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护理(100100)二、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城乡医疗、保健等卫生机构、相关服务行业企业,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急救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及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相关健康服务工作的中初、级技术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五、职业岗位与能力分析(二)、职业资格护士资格证、医疗救护员、营养师等六、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备优良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关爱病人,尊重病人,理解病人,拥有扶伤意识,注意保护病人隐私,不以医谋私。
3、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真理,将及时、准确地提供真实可信的实验诊断信息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为临床制定防病治病方案提供依据,切实维护民众的健康和患者及其家属的利益。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持续自我完善,不断追求进步。
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问题,应主动寻求老师及同仁的帮助。
5、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注重合理检查,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坚持公平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以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6、尊重同仁,有团队合作精神。
7、树立依法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利益。
(二)专业知识目标1、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2、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生物、化学等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护理工作;3、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医学理论和卫生保健与疾病预防知识;4、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5、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三)技能技目标1、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2、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3、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
4、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配合和抢救配合能力。
5、具有初步的病室和病人管理能力。
6、具有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基本健康指导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
8、具有良好的医院服务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护理专业、高职助产专业八、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修订并完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校医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构建“理实一体化、分段式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年的校内理实教学,1年的医院临床综合实习,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就业和职业能力提升指导。
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校内学习、综合实习、职业塑形三个阶段。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校、医为平台,将职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制定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制度、质量评价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培养理论扎实、技能熟练及职业素养一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九、课程体系结构十、教学分析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
文化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人际沟通等专业基础课包括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等。
专业核心课程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种形式,主要有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
(一)文化基础课1、德育课(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职业道德与伦理基础:主要内容是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个性,医德概念、医德实践和医德现象等,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有立业创业的观念和意识,遵守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成为品学兼优的医务工作者。
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内容是职业分析和选择、人生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目标、职业潜能、职业发展空间和对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
2、语文应用基础(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4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3、英语(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主要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能听懂简单的对话和短文,能读懂简单应用文。
4、医用化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主要内容是护理专业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
5、护理礼仪(1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学时,实践教学9学时)主要内容为护士仪容礼仪、护士举止礼仪、护士服饰礼仪、护士言谈礼仪、护士交往礼仪、护理工作礼仪等。
6、体育与健康(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54学时)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7、计算机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流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1、解剖学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主要内容为人体胚胎发育概要,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基本功能,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等。
2、生理学基础(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主要内容包括生理学概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衰老等。
3、病理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主要内容为疾病的一些共同性病理变化、常见疾病和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
4、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主要内容为免疫学基础、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等方面的内容。
5、药物应用护理(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主要内容为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使学生具备药物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技能。
6、生物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主要内容是绪论、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遗传的基本规律、人类性状的遗传方式与遗传病、遗传病的诊断、防治与优生及人类与环境。
(三) 专业核心课1、心理与精神护理(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常见心理过程障碍、人格障碍、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心理评估、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心理护理、神经症的护理、精神疾病的护理、心身疾病的护理、精神障碍的护理。
2、护理学基础(1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120学时)主要内容为护理学概念、护理程序、护理法规等基本知识及基础护理技术,如铺床法、搬运病人、帮助病人更换卧位、保护具的应用、院内感染预防、病人清洁护理、生命体征测量、饮食护理、冷热疗技术、排泄护理技术、各种给药法及药物过敏试验、输液与输血、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临终病人的护理、医疗文件的书写等。
3、内科护理学(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6学时,实践教学48学时)主要内容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等。
4、外科护理学(16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6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外科学总论、手术的基本知识、休克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以及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等。
5、妇产科护理(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生理产科护理、病理产科护理、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生育等。
6、儿科护理(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措施。
儿科基础护理与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等。
7、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72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专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等,通过学习和实训,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护理方法和技术对常见病病人进行护理。
8、健康评估(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7学时,实践教学27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健康史采集、护理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常用辅助检查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并从社会、心理、生理角度对病人的健康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估。
9、急救护理技术(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主要内容为院外急救、急诊科设置与管理、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创伤、急性中毒、中暑、淹溺与触电、急救技术等。
10、人际沟通(1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学时,实践教学9学时)主要内容为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交谈中的沟通技巧、演说能力的训练、无声语言的沟通等。
(四)拓展课程1、社区护理(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方法、社区家庭护理、社区人群保健、社区疾病预防等。
2、老年护理(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主要内容包括老年的界定及人口老龄化、老年心理健康及健康维护、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安全用药、家庭护理、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等。
3、营养与膳食指导(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主要内容包括营养学基础、人体的能量需要、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安全食品与食品科学、合理营养、社区营养、不同人群的营养与膳食、医院膳食及管理、疾病的营养治疗与膳食。
4、就业指导(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该课程从课堂走向实践,该过程体现了我们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成长发展的需要,立足于现有的专业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条件之上的探索积累过程从而实现了学生对于就业的认识、选择,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
5、淡妆指导(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符合本专业的淡妆,使学生进岗时以全新、自信的面容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