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PPT
最新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PPT
平行自旋比成对自旋稳定(洪特规则), 三重态能级比相应单重态能级低。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 激发态→基态的能量传递途径: (1)多种途径和方式(见能级图):返回 速度最快、 激发态寿命最短(停留时间短) 的途径占优势,发生的几率大,发光强度相 对大。
(2)第一、第二、…电子激发单重态表示 为S1、S2…;
❖ 相对于磷光和化学发光而言,目前荧光法 的应用较多。
本章主要讨论荧光分析。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3.1 分子荧光产生的本质(Molecular Fluorescence)
图3-1 吸收第光三谱章荧和光分荧光光光度光法[0谱02]能级跃迁示意图
❖ 电子激发态的多重度:M=2S+1(S为电子 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0或1)
第一、第二、…电子激发三重态表示 为T1、T2…。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3)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状态,返回基 态时,通过辐射跃迁(发光)和无辐射跃迁 等方式失去能量; (4)辐射跃迁:荧光、延迟荧光和磷光;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 无辐射跃迁(非辐射能量传递过程):系间 跨越、内转移、外转移和振动弛豫。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时至今日,荧光分析在方法上取得了极 大的进展。促进了诸如时间分辨、相分辨、 荧光偏振、荧光免疫、同步荧光等荧光分析 新方法的发展,同时促使各种各样新型荧光 分析仪器的出现。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在仪器化方面,微机控制的全自动荧光 分析仪具有灵敏度高(比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法高2~3个数量级)、选择性好、工作曲 线线性范围宽,且能提供激发光谱、发射光 谱、发光强度、发光寿命、量子产率、偏振 和各向异性诸多信息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重 要的痕量分析技术。
❖ 通过化学反应使分子受激而发光称为“化 学发光”。利用化学发光进行分析工作叫 “化学发光分析”。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 化学发光分析、荧光分析和磷光分析统称 为“分子发光分析(molecular luminescence)”。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 荧光和磷光同属光致发光。通过测定发光 的强度可以定量测定许多痕量的无机物和有 机物。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在生物、医学、医药、环境和石油工业 等诸多领域,荧光分析法都有广泛的应用。 不仅能直接和间接地分析众多的有机化合物, 而且利用与有机试剂间的反应还能进行许多 无机元素的测定。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荧光这种光致发 光(photoluminescence)的本质进一步被揭 开。
需要注意的是: (1)整个过程是在单线态之间进行的;
(2)产生荧光的过程极快,约在10-8秒左右 内完成;
(3)荧光的产生是由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
振动能级开始,而与荧光分子被激发至哪一
个能级无关。
因此,荧光光谱的形状和激发光的波长
无关。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2. 磷光(Phosphorescence) 当某些物质分子被激发到较高的能级,
1.产生荧光的原因 荧光物质的分子吸收了特征频率的光能
后,由基态跃迁到能级较高的第一电子激发 态或第二电子激发态,然后通过无辐射跃迁 返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上, 再从该能级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同的振动能 级上,同时放出相应能量的分子荧光,最后 以无辐射形式回到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3. 迟滞荧光(延迟荧光) 某些分子在跃迁至三重线态之后,通过
热激活作用,可以再回升至第一电子激发态 的各振动能级上,然后再由第一电子激发态 的最低振动能级(v=0)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 同振动能级而发出荧光,这种光叫做迟滞荧 光(或:延迟荧光)。
(1)振动弛豫:激发态分子由同一电子能级 中的较高振动能级转至较低振动能级的过程, 其效率较高。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10-12s。 (2)内转换:相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能级间, 电子由高能级回到低能级的分子内过程。
通过内转换和振动弛豫,高激发单重态的 电子跃迁回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第ometry)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前言: ❖ 1852年,斯托克斯(Stokes)发现萤石在 暗处受到光的照射会发出一种蓝白色的光, 他把这种光命名为“荧光”。
❖ 1868年 Goppelstroeder发表了利用Al-桑色 素绿色荧光来分析微量Al的分析方法,可见 荧光分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分析方法。
并通过无辐射跃迁降落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 最低振动能级之后,尚不能继续直接降落至 基态,而是通过另一次无辐射跃迁降至一个 中间的亚稳态能级—三重线态上,这些分子 在三重线态上经短暂停留后,再降落至基态 的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上,同时发出辐射光, 称这种发出的辐射光为磷光。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磷光与荧光的区别主要为: (1)产生磷光的过程稍长,约在10-5秒~0.1 秒,有时长达1秒以上; (2)两者发光机理不同; (3)在辐射停止几秒或更长一段时间后,仍 能检测到磷光,而上述荧光现象在照射光一 旦停止照射,荧光便立即消失。
(3)外转换:激发分子与溶剂或其它分子之 间产生相互作用而转移能量的非辐射跃迁; 外转换使荧光或磷光减弱或“猝灭”。
(4)系间跨越:不同多重态,有重叠的转动 能级间的非辐射跃迁。/激发态分子的电子自 旋发生倒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态发生变化的过 程。
改变电子自旋,禁阻跃迁,通过自旋-轨 道耦合进行。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 物质除了受紫外-可见光照射后会发出紫外 和可见(UV-Vis)荧光之外,受其它各种不 同波长光的照射后,同样也有发光现象。 例如:X-荧光、红外荧光等。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002]
❖ 除了吸收光能使分子激发而发光,根据起 始激发形成的方式,可以将荧光同其它的发 光类型(例如:生物发光、热发光、化学发 光和摩擦发光)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