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
实施
摘要:“过程与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三维教学的目标之一,其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以及个性化的培养,最终会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教学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需要老师有效的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这样才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下面,笔者就如何落实这一目标进行介绍。

一、使用情境,为过程与方法的落实搭建平台
一些难记的概念、抽象的符号和公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这方面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长了就不会形成学习障碍。

因此,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需要教师使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障碍。

教学情境包括的内容较多,比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以及竞争情境等。

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进行
情境的设置。

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同时启发学生从情境中使用数学的语言进行问题提炼。

注意,情境子设立时不仅要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

举个例子,在进行“平行线”的授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组幻灯片,其中有铁轨以及泳道的隔栏。

然后学生进行启发:这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平行线,大家能说出平行线的条件吗?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而不是直接灌输数学概念。

二、加强师生互动,体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教师要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引人入胜,内容丰富多彩,就必须加强师生互动,在一问一答的互动模式中完成教学。

比如,在讲《可能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开场:“我们班今天将会来一位主持人,这个主持人大家都认识,而且他的节目深受大家的欢迎。

”教师此时可以拿出李咏的照片,学生此时一定会非常感兴趣,并且会说出“非常6+1”这个节目,以及里面的“砸金蛋”环节。

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导入提问:“如果给大家一个金蛋,那么会砸出什么呢?”学生有的会说是“金花四溅”,有的会说出其他答案。

通过这样的新课导入法,学生一定对新课感兴趣。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用“知识闯关”代替了传统的“复习导入”模式,让学生的兴趣大增,并在其中发现了乐趣。

三、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目前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讲授一直是传统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模式,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忽视,课堂缺乏学生的真正参与。

课堂应该是活泼生动“满堂灌”,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比较传统落后,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比如: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其建立的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即刺激-反应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师要创造条件和环境,让整个教学适合学生,此外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培养,其优势是将深入浅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和找出答案。

总之,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教学理论,不断的丰富自己,从教学实际和需要出发,将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

四、开展探索学习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字、问题的教学,更要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兴趣,让其自主学习。

教师要进行行动引导,设计出教学方案,进行探究学习。

教师要积极引导,当学生出现疑问或者是分歧时,要及时的进行讲解和解疑。

教师要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比如在探究“四边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进行进行引导和教学。

对学生进行启发:我们都明白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之后让学生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四边形,计算后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度。

使用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度。

这样,经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就会很容易。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教会学生如何思辨,学生应该掌握话语权,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不沦为权威观点的附庸。

让学生在课堂创新,就需要多想,多讨论。

例如,在进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正方体的有多少种展开图进行研究和探索,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课堂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会受到扼杀。

五、其他方面
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大家熟悉的素材以及和教学有关的生活情境,然后对其加工,运用到教学中。

学生聆听这些耳熟能详的例子,学习的情趣自然就会被激发。

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只有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去学。

教师要努力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因此,在教学中
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机会和条件,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

此外,在这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使用启发式的引导、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以及开展形象的直观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要经常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多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这些生动、直观的例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很大的帮助。

给学生机会,让其自如、流利、完整、有逻辑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学生的书写习惯也很重要,在书写数学符号时一定要规范,当出现不规范的情况时要予以纠正。

结束语: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就需要以过程与方法为目标,使用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互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开展探索学习,最后需要教师对教学多反思,在结束一段课程的教学后要进行反思,对教学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总结,哪里做的好,哪里需要改进。

这样,才会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肮.实现小学数学三维目标整合的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J].科学与财富.2011(3).
[2] 刘爱彬.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落实三维目标[J].大观周刊.2011(52).
[3] 岳德明.何雪芳关于小学数学教师“过程与方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