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湿地沼泽 (共42张PPT)
2020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湿地沼泽 (共42张PPT)
习题链接
20.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 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 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解析:第20题,拉鲁湿地的地区性生 态环境效益明显,应因地制宜,遵循 其生态发展规律,实施保护性开发。 可以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 发展畜牧业,A可取。利用湿地的大面 积水域发展水产业,是因地制宜发展 生产,B可取。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 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C可取。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需 要排干湿地中的水,不利于湿地的保 护,D不可取,选D。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 积近60万亩,并以每年3至5米的速度向外 蔓延。结合下图,完成3~4题。
习题链接
3.造成该区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
③人口迁出 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4.土地沙化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有( )
①湿地减少 ②降水减少
为例)
湿地的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湿
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地
的
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保
护
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习题链接
(2015·天津高考)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 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 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 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
习题链接
(2019·南昌模拟)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成片 浅水区和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如 图为我国不同时期同一地区湿地变化对比图(阴 影部分为湿地)。据此完成16~17题。
16.图示地区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湿地沿岸的企业大规模排放废水
②水道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③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B.气温低,蒸发弱 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 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来源
பைடு நூலகம்
19.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
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
部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2020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湿地、沼泽
目 录
CONTENTS
湿地的产出功能
湿地的作用
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 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湿
湿地的调节功能
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 然水库”)。
地
的
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 平衡(“生命的摇篮”)。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解析:第1题,艾比湖的面积缩小会引起该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诸多要素发生变化,这就 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一般来说, 只有大量注入淡水才会引起艾比湖的含盐量 减小,A错误;湖中芦苇大量死亡,导致水 质变差,鱼类会大量死亡,而不是鱼类密度 增大,B错误;湖水面积缩小,湖水总蒸发 量会减小,D错误;湖水面积缩小,其自净 能力就会减弱,故答案选C。第2题,从水 体相互补给的关系来看,修建水库会截留水 源,导致艾比湖更加萎缩,A错误;在艾比 湖流域实施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有助于生态 环境的恢复,可以防止湖面缩小,B正确; 退耕还湖有一定作用,但是水产养殖会导致 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其对艾比湖增加水源没 有作用,C错误;同理,种植芦苇也不能增 加水体的数量,D错误。
习题链接
(2019·南昌模拟)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成片 浅水区和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如 图为我国不同时期同一地区湿地变化对比图(阴 影部分为湿地)。据此完成16~17题。
17.图中湿地面积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 ) 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 B.地下水水质恶化,海水入侵
√C.气温年较差变大,旱涝灾害频发 D.灌溉水源增多,农业增产
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读图,回答9~11题。
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
B.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
C.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
√D.渤海风浪强度增加
解析:第11题,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 减小不是因渤海风浪增强造成的,而 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和小浪 底工程所发挥的作用,防护林也起了 一定作用。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18题,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降水较少;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湿地分布区相对低
平,易积水;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第19题,根据湿地的功能分析,拉鲁湿地能增加拉萨市的 空气湿度,但不能使气温上升,②错。湿地植被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①对。湿地能吸附空气 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③对。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 区北部的山洪威胁,④对。
湿地资源问题及产生原因
问题
湿
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和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 害的能力降低。
地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
资
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 十分漫长。
源
产生 原因
人类因素类型 土壤侵蚀
围湖(海)造陆
环境污染
大量引水灌溉 河流的截流改向
解析:第17题,湿地有调节气候、降解 污染、调蓄径流等作用,该地湿地面积 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气温年较 差变大,降水减少,旱涝灾害频发;湿 地面积减少,水资源不足,农业灌溉水 源减少,农业减产;该地在长江中游, 海水影响不到。
习题链接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湿地。它位于 拉萨市的西北角,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 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据此回答18~20题。 18.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 括( ) A.降水较多
习题链接
我国两大淡水湖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甲湖湖面比20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主要原因是( )
①湘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淤
塞湖泊 ②围湖造田 ③气候异常,降水减少 ④湖滨土地
沙化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13.治理乙湖污染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解析:第12题,甲湖为洞庭湖,位于长 江沿岸,比20世纪缩小近一半主要是上
导致的结果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 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 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外流湖萎 缩的原因 及危害 (以洞庭 湖为例)
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内陆湖萎 缩的原因 及危害 (以咸海
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 )
成7~8题。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7.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A.①③ C.①④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B.②③ D.②④
④塑造地貌
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该系统主 要模拟湿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 作用。第8题,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 作用,若无植被,则出水口的含沙 量增加。
M岛位于马六甲海峡的西南部,该岛上 港口很少。读图完成14~15题。
习题链接
15.M岛港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M岛受印度洋海浪的影响 B.M岛东北部受台风影响大,对航行影响大
C.M岛所临马六甲海峡航道狭窄,不利于港口建设
D.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解析:第15题,M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缺乏 天然良港,原因是经常受到印度洋海浪的袭击。 高高卷起的海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岸上 推进,其力量极大,可以把渔船举至浪巅,然 后翻转倒下。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 对港口建设有一定影响,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马六甲海峡是天然要道,对运输需求量大,利 于港口建设;该岛有赤道经过,地转偏向力小, 不能形成台风,受台风影响较小。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3题,由于人们在鄱阳湖地区围湖造田,
使湖泊面积减少;周围植被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
严重,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地的沙化。第4题,湖
泊旁边土地沙化,会导致湿地、湖泊淤积加剧,湿
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蓄洪能力降低。
鄱阳湖流域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土地沙
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成因
湿地形 成原因
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 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 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进行分析。故A项正确。
C.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D.②③⑤
M岛位于马六甲海峡的西南部,该岛上 港口很少。读图完成14~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