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强目标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目标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是指事实、概念、 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 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 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 往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 人、对己、对自然的态度,对事物的价值判断等。
A( Audience),即学习者(行为主体),是 指由谁来完成教学所预期的行为。在幼儿园目标教 学中,行为主体一般是幼儿。
如“幼儿能用听觉和触觉掌握3以内的数数” 。
B(Behavior),即行为本身,是通过教学后 学习者达到教学目标的具体学习行为,通常用一个 操作性动词表示。
• 通常用“说出”、“画出”、“知道”、“记住”、 “学会”、“能够”等操作性动词表示。
←——————————
停止
教学目标的功能
幼儿园教育目标给幼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幼儿园教育目标指导着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 ⒈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⒉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⒊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手段的选择 ⒋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环境的创设 ⒌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评价的最重要的标准
当前目标制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教学目标的两种表述方法
教育目标: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 教师作为主体) 举例:“使幼儿掌握……知识”、“教会幼儿…… 技能”“培养幼儿……能力(习惯)” 学习目标: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 幼儿作为主体) 举例:“能够……”“学会……”“懂得……”
(三)教学目标陈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目标的陈述应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如:“能尝试探索用不同的方法使沉的物体浮 起来。”/ “能大胆尝试在各种材料搭建的障碍物上 行走,发展平衡能力。”
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法
表现性目标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教学 活动和学习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旨在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强调学习及其结果的个性化。表现性 目标重视学生的内部感受性,适合于情感、态度 及价值观领域目标的表述。
增强目标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制定
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 颜巧英 2009.5
幼儿园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最 具体化的体现 ,它既是教学的出
发点,也是它的归宿;既是选择教
学内容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评价
的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标教学流程图
开始——→ 陈述教学目标——→确定原有水平——— 分析教学任务 ↓ ——————————————→教学活动设计 | | | 提出补救措施 否 ↓ 进行教学活动 ↓ 测量与评定教学结果 ↓是
例如:“要求幼儿能够用自己的方法 给叶子分类”
C(Conditions),即条件(行为情境)。说 明上述行为(B)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情境/条件表 示幼儿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 。
如:“能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数” “不需提醒, 能饭后漱口”,“能模仿榜样连贯地完成体操动作”
D(Degree),即程度(行为标准),表明上述行为 (B)的标准。是用来衡量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 依据,也就是对行为标准作出具体描述,使得教学目标有 可测性的特点。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 个方面来确定。
3、教学目标陈述要具体、明确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尽量用具体、
明确的,可观察、测量的行为术语陈
述。
例1:“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学会独立地穿脱衣服/吃饭/上厕所…… ”
例2:“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激发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或“激 发幼儿喜欢探索有关冰的现象”
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 形式陈述的课堂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过程 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这种目 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适合于知识、技能领域目标的表述。ABCD指 的是具体课堂教学目标应包含的四个要素。
5、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 特点,提出有层次性的目标
例如:“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感官进行 观察” ● “能够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 ●
“能够系统、完整地观察事物的特征” 或“能够注意到观察对象的细微特征”
6、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活 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
• 如“能说出幼儿园中三种以上的植物名称” 、“起床后, 能独立地在8分钟内穿好衣服。
例:幼儿 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能
A
C
D
模仿并勾勒出简单的物体轮廓。
B
生成性目标的表述方法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 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最根本的特 点是过程性,适合于过程与方法领域目标的表述。
1.无目标 2.目标过大、过多 3.目标单一 4.目标含糊,缺乏可操作性 5.行为主体不统一
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
• 1. 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2.不能正确地使用教材; • 3.教师基本功不够扎实。
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一)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育纲要 教学内容 幼儿实际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师所期望的学生 的变化便是教育目标或教学目的”,“阐述教育 目标,就要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中单元或
学程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或产生)些什么,
或者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
目标教学论认为:“幼儿
园教学活动的目标是预期幼儿 学习的结果或预期的学习活动
要达到的标准。”
2、教学目标内容要全面
如:“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
4、要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提出 有针对性的目标
例如:观察动、植物的活动,更适合培 养幼儿观察事物特征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界 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爱护小生命的行为等; 而观察科学现象的活动,则更适合培养幼儿 观察现象和变化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现象的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在科技制作活动中, 则是重点培养幼儿的操作技能。
相关主题