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第二章商品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
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
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
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
(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
(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
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无论生产者或购买者,都不可能既占有某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同时实现它的价值。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什么?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经济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商品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叫做价格。
价格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价格水平的变化也是首先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可见,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而价格则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第三章货币1、具体解释货币的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自身也具有价值。
2.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
4.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5.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这是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
作为世界货币的货币,一般只限于贵金属(金或银),各国发行的纸币中少数信誉较好的如美元、日元、英磅等可以在较大范围里流通,在一定程度上也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但从根本上说是以其黄金储备为基础的。
2、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信用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这种区别表现在商品流通形式与资本流通形式的区别上:商品流通形式是:商品—货币—商品,用符号表示即W—G—W;资本流通形式是: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即G—W—G′。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它主要由哪三个方面组成?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价值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二、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者养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三、是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3、什么叫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表现在生产资料上的这部分资本,在工人劳动的作用下其实物形态被耗费掉或转换存在形态,形成新的使用价值;其价值只是一次或逐渐地转移到新的产品中,不会发生量的变化,只是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表现在劳动力上的这部分资本,其实物形态是雇佣劳动者本身,其使用价值是劳动者的活劳动。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由于被工人的活劳动所代替,凝结在产品中能创造新价值,不仅包括自身的价值,还包括剩余价值。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使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4、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
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第一,生产力水平低。
第二,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在分配结构与分配方式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制度,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2、按劳分配方式的主体地位包括哪四层含义?(1)在全社会范围内,虽然存在多种分配形式,但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的资产占主要部分,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因此,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必然居主体地位。
(2)在公有制企业中,按劳分配是基本的收入分配方式。
公有制企业中的个人收入分配不是纯粹的按劳分配,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如股息和公司债券利息分配、经营分配以及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
但是,在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中,体现公有制本质的按劳分配依然占较大比重,从其他非按劳分配形式中获得的收入只是补充。
(3)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主要依靠按劳分配收入。
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中还有一部分非劳动收入,如股息、债券利息收入等。
但劳动者的本职工作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各种劳动,而不是各种投资活动。
购买股票和债券的资金来源于劳动者劳动收入的储蓄,它所带来的非劳动收入只是全部收入中的一部分。
(4)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劳动者以及非生产部门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
3、如何正确理解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不是对立的,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首先,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积极性。
其次,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更好地为实现公平创造物质条件。
没有效率作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第八章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收入的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整个社会分配是按劳分配为基本形式。
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原则是按资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维护整体利益的一致性。
2、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是什么?(1)规范的市场主体(2)健全的市场体系(3)有效的宏观调控(4)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分配制度3、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保障事业社会化。
政府普遍承担起社会保障的责任,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对社会保障实行了社会化的组织、规划和管理。
2、保障对象普遍化。
例如,德国享受社会保障的人数几乎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法国建立起包括个体劳动者和农业劳动者在内的全民社会保障网;在新加坡280万人当中有200万人成为中央公积金成员,纳入由政府支持的国家社会保障储蓄体系。
3、保障资金基金化。
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社会保险税。
如果有关税收收入不足以满足支付要求时,由国家用一般财政经费来弥补。
此外,发达国家公共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还是调整分配关系的重要手段。
社会保障支出和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相配合,在社会范围内进行收入再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最基本生活水准。
4、保障资金来源多元化。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雇主和雇员,实行“三方付款制”。
第九章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怎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价格的确定与变动取决于价值的确定与变动。
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呈反比例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就会下降,价格也会随之下降;反之,劳动生产率下降,价格就会随着单位商品价值的上升而上升。
第二,价格是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
作为相对的价值形式,价格只能把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相对地而不是绝对的表现出来。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表现价值,可以等于价值,也可以大于或者小于它所表现的商品价值。
第三,价格的变动,既取决于商品本身价值量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也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
第四,价格的构成取决于价值的构成。
价值可以分割成三个部分:一是已经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价值C;二是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三是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m。
在价格构成中,C+V部分表现为成本价格K,是企业用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资金消耗,m表现为利润P。
作为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构成K+P是价值构成C+V+m的货币表现。
2、什么是商品差价?什么是商品比价?商品差价是指同种商品由于流通环节、季节时间和质量差别的不同所形成的价格差价,主要有购销差价、地区差价、批零差价、季节差价以及质量差价等。
商品比价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不同类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有工农产品比价、农产品比价和工业品比价等。
3、什么是价格干预政策?什么是价格管制政策?价格干预政策即对政府选定的特定商品实行价格干预,主要是制定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