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共篇.doc

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共篇.doc

★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_共10篇范文一: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易县是省级贫困县,劳务输出已成为本县农民致富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子女受教育的主要经济。

但同时,打工农民的子女却因此远离了父母,于是,每一所农村学校总会有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

而且留守学生的数量有逐渐连年上升趋势。

学生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

监护人文化水平往往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学习,重养轻教,面临现代人、现代社会形态以及现代社会背景,大多还是使用过去那套“只管学生吃饱吃好、穿好穿暖,其它一并放任。

”的老办法,好吃、好玩的给学生留着;天冷了或下雨了,给学生送衣、送伞;而对学生学业、行为习惯均无干预。

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的,不能标本兼治。

这样常常致使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学生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父母的关爱的不足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造成留守学生产生性格孤僻、情感脆弱等心理病症,甚至逃学厌学,自暴自弃,沾染上不良习惯。

留守儿童这些问题就像一块块厚厚的坚冰深深的嵌在学生的心中,靠学生自己本身没有能力解决,即使有别人的帮助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

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

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针对上述情况,从2011年开始,我就围绕着留守学生问题,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经过多方面研究创新,在教育、管理、监护“留守学生”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根据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

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班级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电话,二、班级成立互助组。

互助是关爱留守学生的起跑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留守学生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学习上予以解疑答难,生活上予以爱护和尊重,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三、建立家、校一体制度。

我通过电话、座谈会和家访,与家长沟通,弥补父母“失察”对学生的管理、关爱,商议教育方案。

四、坚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在精神上正确的引导留守学生学会感恩,在开班会时给学生们讲问什么要感恩,父母即使不在我们身边,她们同样也是非常非常的爱我们。

我还让学生留心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吃饭时,父母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们;每年总是给我们买好多新衣服,自己却舍不得买一件;等等。

在这个基础上,在我班掀起感恩教育热潮,通过多种形式比如主题班会、文娱活动等探讨“感恩是什么”、“为什么感恩”、“怎样感恩”等问题,利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礼物、写一封信给老师与家长,对老师说句心里话,为父母做一件事等行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并能实际行动起来。

把留守学生与其父母不断地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下面是几则案例,具体介绍一下我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

案例一李晓娜同学的父母都在北京打工,其生活、学习皆由其阿姨监护。

性格较内向,不善言辞。

跟老师、同学交流较少。

上学期的考试成绩也不太理想。

在课堂上,胆子也很小,从不敢主动地举手发言,即使老师叫到她,也是常常脸红害羞,答不出个所以然来。

针对这些情况,我找她谈了一次话。

起初她很紧张,总是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半天也没讲一句话。

后来在我不断鼓励下,她才开了口。

她说,自己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因此,上课很怕老师让她发言,怕大家取笑他。

我耐心地开导她,“每个人都在学习,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

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其他同学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你可以试着举手发言,你会发现,你可能学得更快乐”。

接下来,我在课堂上有意的留心李晓娜,时不时的给她给鼓励的眼神,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会让她回答,多给她发言的机会。

我又告诉其他的老师,多给她一些发言的机会。

该生的课堂发言多了一些。

无论对错,我都鼓励他,慢慢地,该生课堂发言越来越精彩,答错的也越来越少,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也渐渐增多了。

其它任课教师也对她的表现越来越满意,对她的表扬也越来越多。

她的自信心也逐渐增强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二张晖,父母均在外打工,现与爷爷在一起,饮食起居由爷爷照管,父母亲只偶尔来几个电话,或寄些钱来。

爷爷年纪较大,无力帮助他学习功课,双休日在家也因溺爱而任由其发展。

因此,他骄横、爱撒谎,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在一次傍晚放学时,就因他同桌的一句话“徐**骂我,你帮我教训他一下!”他二话不说,上前对准徐**的后背就是一拳,致使徐**向前跌倒,膝盖上擦破好几处。

当我第二天问起此事时,张晖竟将责任推的一干二净,一味说是他同桌的不是。

我以此事为契机,展开了对其教育、辅导。

一、使其认识自己的错误,他的辩解根本站不住脚。

虽然他同桌有错,但具体实施伤害的人是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联系家长,做好沟通。

通过电话联系,让家长多打电话与自己的学生沟通,并要求爷爷奶奶及时地向他们汇报学生的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夫不负有心人,张晖慢慢进步了,责任心增强了,我让他负责班级日志的事情,他表现的很积极。

