,而不是个人享受的需要。
领导应该考虑一下实情嘛。
”
不过,领导仍然不为之所动:“不行,不行。
规矩既然定了,大家都要遵守。
否则的话,你有你的特殊情况,我有我的实际条件,岂不乱套了?”
机房空调的事就这样搁置下来。
计算机管理员小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是又没有什么好办法。
过了几天,单位的领导与同志们一起出去旅游、参观。
在一个文物展览会上,领导发现一些文物有了毁坏和破损,就询问解说员。
“这么宝贵的文物,怎么也没有保护好啊?”领导关切地问。
“这可不能怪我们,”解说员解释说,“我们单位缺乏足够的经费,没有办法让这些文物保存在一种恒温状况下,因此,才会发生脱落、侵蚀等各种事故。
如果能够配置一定的制冷设备,例如空调,这些文物就会保护得比较好。
”
领导听后,不禁唏嘘不已。
计算机管理员小刘恰好陪同领导一起参观,如果换成是你,你现在会做出这样选择的结果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
小刘悄悄走过去,乘机对领导低语:“刘局长,咱们机房里能装空调吗?”
刘局长看了他一眼,粲然一笑,拍着他的肩膀说;“就你鬼,回去打个报告上来。
”
回来后,刘局长果真批准了机房的要求,为他们装上了空调。
别人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办到的事,机房管理员一句话就解决了问题,不费吹灰之力。
现代心理学证明:人在情绪不佳、心有忧惧等低落状态下较之平常更容易悲观失望,思维迟钝且惰于思考,情绪波动大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领导也是人,也无法摆脱这一规律的影响。
这就启示我们,作为下属,一定不要在领导情绪不佳时进言;而在领导心绪高涨、比较兴奋时提出建议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虽然你所进献的是“金玉良言”,但你也一定要注意时机和场合,瞅准时机献妙策,不仅让领导感觉你是善意的,是尊重他的,依旧服从于他的权威,同时使领导能领会你的意见,不会导致对你的反感。
把所提的建议同当时的情景联系起来,通过暗示、类比等心理活动的作用,则会对领导有更大的启发。
还有些比较成功的下属提建议时善于接住领导的话茬,上承下转,借题发挥,巧妙地加以应用,从而很好地触动领导,达到自己提建议的目的。
下次想向老板提建议时,看看当时的情景是否恰当,因为我们说话的时机往往比内容更重要:
(1)要为领导助兴而一定不要让领导扫兴,其关键在于拿捏好合适的时机。
当领导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又余兴未尽时,你就不妨从他们最高兴的事情说起,开始你们的对话,并逐渐引申到你所要谈到的正题,提出你的建议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前面良好的心绪作基础,领导一定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的。
(2)让谈话引人入胜。
每一种谈话,无论怎样琐碎,总要保持中心点,总要看场合、看对象、看时机,要能随机应变,这样才是一个受人称道的职场高手。
(3)聪明的小孩子往往懂得在大人高兴的时候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且,这时他们的要求多半会得到满足。
家长们在心情比较好的时候,为了不破坏气氛,往往会比平时更加宽容大度。
在职场上,上下级相处的艺术也是这个道理。
下级若想从领导那里谋取一点好处,首先得需要领导的首肯。
在中国这种文化传统下,事实上,每个领导都有一种“家长”倾向,都有恩威并举的心理,那么我们就不妨因势利导,巧妙地加以利用,在领导春风得意之时,或提要求,或进谏语,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如同家长在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一样,上司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我们的一举一动——因此,在任何一个细节上,我们都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