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剂学实验2-混悬剂、乳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2-混悬剂、乳剂的制备

实验二 混悬剂、乳剂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2、
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混悬剂
1.1 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颗粒(>0.5 um )分散在液体分散基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1.2 混悬剂的不稳定性:微粒沉降;Stoke ’s 定律
1.3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分散法、凝聚法 2、 乳剂
2.1 定义: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经乳化而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2.2 组成:水相、油相、乳化剂 2.3 乳化剂的作用机制
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并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防止液滴合并。

2.3 制备方法: (1)干胶法 (2)湿胶法 (3)新生皂法 (4) 机械法
η
ρρ9)(2212g r V -=
三、实验内容
1、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
【处方】
【制备】
处方1:取硫磺置乳钵中,加入甘油充分研磨,缓缓加入硫酸锌溶液(将硫酸锌溶于25 ml水中过滤)。

缓缓加入樟脑醑,最后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全量,研匀即得。

处方2:制法同处方1(加甘油后加十二烷基硫酸钠)。

处方3:制法同处方1(加甘油后加吐温80)。

【操作注意】
(1)研磨均匀,同一方向。

(2)硫酸锌溶液,制备4份。

取12 g硫酸锌加入水使成100 ml。

(3)10%樟脑醑,制备4份:取10 g樟脑醑,加入乙醇使成100 ml。

(4)缓慢加入樟脑醑,否则樟脑醑容易析出。

【质量检查】
成品外观性状,沉降稳定性。

考察各处方的沉降容积比,绘制出各处方的沉降曲线。

【思考题】
1.樟脑醑加到水中,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如何使产品微粒不致太粗?
2.讨论处方中不同润湿剂的作用。

3.根据沉降实验结果,讨论上述处方应如何改进?
2、豆油乳(O/W型)
【处方】
干胶法机械法
豆油 6 ml 11 ml (油相)
吐温-80 1.2 ml 5 ml (乳化剂)
水适量(水相)
共制成50 ml 100 ml
【制备】
干胶法:
(1)取吐温-80与豆油共置干燥乳钵中,研磨均匀,加入水4 ml,形成初乳。

(2)用水至50 ml,搅匀。

机械法:
(1)取吐温-80,加适量蒸馏水搅匀,置于组织捣碎机中,再加入豆油及剩余的蒸馏水,以8000-12000r/min(即2档),搅拌2 min。

(2)取50 ml,加入匀浆机,1500 rpm匀化2 min。

【操作注意】
(1)初乳形成:不断研磨至发出劈啪声。

(2)组织捣碎机、乳匀机不能空转。

注:机械法制备乳剂可不考虑混合顺序,是借助机械提供强大能力而形成乳剂。

其原理是物料被挤压通过缝隙后,经研磨,挤碎而成微细的液滴。

【质量检查】
(1)乳剂类型的鉴别
A.稀释法: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豆油乳和石灰搽剂各1滴,再加入蒸馏水5 ml,
振摇观察混合情况。

能与水均匀混合的为O/W型乳剂(豆油乳),反之为W/O型乳剂(石灰搽剂)。

B.染色镜检法:苏丹红(油溶性染料),亚甲蓝(水溶性染料)
(2)镜检比较三种制备方法所得乳剂的形态、大小。

【思考题】
1、乳剂类型鉴别的方法有哪些?制成的豆油乳为何种类型的乳剂?
2、比较干胶法、湿胶法、机械法三种制备方法的特点。

3、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3、石灰搽剂(W/O型)
【处方】
氢氧化钙溶液10 ml
花生油10 ml
制成20 ml
【制备】
新生皂法
取氢氧化钙溶液与花生油置瓶中,加盖用力振摇至乳剂生成。

【注解】
石灰搽剂系氢氧化钙溶液与花生油中所含的少量游离脂肪酸经皂化反应形成钙皂,再乳化花生油而生成W/O型乳剂。

【实验结果】
描述成品外观,乳剂类型的鉴别。

【思考题】
1、石灰搽剂的制备原理是什么?属于何种类型乳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