案例三带班不久我便发现在这个班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每天家长背着书包接送学生上下学。

我从其他同学口中了解到,王明在教室年龄最大个头最高,在教室整天欺负同学,而且学生不敢告诉老师,如果告诉可能打得还要严重。

在教室咋同学的钱上网、抽烟。

如果不给肯定一顿毒打。

于是,我便在班级放映犯罪孩子的碟片,让他先自我检讨。

我觉得有一定的成效,同时发现送学生的家长也越来越少。

我感到了一点轻松和欣慰。

我也趁热打铁,把他叫到房子和他谈心。

他说:“由于他小的时候经常被别的同学欺负,奶奶便告诉他你在外面千万别挨欺负,你挨了欺负,回来奶奶打你,你太没出息了。

只要不挨欺负,你要是打了别人,奶奶领着他们去医院。

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每次出事都有奶奶护着。

”我问到他的父母时,他却说:“他们只知道挣钱,他们眼里只有钱,那里有我呀!”王明说话时眼里满是泪花。

我发现其实王明心里也特别苦,他特别渴望父母的关心与疼爱。

又是他也感觉这样不对,但是没有人告诉他该怎样做。

针对王明的情况,我首先开导他:天下所有的父母都非常得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有时候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孩子。

父母是爱你的,只不过他们没有表达出来或者是我们太粗心没有发现。

我把王明的想法告诉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听后,感到吃惊,但也感觉是对孩子关心太少了。

以后会多多的关心孩子。

在班中我又多次举行感恩教育的活动,我发现王明变了,他不在欺负班里的同学,慢慢地向班里比较要好的同学说:“爸爸妈妈今天回来看我了”,“上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狼牙山完了”,等等。

现在王明是我班的劳动委员,特别爱劳动,还帮助同学呢!通过以上这些典型案例,我深深得体会到歌德那句名言:“教师如果征服了学生的心,其形象就如天空的星星一样在学生的心中发光。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对学生来说,师爱是重要的教育因素。

所以,要设法了解学生的一切,想法开启他们心灵的天窗,带着一颗真诚的心,走入学生中间,去询问,去了解,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理想的火花,鼓励他们奋发向上。

在教育教学中,常有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就对学生辱骂或进行体罚,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人格,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能信任老师。

所以,在管理班级时,要尊重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

采取宽容的态度育人,会令孩子更爱你,也使你的工作更轻松,心情更舒畅。

我又在班里设立了“心语传递”信箱。

这个信箱就挂在教室前面墙上,学生有心理“疾病”,可以以书面形式随时投递到信箱里。

我每周开箱两次,然后,采取书信反馈,或用促膝谈心的方式消除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

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感到老师的爱,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

尤其是对留守学生的爱更是对他们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

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

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爱,每个人都来关心留守学生,爱护留守学生,促使留守学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优秀班集体的建设重在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热切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关注问题学生的顺利成长,注重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上解困,更要帮助他们从心理上和思想上脱贫,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帮助他们融入学校的大家庭生活中去,促使他们人格的健康成长。

同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的互帮互助,加强全体学生的感恩教育,营造良好的和谐班级文化氛围,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建设。

当然,我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我还要继续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深入探索,锐意创新,努力用我们的爱融化开每一个留守学生心中的“坚冰”。

范文二: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学校在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上具有不容忽视的责任,而具体的教育工作就全部落到了学校教师的肩上。

因此,学校和教师要认清形势,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把爱心教育当做重要内容,认真研究重视这项工作,而开展对学生的爱心教育正是坚持了党的教育方针。

一、爱心教育的起始点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爱,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关系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爱是相互的,只有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

在日常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缺少父母疼爱的孩子,由于感受不到爱的温暖,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分享不到父母及他人的真情,容易失去自爱、自信和对社会的热情,他们对生活冷淡,对人冷漠,对前途无望,对未来失去想象和憧憬。

反之,生活在父母用爱筑成的小家中的孩子,对生活热情乐观,在他们好奇的眼里,天是蓝的,水是绿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我是一名特岗教师,担任班主任兼数学老师,今年的六一既是孩子们的节日,有事我们班上一个学生的生日,可是这个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她已经几年没有过过生日了。

因此,我在班上精心设计了个生日聚会。

六一儿童节那天,孩子们开心的参加完学校的活动后,我又领着他们回到班上一起庆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