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④ 将公式化为前束形,并略去全称量词
⑤ 恢复为蕴含式
2013-7-8
14
正向演绎推理 (2)F规则的表示形式 变换成标准形式的例: 原公式(x){[(y)(z)P(x,y,z)]→(u)Q(x,u)} ① 消蕴含符
(x){[(y)(z)P(x,y,z)]∨(u)Q(x,u)}
② 否定号移入
3)u1={A/y},u2={B/y},则U={u1,u2}是不一致的
4)u1={f(z)/x},u2={f(A)/x},则U={u1,u2}是一致的,其合 一复合为{ f(A)/x, A/z}
2013-7-8
30
第四章 基本的推理技术
4.3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反向演绎推理
基于规则的反向演绎推理是从目标表达式
2013-7-8 3
F规则:L W 1.正向演绎推理 库 作用于:事实的总数据 B规则:W L 2.反向演绎推理 库 作用于:目标的总数据 3.正反向演绎推理
2013-7-8 4
第四章 基本的推理技术
4.3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正向演绎推理
从上上页可以读出上例表达式的三个子句:
Q(z,A)
S(A,y)∨ R(y)
S(A,y)∨ P(y)
这三个子句正是原表达式化成的子句集与/或图可看成 是一组子句的一个简洁的表达形式2013-7-8 11第四章 基本的推理技术
4.3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正向演绎推理
(2)F规则的表示形式
基于规则的正向演绎推理中,通常要求F规则具有以下形式: L→W
将F规则的左部限制为 单文字 ,是因为在进行演绎推理 时,要用F规则 作用于表示事实的与/或图,而该与/或图的 叶结点都是单文字,这样就可用F规则的左部与叶结点进行 匹配,大大简化了规则的应用过程
2013-7-8
13
第四章 基本的推理技术
4.3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正向演绎推理 (2)F规则的表示形式 变换成标准形式的步骤: ① 暂时消去蕴含符号“→” ② 把否定号“”移到每个谓词的前面 ③ 引入Skolem函数消去存在量词
2013-7-8 7
例如: (x) (y){Q(y,x)∧[(R(y)∨P(y))∧S(x, y)]} 转化为标准的与/或形: Q(z,A)∧{[ R(y)∧ P(y)]∨ S(A,y)}
2013-7-8
8
R(y)
P(y)
R(y) ∧ P(y) S(A,y)
Q(z,A)
[ R(y) ∧ P(y)] ∨ S(A,y)
Q(z,A) ∧{[ R(y) ∧ P(y)] ∨ S(A,y)}
2013-7-8
9
正向演绎推理
(1)事实表达式及其与或图表示
在与/或图中,结点表示事实表达式及其子表达式 根结点表示整个表达式,叶结点表示表达式中的单个文字
对于一个表示析取表达式(E1∨E2∨…En)的结点,用一个n连接符 (图中的半圆弧)连接它的n个子表达式结点;
N(A) N(z)
归结出空子句,证明目标公式成立
{A/z}
NIL
2013-7-8
27
第四章 基本的推理技术
4.3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正向演绎推理 (5)含有变量的表达式 当事实表达式、F规则和目标表达式中包含变量时,只有当 解图中所用的置换是一致时,该解图对应的子句才成立 在【例4.9】解图中使用的置换{A/x,A/z}和{A/y,A/z}是 一致的,所以该子句成立 将 两 个 置 换 的 合 一 复 合 {A/x , A/y , A/z} 作 用 于 子 句 S(z)∨N(z)得到:S(A)∨N(A),这才是真正的结论
对于一个表示合取表达式(E1∧E2∧…En)的结点,则直接用单线 连接符与它的n个子表达式结点相连
事实表达式:用n连接符(一个合取记号)来分解析取式
2013-7-8
10
正向演绎推理 (1)事实表达式及其与或图表示
一重要性质:由变换表达式得到的一组子句则可从与或 图中读出,每子句相当于与/或图的一个解图,每个子句 是由叶结点组成的公式
不同的是,应Skolem化全称量词量化的变量,略去 存在量词,则目标表达式中尚存的变量都认为是存 在量词量化的变量
2013-7-8
32
第四章 基本的推理技术
4.3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反向演绎推理 (1)目标表达式及其与/或图表示——例 目标表达式: (y)(x){P(x)→[Q(x,y)∧(R(x)∧S(y))]} 可转化为如下与或形式: P(f(y))∨{Q(f(y),y)∧[R(f(y))∨S(y)]} 在与或形式表达式中,要求主要的析取式具有不同的变 量名,所以对表达式重新命名变量: P(f(z))∨{Q(f(y),y)∧[R(f(y))∨S(y)]}
B
已知 事实
22
第四章 基本的推理技术
4.3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正向演绎推理 (4)推理过程
