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的四季导学案

雨的四季导学案

3 雨的四季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懂得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的旋律。

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1.研读文章,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感受画面之美。

2.品味诗化的语言,感受想象和联想的魅力。

3.体会文章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一、新课导入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潇洒俊逸、风情万种的雨的世界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花苞.() 彩棱.镜() 静谧.()高邈.() 莅.临() 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 池畦.()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静谧:高邈:莅临:吝啬:粗犷: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迫不及待:3.作者简介刘湛秋,1935生于安徽芜湖,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被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代表作有《雨的四季》《随便为自己找个座位》《中国的土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大声读课文,对文章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

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段落大意。

3.这四幅雨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层探究作者抓住雨在四季中不同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四季的雨人格化了。

请你说说作者把四季的雨比作了什么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语言品析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技法赏析作者能把《雨的四季》写得打动人心的原因有哪些?(五)课堂小结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

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

所以,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时,只要用心观察自然,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四、板书设计春雨:轻柔娇媚四季的雨(美) 夏雨:热烈粗犷对雨的爱恋秋雨:端庄沉静对人生的追求冬雨:自然平静五、拓展延伸请你抓住某个景物的特征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4 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

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观沧海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海 jié()石 sǒng zhì()水何dàn dàn() xiāo sè()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澹澹:竦峙:星汉:萧瑟:至:何:若:临:3.文体知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诗。

如本课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

4.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壮。

5.背景链接《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

而《观沧海》正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而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二)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三)深层探究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四)熟读成诵四、板书设计水:澹澹观山岛:竦峙(壮丽气势) 实景——借景抒情沧树木:丛生海百草:丰茂(向荣姿态)日月:运行—出其中虚景 (奇特想象) 博大星汉:灿烂—出其里 (宏伟意境) 胸襟五、拓展延伸请你搜集几句有关“胸襟”“抱负”“志趣”的诗句。

第二课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新课导入(师生一起朗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如《静夜诗》《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

今天,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唐代伟大的诗人,被后世称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诗歌大意这首诗中对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3.背景链接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

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二)整体感知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

”在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写诗人此时的形象。

4.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三)熟读成诵理解背诵全诗。

四、板书设计景:杨花落尽子规啼鸣——哀切、凄惨情景情:寄情明月随君相伴——同情、关切交融五、拓展延伸请查找资料写出李白借月抒怀的诗歌。

【交流】①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②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秋浦歌(十三)》)③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第三课时次北固山下一、新课导入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次:客路:风正:悬:残夜:2.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3.背景链接《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二)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三)深层探究1.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四)熟读成诵四、板书设计次北固山下首联:旅途奔波之意颔联:恢弘阔大之景借景抒情颈联: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尾联:思乡之情五、拓展延伸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歌。

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歌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

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

在你所积累的诗歌中,哪些诗句抒写了乡愁?第四课时天净沙·秋思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