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匝道及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分析讲解

第六章 匝道及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分析讲解


缺点:交叉线上左转
车流出口为平面交叉, 且匝道转弯半径很小, 严重限制车速 。
③环形匝道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上,较为常见的是基本 形式匝道。
特殊形式的定向匝道和对角匝道在城市立 交中应用较多。
通行能力分析只要针对匝道的基本形式。
3.车辆运行特征
车辆在匝道出入口的运行有三种方式:
(1)分流 (2)合流 (3)交织 单向车道匝道上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超车,单向双 车道匝道上可以超车。
(1)匝道基本形式 ①右转匝道
特点:
右出右进,行程短
曲率半径可采用较 大值
车速高
②左转匝道
行程距离较长
匝道曲率半径 较小,
车速较低,其 通行能力也较 小。
(2)特殊形式(左转匝道)
①定向匝道一
优点:
布线紧凑、占地相 对较少;
缺点:
左出左入不符合驾 驶员的习惯,
第六章 匝道及匝道连接点通 行能力分析
第一节 匝道通行能力分析 第二节 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分析 第三节 计算示例
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的通行能力,由以下三个中 的最小值决定:
①匝道与主线连接部分的通行能力;
②匝道本身的通行能力;
③匝道与被交道路连接部分的通行能力。
大多数运行问题出现在匝道的起终点上。通常情 况下,匝道的通行能力主要受匝道出口或入口处 通行能力的控制。
②行车道修正值系数 P93 表6-10
③车辆当量换算 P89 表6-11
(3)设计通行能力分析
①单车道匝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匝道设计速度V≤50km/h,为1200pcu/h; 匝道设计速度V>60km/h,为1500pcu/h。
②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只有在驶入或者驶出匝道端部的车辆能以两列
由于大多数匝道位于道路的右侧,所以特 别容易受到影响的高速公路车道是靠路肩 的车道,这里用车道1表示。本文定义,从 路肩到路中心的车道用数字1~N表示。
一、分、合流部分通行能力分析
首先判断: 独立分、合流点 非独立分、合流点 最小间距的一般情况是:
分流点上游980m范围内没有分、合流点; 合流点上游610m范围内没有分、合流点。
行车道的宽度 大车混入率
匝道实际通行能力计算公式:
C实际 C理论 CW f HV (6-6)
①大车混入率修正系数 大车型对交通流量的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
1
f HV 1 P HV EHV 1 PMHV EMHV 1
(6-7)
一般(设计规划)情况下,根据 P93 表6-10 查 大车型对匝道通行能力的修正指数值。
(4)匝道上车辆加减速现象频繁;
2、匝道的类型
立体交叉的类型有很多形式,作为立体交叉 重要组成部分的匝道相应也有很多种形式。
但就匝道的设计目的和功能而言,无非是使 进入立体交叉的车辆能完成左转或右转。因此, 匝道有左转匝道和右转匝道两种最常用的形式。
匝道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基本形式和特殊形 式。
C 3600
hm in
(6-3)
式中:C—理论通行能力(pecu/h)
hmin—达到通行能力时相应的最小平均车头时
距,计算公式:
hmin
t
3.6 s
LO Lveh v
(6-4)
P92 表6-9 给出不同速度和纵坡的匝道理论 通行能力
(2)实际运行状况通行能力 标准车型为小车型(以小客车为代表) 影响匝道实际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匝道与被交道路连接的方法有平交和立交两种。
匝道在高速公路系统中主要起连接作用,与高速 公路基本路段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匝道的长度和宽度是有限的;
(2)匝道的设计车速低于与之相连接公路的设 计车速;
(3)在不可能超车的单车道匝道上,货车和其 他慢速车辆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基本路段上严重 得多;
桥跨结构物较多, 车辆行驶不安全, 尽量少用为宜。
(2)特殊形式(左转匝道) ①定向匝道二
图6-2b)或6-2c)(P82)两种定向式匝道常为国外 采用。
优点: 符合驾驶员的习惯
缺点: 跨线较多,线形变化大且曲线半径小 车速低
②对角匝道
优点:布线紧凑,占
地较少,仅一座跨线桥 ,工程费用较少;进入 主线初曲线半径较大, 便于车辆进入高速公路
大汇合、大分离(主要合、分流点匝道形式)示 意图
2.车流运行特征 (1)分流点车流运行特征
驶出车辆先调整到1号车道,
(2)合流点车流运行特征
驶入车辆对原先1号车道的车辆运行影响较大, 且驶入车辆倾向于换到速度较高的中间车道。
3.影响因素
1号车道上的交通量和其特征就成为分析计算中心主 要关心的因素。
二、通行能力分析 1.匝道车流到达特征
近似认为匝道的车辆到达服从泊松分布,即把匝 道作为一个独立的交通设施来研究。
2. 匝道通行能力分析内容
自由流速度FV(P88 曲率半径最小处) 通行能力C 服务水平
3. 匝道自由流速度分析
4.匝道通行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基本通行能力
匝道路段的理论通行能力计算建立在最小车头时距 的基础上,计算公式如下:
1号车道的交通量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而变化: (1)匝道交通量Vr (2)匝道上游高速公路单向交通量Vf (3)与相邻上游和(或)下游匝道的距离Du,Dd; (4)相邻上游和(或)下游匝道的交通量Vu,Vd; (5)匝道的类型(驶入匝道还是驶出匝道,连接处的
驶入或驶出主线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单车道匝 道设计通行能力的两倍。
5.服务水平分析 (1)服务水平分级指标--饱和度 计算公式如下:
DS=V/C (6-7) (2)服务水平分级标准
匝道服务水平分为四个等级 表6-12(P94)
第二节 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分析
匝道与高速公路的连接点是争夺交通需求 空间的场所。
1.匝道与高速公路连接处的主要形式
11 种 主要形式:
1)独立式单车道驶入匝道 2)独立式单车道驶出匝道 3)相邻的单车道驶入匝道 4)相邻的单车道驶出匝道 5)驶入匝道后接驶出匝道 6)驶出匝道后接驶入匝道 7)车道附加 8)车道消失 9)主要分流点 10)主要合流点 11)双车道匝道
车道附加、车道消失匝道形式示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