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1.春【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生动描写景物的写法。
3. 领略课文朴实清新、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1.反复朗读,感受形象,体会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生动描写景物的写法。
【学法指导】1.诵读教学法。
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读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第一课时【自学互助】1.教材助读(1)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毛泽东高度评价朱自清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背景资料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喜得贵子,心境愉悦,所以《春》这篇文章体现出了他乐观向上的情绪。
(3)散文知识链接①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③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
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2.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抖擞()抚摸()蓑衣()斗笠()鸟巢()眨眼()撑伞()发酵()朗rùn()liáo亮()hōng托()wǎn转()应和()喉咙()(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欣欣然:朗润:抖擞:卖弄:赶趟儿:舒活:呼朋引伴:宛转:烘托:酝酿:花枝招展:一年之计在于春:(3)填空。
朱自清,原名,字,号,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学者、。
作品有诗集《》,诗文集《》,散文集《》《》,代表作有,等。
(4)本文可以分为“ ”—“绘春”—“ ”三个部分。
作者在“绘春”部分抓住了春天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绘了五幅图画分别是:春图、春图、春图、春图、迎春图。
(5)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情感?3. 朗读指导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
朗读时基本语调应该轻柔、缓慢、自然,并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感情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采用范读、指名读、分组分段、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反复朗读,感受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细心品味,入情入境。
4.我的疑惑【展示互导】(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课时【质疑互究】1.预设问题(1)文章开头为何极写盼春的迫切?结尾赞春运用了哪三个比喻?有何作用?(2)赏析五幅图①作者是抓住春草什么特征来描绘春草图的?②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点?③作者是如何运用感觉器官来形象地描绘春风的?④春雨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绘春雨图的?(3)探究音乐美①找出文中的叠词,说说运用叠词的作用。
②找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运用排比的作用。
2.生成问题【检测互评】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绝版的暮春①又是一年三月三。
兰亭的上空澄澈得如同小儿的眼神,修竹在温润的地气里拔节,有风吹过,春日最有风韵的那个部分就是由竹林中的绿意释放的。
②已经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大多琐屑的日子被人淡忘,只是这一天,人们照例要汇聚兰亭,纪念书圣,弘扬书道,效晋时士人流觞曲水,吟诗作赋。
我们正努力地复原着当时的仪式,贴近那一场盛会。
而今,利用这种仪式,文人们是否能够抵达那个烟水遥遥的深处呢?③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很欣喜地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间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响的谢安来了,高僧释支遁来了,王羲之带了几个儿子一起出动,最小的是献之,此时九岁。
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
流觞到处,诗思敏捷者脱口而出。
谢安、王羲之、孙绰等二十余人很快成诗,博得一片好评;卞迪、丘髦等十余人一时难以即席吟诵,罚酒三巨觥。
年少的王献之参与这样的成人活动,一时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罚酒。
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
④谢安也参加了兰亭雅集,和一个普通文人一样,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在雅集中,丝毫不见他有与人不同之处。
从文人角度看,谢安的影响要胜过雅集中的每一个人。
从职务上看,谢安历任了桓温司马、吏部尚书,东晋孝武帝时甚至位居宰相。
这样的人在兰亭雅集中,与大家平等,无人着意提起,也无专文渲染。
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
难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自由的最大值。
⑤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
由于适意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
一次寻常的文人聚会能流传下来,恐怕远远超过了所有参与者的料想,他们只是觉得快乐了一天,一身轻松地披戴着芳草野花的香气回家。
⑥今日的兰亭依然清幽静谧,只是人工痕迹多了,不是当年的草莽情调,渐渐把自然气味逼到角落,以至似有若无了。
在孙绰笔下,短短数字已将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远比今日所见丰富。
像《兰亭序》这样的美文,亦是这样,一个高度确立了,后人有再多的兰亭修葺,至多是一种怀旧、仿效。
⑦公元353年的这个暮春之后,我们的许多集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在追随复制中想念和回顾,那往日已淡如竹林中袅袅的烟水气了。
⑧在暮春,的确可以沿着兰亭方向走,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1)绝版的东西往往弥足珍贵。
公元353年的那个暮春,究竟有些什么让人觉得珍贵而不可复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答出三点即可。
(2)第④段重点介绍了位居宰相的大文豪谢安参加兰亭雅集的情形,加点的“丝毫”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适意是雅集的动力。
”请用第⑤段的相关语句说说“适意”的内涵。
(4)孙绰短短数字已将兰亭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请赏析第⑥段划波浪线句子的妙处。
(5)“沿着兰亭方向走”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要弘扬传统,重塑雅集。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总结提升】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2.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写法。
3.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学习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写法。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学法指导】通过朗读、揣摩,结合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自学互助】1.教材助读(1)济南是山东省省会。
济南“山小”,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
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但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海拔也只有285米。
(2)走进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北京人,满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1951年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受迫害在北京投湖自尽。
(3)写作背景老舍先生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于1924年赴英国讲学,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年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时间长达7年之久。
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这篇文章大约写于1930—1931年间,也就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2. 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éng清()xiāng边()jī肤()水墨画()地毯()贮蓄()伦敦()发髻()水藻()绿萍()(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安适:响晴:慈善:温晴:澄清:设若:贮蓄:着落:空灵:秀气:(3)填空。
老舍,原名,字,满族人,现代家,文学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话剧《》《》。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4)朗读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层次清晰,布局合理。
请拟出本文的结构内容提纲。
②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③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3.我的疑惑【展示互导】(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课时【质疑互究】1.预设问题(1)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2)薄雪覆盖的小山妙在哪里?(3)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4)下列两组句子甲乙两句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试着比较评析。
①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②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2.生成问题【检测互评】1.判断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②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⑤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秋韵宗璞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
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
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
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
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