【例4.8】验证其推理的正确性,再用归结反演来证明 由已知事实、F规则及目标的 否定所构成的子句集为: A∨B A∨C,A∨D
B∨E,B∨G
C,G,F
子句的归结过程:(归结得空子句NIL)
2013-7-8 23
解图对应的子句为: S(z) ∨N(z)
P(A) ∨[Q(A) ∧R(A)]
2013-7-8 26
第四章 基本的推理技术
4.3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正向演绎推理 P(A) ∨Q(A) P(x) ∨ S(x) (5)含有变量的表达式 【例4.9】验证(归结反演) {A/x} 已知事实、F规则及目标的否定 所构成的子句集为: S(z) Q(A) ∨S(A) P(A)∨Q(A),P(A)∨R(A) P(x)∨S(x) {A/z} Q(y)∨N(y) Q(A) Q(y) ∨ N(y) S(z),N(z) 归结反演图: {A/y}
2.用F规则的左部与上页中的叶结点匹配,并转换与或图新 与/或图
图中包括一个在目标结点上结束的解图,该解图对应的子句 为C∨G(注意此子句与目标公式C∨G∨F不同,但比目标公 式更一般,所以目标公式成立)
2013-7-8
21
C C A A A∨B
2013-7-8
G 匹配 D E B G F规则
匹配
③ Skolem函数 ④ 前束形/略全称量词 ⑤ 恢复蕴含式
(x){(y)(z)[P(x,y,z)]∨(u)Q(x,u)}
(x){(y)[P(x,y,f(x,y))]∨(u)Q(x,u)} P(x,y,f(x,y))∨Q(x,u) P(x,y,f(x,y))→Q(x,u)
2013-7-8
4.3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2013-7-8
1
基本内容
1.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的分类: 正向、反向和双向的演绎推理 2. F规则和B规则
2013-7-8
2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把有关问题的知识和信 息划分为规则与事实两种类型 规则:包含蕴含形式的表达式表示
事实:无蕴含式的表达式表示
画出相应的与/或图,然后通过规则进行演绎 推理
正向演绎推理对应于4.1中介绍的正向推理,它是从已知事 实出发,反复尝试所有可利用的规则(F规则)进行演绎推 理,直至得到某个目标公式的一个终止条件为止
2013-7-8
5
正向演绎推理
(1)事实表达式及其与或图表示
正向演绎要求事实用不包含蕴含符号 “→”的与/或形表示
2013-7-8
6
表达式转化为标准的与/或形的步骤:
A∨C A
C
G
B∨G B
A∨B
B
NIL
2013-7-8
24
第四章 基本的推理技术
4.3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正向演绎推理 (5)含有变量的表达式
如果事实表达式、规则和目标表达式中有变量,
则在推理中需要用最一般的合一进行变量的代换
2013-7-8
25
第四章 基本的推理技术
4.3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2013-7-8 29
第四章 基本的推理技术
4.3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正向演绎推理 (5)含有变量的表达式 置换的一致性和置换的合一复合例: 1)u1={A/x,A/z}, u2={A/y, A/z}, 则U={u1,u2}是一致的, 其合一复合为{ A/x,A/y, A/z} 2)u1={x/y},u2={y/z},则U={u1,u2}是一致的,其合一 复合为{x/y, y/z}
具体要求如下:
① L是单文字,W是任意的与或形表达式 ② L和W中的所有变量都是全称量词量化的,默认的全称量词作用于整 个蕴含式 ③ 各条规则的变量各不相同,而且规则中的变量与事实表达式中的变量
也不相同
2013-7-8 12
第四章 基本的推理技术
4.3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正向演绎推理 (2)F规则的表示形式
2013-7-8
18
(4)推理过程 例4.8: 设已知 事实为:A∨B F规则为:A→C∧D ,B→E∧G 目标公式为:C∨G∨F
2013-7-8
19
证明:1.将事实表达式用与/或图表示
A
B
A∨B
2013-7-8
20
第四章 基本的推理技术
4.3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正向演绎推理 (4)推理过程
【例4.8】证明
出发,通过反向运用规则(B规则)进行演绎 推理,直到得到包含已知事实的终止条件为

2013-7-8
31
第四章 基本的推理技术
4.3 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反向演绎推理 (1)目标表达式及其与/或图表示
在反向演绎推理中,要求将目标表达式转化成无蕴 含符“→”的与或形式,并用与/或图表示,其转 化过程与正向演绎中对事实表达式的变换相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