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耐火材料工厂设计

耐火材料工厂设计



(7)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
布置建筑物、构筑物时应考
虑日照方位和主导方位。对生产 有害气体、粉尘车间应布置在厂
区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风玫瑰图如图9-1所示,是 根据地区气象观察所确定的风频 率,按一定比例绘制成的风向多 边图。风向是由外吹向中心,向 心线最短的风向即表示最小频率 风向。
图9-1
窄轨铁路运输
窄轨铁路的轨距有600mm、700mm、900mm等,762mm轨距用的较多。 窄轨铁路的设计与标准轨铁路设 计基本相同,只是尺寸较小线路 技术较低,窄轨铁路占地面积小 ,布置灵活并且还可用直角交叉 或其他转向转盘的装置进行转向 ,如图9-3。
图9-3 窄轨铁路
二、道路运输
道路运输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运输设备较简单。厂内的道路主要满足车 间之间运输和联系以及满足防火要求,供消防车通过。厂内的道路按其所处 的位置和使用条件,可分为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 布置厂内道路时应准守以下基本原则:
风向频率玫瑰图
蓝线——风频率(全年) 灰线——夏季风频率
武汉市风玫瑰图

(8)满足一定的建筑艺术
建筑物、构筑物与其他周围地形相协调外观轮廓及道路 网平直整齐。同时还应考虑美化和绿化的设施,是工厂成为
一个建筑艺术的整体。
第三章
厂内交通运输
厂内交通运输是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运 输方式往往决定于车间与车间之间的联系和距离, 决定厂区的位置和外形,并直接影响着用地面积上 整体布置是否紧凑和工厂建设是否经济,因此运输 时总平面布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耐火厂的交通运输一般分为铁路运输、道路运 输两种。
图9-6 钢铁联合企业附属耐火厂总平面图
( 5 )配合厂区的雨水排出系统设计和考虑工程技术管网布置的方 便,路幅应保障有一定的宽度。
( 6 )为保障工厂的消防安全,在生产车间的周围应保障消防车通 行无阻。 (7)应考虑工厂美化绿化。 厂内道路部分技术指标见表9-2,P108.
第四节
工厂总平面设置实例
总平面图
将拟建工程四周一定范围内的新建、拟建、原有和拆除的建筑物、 构筑物连同其周围的地形物状况,用水平投影方法和相应的图例所画 出的图样,即为总平面图(或称总平面布置图)。 它能反映出上述建筑物的平面性状、位置、朝向和与周围环境的 关系,因此成为新建筑施工的重要依据。
3)环状式:适用于厂地宽阔和车间之间运输量较大 的企业,其优点是可按原料和成品车间的布置来组织 车间运输,但必须沿环形线路运输,因而运输距离较 长。 4)混合式:指尽头式和环绕式的混合或贯通式和 环绕式的混合,这种布置克服了单一布置的式布置。

第二节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生产过程 的连续性 生产流水 线最顺畅
生产工艺过程是总 平面布置过程中最 根本的依据之一。
生产工艺 过程
生产线无 交叉
生产线路 最短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8点)

(1)厂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和交通运输路线的布置应复合工艺要求, 并保证合理的生产作业线,避免货物交叉和往返运输、缩小占地面积和 缩短管线和运输线等。
耐火材料厂工艺设计概论
第一节 总平面设计
在选定的厂址上合理的 布置厂区内的建筑物、构筑 物、堆场、道路运输网、工 程技术官网、生活福利设施 、 企业的管理机构和厂区的绿 化等,并进行总体设计和竖 向布置,合理解决以上各项 间的协调问题,体现工厂建 设的最大合理性。
总平面设计的根据:
工厂的生产性质,规模大小,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特点。
(6)创造完善的卫生防火条件,进行厂区绿化,创造良好工作条件。
(7)合理布置厂区与居住区和城市的联系,选择建筑形式,组织完整的建 筑群体。
工厂的总平面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要依资料图 和成品图两个步骤进行设计。
1.初步设计

