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口齿不清

儿童口齿不清

建议二:要耐心示范和讲解
纠正孩子的口齿不清,父母榜样的作用很大。

父母在给孩子做示范时,要照顾到孩子听和看两个方面的能力,以便他们模仿。

有时候,为了配合口型的示范,父母还需要有合适的讲解。

比如唇音(爸、抱、拍),主要是上下唇的活动,父母在做示范时,孩子容易看到,就易于模仿。

而更多的难发的音需要舌头参与活动,不易被孩子看到,所以小孩子就不易发准音。

父母教孩子发这些音时,就要告诉他们发哪个音,舌头要抵住上牙床,然后让孩子仔细看,再带孩子试着发这些音,孩子掌握了这些发音诀窍,说话当然就流利了。

建议三:要求孩子正确发音并多鼓励
父母要注意,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就应该要求孩子正确发音,不要让孩子娇滴滴说话。

否则,一旦形成习惯,就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矫正过来。

同时,在孩子学说话阶段,父母只要发现孩子在语言学习上有点滴进步,就要及时鼓励。

孩子喜欢表扬,父母的表扬能不断激起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当父母发现孩子说话含混不清,改正不快时,切忌着急上火,动辄大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只会造成孩子恐惧、紧张的情绪,加重孩子的口齿不清,有时还可能造成孩子的口吃。

建议四:思想上要重视,行为要自然
孩子在说话时,家长要听一听孩子是某些音发不好,还是所有的话都说不清楚。

如果孩子到了四五岁,还是所有的话都说不清楚,又没有什么可改进的话,家长应带孩子到口腔科看看。

如果孩子很多发音都很好,只有很少的发音不清楚,肯定是孩子对这些发音的掌握有困难,随着孩子说话机会的增多,口齿不清的现象会慢慢变好。

家长要注意:有一些正常孩子在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说话口齿不清的现象,这在医学上被称为功能性构音障碍。

主要表现为语言不清、吐字不准。

作为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这个问题引起重视,既不要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也不要过于注意孩子的口齿不清,这两种做法都会影响孩子语言的顺利发展。

而且,孩子的语言障碍会引起他日后交往时的心理障碍。

所以在孩子语言发育期,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语言的发育关键期。

孩子口齿不清,翘舌音总发不好,这种现象多发生在3~4岁的儿童身上。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是很正常的现象。

有些孩子口齿不清也是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孩子学说话的主要途径是靠模仿,如果孩子周围有成人说话含混不清,孩子也会模仿。

有的父母说话没有问题,但对孩子过于娇惯,任其孩子娇滴滴地说话也不纠正。

长此以往,孩子也可能会有口齿不清的情况发生,这很不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专家说,口齿不清是在儿童言语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发育迟缓,经过及时纠正是可以克服的,但如果不及时消除问题,有部分儿童会慢慢形成不良发音习惯,吐字不清,形成较严重的语言障碍,产生阅读困难,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到孩子长大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

你的宝宝口齿不清吗?
步骤/方法
首先要进行听力检查,排除听力障碍。

现在的听力筛查技术可以在婴幼儿生后3天进行听力检测,在其3个月内明确其听力状况,并能在咿呀学语前(1岁内)进行听力康复,强化语言训练。

而不至于到孩子2~3岁甚至更晚时,由于不能讲话或讲话不清,才发现听力不好,这时孩子的舌肌已较僵硬,大脑语言发育的高峰期已过,让孩子从感知声音、感知语言、理解并会正常说话,道路会漫长而艰辛。

其次是因家庭语言环境差造成的孩子开口困难(功能异常),常见情况是父母昼夜忙于工作,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保姆看护,不常交流,家庭缺乏充分的情感、母爱等感官刺激或过分溺爱和约束等,同时家庭中南方话和北方话并存,都会导致孩子理解困难,表达困难,影响语言发育,一般经个体化语训和家庭指导后就发音清晰了。

再者是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例如儿童孤独症、口吃、选择性缄默症等,则需要到专业医院诊治。

专家也提醒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注意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交流,在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语言问题时,要引起足够重视,早期鉴别,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让孩子在家庭、学校、医院、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爱护下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来自: 中国高速网()
详细出处参考:/a/2011/0316/124448.html
你能听懂孩子说的话吗?当孩子会说话后,那机关枪式的询问总是让父母不知如何回答。

不过,不知回答多少比听不懂还要好一些。

其实,说话是一个繁复杂的过程,必须面面俱到才能准确发音。

因此,一旦遭遇孩子口齿不清的问题,可从小给予适当口腔刺激和训练。

口齿不清常见类型
要正确发音,必须兼顾“嘴唇”(嘴型)、“舌头”(摆放位置)和“气流”(胸腔)这3大要素。

当孩子发音不准时,通常是构音出现障碍,一般来说可分成4种类型:
1 省略音
发音时省略一个注音符号,通常是将声母或是韵母省略,如“哥哥”发成“鹅鹅”。

2 替代音
以另外一个音取代原来的音,如“哥哥”发成“的的”。

主要原因是无法准确发出舌根音,所以用舌前音来取代。

3 扭曲音
语音扭曲改变,无法听清发出的是什么声音。

4 赘加音
在原发音中多加一个音,如“吃饭”发成“吃飞饭”。

为什么口齿不清
每当孩子说话不清楚时,父母多半以为是“大舌头”所致,其实造成发音不准的原因很多,必须及早查清原因,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完整的说话过程包括“嘴唇”、“舌头”、“咽喉”及“肺部”的连动,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是彼此之间的协调性不足,就会导致发音不标准。

除此之外,发音不准还可能受到以下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尽早查清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有效改善发音问题。

先天因素
1 生理构造不良
发音不准确可能是舌系带(俗称舌筋)过紧或过短、唇腭裂、咬合不正等生理因素造成,要改善发音问题,首要前提是改善构造问题。

不过,幼儿发音不准确很少因舌系带而造成,建议还是请医师诊断为好。

一般来说,舌系带过短的幼儿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可供父母作为就医前的参考:
1. 舌头不能自由前伸。

2. 舌头伸出后,不能碰到上唇。

3. 舌头在口内不能顶到上腭。

4. 舌头伸出后成M型,或是伸出后舌头上有小沟。

2 动作协调不佳
很多父母将幼儿发音不准的问题归因于舌系带过短,常问:“这么大了,讲话还是口齿不清、发音不标准,是不是需要剪舌头?”就临床病例来看,幼儿发音不准最常见的原因是无法适当运用发音器官,也就是操作上的问题,而非舌系带的物质问题。

只要通过适当刺激(文章稍后会提到一些活动),即可有效改善幼儿的发音问题。

3 听力障碍
当孩子听力有问题时,可能无法接受声音刺激,所以也不能准确分辨语音,进而造成发音不准。

父母可利用接近音测试的办法,来确定孩子是否能够准确分辨,例如“讨”厌和“调”厌。

只要存在轻微的听力障碍,就有可能造成发音异常。

因此,当孩子发音不准时,父母应当优先了解因先天问题所造成的可能性,如果确实出于听力缺损,则需先治疗听力障碍,然后再进行语言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