工厂总平面资料图:
先编制总平面图的建筑设计方案,其次是运输线路和各种工程技术管道 的主要系统图,然后确定竖向布置的方式和方法,最后进行方案分析比较在 此基础上,选出经济合理的方案。

工厂总平面布置图:
初步设计文件附图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厂区地形测量坐标网和等高线、厂 区设计坐标网,所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设施的平面设置、设计标高、 厂区风向和主要指标( 包括厂区面积、建筑面积、厂区建筑系数和利用系数、 铁路、道路、围墙长度及绿化面积)。
2.施工图设计

( 1 ) 工厂总平面资料图 :根据初步设计审批意见,调整补充初步设 计的工厂总平面布置图,编制出施工图设计的工厂总平面资料图,作为 展开施工图设计的统一根据。 (2)工厂总平面布置施工图 :按照专业施工图设计的建筑物、构筑 物等进行工厂总平面布置。工厂总平面布置施工图是施工放线的依据, 它必须具体表示设计坐标网和测量坐标网的数字关系,各建筑物、构筑 物和其他设施等的坐标和标高等。
一、设计任务(7点)
(1)平面布置:满足生产要求,合理确定厂区内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 施间的相互位置。
(2)竖向布置:确定建筑物、构筑物、管线及道路的标高。 (3)确定交通运输系统,合理的组织厂内外的人流和货流。 (4)统筹安排布置地上和地下的各种工程技术管道。 (5)解决好厂区内场地平整、土石方平衡。
本节列举3家耐火厂总平面布置实例。
例1.图9-4为年产6万t黏土砖、1万t火泥的耐火厂总平面图。 例2.图9-5为年产6.5万t黏土砖和高铝砖的耐火厂总平面图。
例3.图9-6为钢铁联合企业附属耐火厂总平面图。
图9-4 年产6万t黏土砖、1万t火泥的耐火厂总平面图
图9-5 年产6.5万t黏土砖和高铝砖的耐火厂总平面图


(3)减少平整土地的土石方量
把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在同一等高位线上。

(4)利用系数最大化 厂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必须考虑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 地质条件,根据厂区的发展,应预先考虑到将来工厂扩建的可能性, 以便厂区的利用系数最大化。

(5)官网线集中平直的铺设在建筑物和道路之间,不应该铺设在铁路 或道路下或紧挨其下。 (6)建筑物和铁路或道路之间的布置应满足铁路运输、防火卫生条件 和工程技术管线的要求。
一、铁路运输
标准轨铁路运输 标准轨铁路为1435mm,长25mm
,铁路干线和专用线采用P43和P38的钢
轨型号。 (1)厂内铁路的布置形式
1)尽头式:铁路从厂区的一段引入
,分股后在厂区的另一端终止。其优点 用地经济,线路短而场内铁路股数较少
缺点是车辆调转不灵活车间之间的运输
不便。
2)贯通式:适用于货运量大、地形窄长的厂区,要求有两个场 外接轨点,可使原料和成品沿同一方向进行运输,其优点是运输的 连续性好,运输距离短。
(1)应保证所有生产车间、公用设施、仓库和装卸地点的交通无阻,主要 货流方向和运输线路便捷。
(2)道路应尽量布置成直线循环式并要求与建筑线平行,但无条件时可布 置成尽头式,但在道路末端必须设置转车场地。
(3)尽可能避免与铁路线互相交叉,保证行车安全。
(4)主要道路的布置应和厂前区的布置同时考虑,构成工厂的 平面主轴使厂区布置紧凑、整齐美观,道路的出入口和人流的出 入口应分开,并尽量避免交叉,保证行车安全。
(2)适当划分厂区 把生产性质、防火、卫生条件、动力学要求、货运量和人员往来 等同类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在一个地段,按生产作业线分布在厂区内。 辅助车间、仓库应靠近主要车间地段,动力设施应靠近负荷中心, 易燃易爆品应放置工厂边缘,且在生产性建筑物和油库的下风向。 厂内人员的往来距离应最短,且避免与货物线路交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